
燕山南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铜器试析.docx
13页燕山南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铜器试析 燕云辉摘 要:夏商时期,北方地区存在两支较为强势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分别为燕山以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燕山以南的大坨头文化,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铜器,尤以小型器物为主本文对以上两种文化的铜器资料进行了系统收集,通过器型比较与分析,认为二者铜器来源相近,存在一定的共性并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对于研究燕山南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内涵、文化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Key:夏家店下层文化;大坨头文化;早期青铜时代:K876.41 :A :1673-2596(2020)04-0036-05夏商时期,中央王朝以外的周边地区广泛分布有多支考古学文化,如海岱地区的岳石文化、珍珠门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四坝文化,晋陕高原的朱开沟文化,北方地区同样有数支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尤以燕山南北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最为著名夏家店下层文化以赤峰市夏家店遗址的发现、发掘而命名,根据地层学和类型学研究,并结合碳十四测年数据,一般认为该文化的年代上限距今四千年,下限距今三千四百年左右[1]夏家店下层文化不仅在时间上与中原地区的夏代与商代并立存在,而且从发展程度来看,也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东北地区最为强势的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在北方青铜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于燕山以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是否归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目前学者还多有争论有学者认为燕山南北地区均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区域,属同一考古学文化范畴,并可依据遗迹、遗物的不同,分为燕山以北的燕北类型和燕山以南的燕南类型[2]韩嘉谷等学者认为,尽管二者有一些共同的文化因素,但在墓葬、房址等方面差异较大,应将燕山以南地区夏至早商文化阶段的遗存独立为新的考古学文化——大坨头文化[3]两大文化区关系紧密又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本文认为尽管燕山南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差异为主要,两者不应归属同一考古学文化,分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大坨头文化为宜一、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现的铜制品燕山以北地区,即狭义的辽西地区,早期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一枝独秀,在赤峰、朝阳、锦州等地共发现遗址约5000处该地区史前时期即已发现青铜冶铸相关的遗物,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在敖汉旗西台遗址发现用于青铜冶炼的陶范,属红山文化时期,但发现数量较少且未发现青铜器[4]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金属冶炼技术有了飞跃式发展,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金属器,质地有金、青铜、铅三种,尤以青铜制品发现最多。
自1960年赤峰药王庙和夏家店[5]试掘以来,迄今共在11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与铜器相关的遗存,共发现铜制品78件,铸范2件出土铜器可辨明器形的共66件,征集铜器1件其中以敖汉大甸子墓地[6]出土最为集中,共发现铜冒、镦、杖、杖首、耳环、指环等铜器55件,耳环、指环数量最多;赤峰二道井子遗址[7]出土铜器9件,包括3件铜刀和4件铜耳环,其余器形不明;兴城仙灵寺遗址[8]出土铜器5件,包括铜耳环2件、铜环、铜镞、铜刻刀各1件;宁城小榆树林子[9]和北票康家屯城址[10]各出土1件铜刀;阜新平顶山石城址[11]出土1件铜耳环;锦县水手营子墓葬[12]出土1件铜柄戈;库伦旗南泡子崖遗址[13]征集1件青铜刀二、大坨头文化典型遗址发现的铜制品燕山以南,主要包括冀西北和京津唐地区目前发现包含大坨头文化遗存的遗址主要有河北大厂大坨头[16]、唐山大城山[17]、古冶[18]、滦南东庄店[19]、东八户[20]、围坊[21]、北京房山琉璃河、昌平雪山、天津蓟县张家园、蔚县三关、庄窠[22]、宣化李大人庄[23]等根据目前已发表的材料,有12处遗址发现与铜器相关的遗存,发现青铜质标本26件,采集石质斧范1件。
26件铜器均特征明确,可辨认器形,其中小官庄[24]出土铜耳环1件;大城山出土铜牌2件;古冶出土铜针1件、铜削1件、铜环1件,采集石质斧范1件;雪山出土青铜刀1件、青铜镞1件;琉璃河出土铜耳环1件、铜指环1件;张家园出土铜刀1件、铜镞1件、铜耳环2件、小铜疙瘩1件;围坊出土铜刀2件、铜耳环1件;三关出土铜耳环1件;庄窠出土铜刀1件、铜削1件、铜耳饰1件;下岳各庄[25]出土铜镞1件、铜耳环1件、铜笄1件;大坨头出土青铜镞1件;李大人庄出土铜环类器物,数量不明其中以唐山大城山遗址和小官庄石棺墓发现较多且经过科学分析三、燕山南北地区出土典型铜器对比燕山南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发现的铜制品共约100件,相较陶器、石器等数量极少在分布范围上,燕北地区较为集中,主要发现于大甸子墓地;燕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但数量较燕北地区少通过对铜刀、铜耳环、铜耳饰和铜指环的器形对比,两大区域铜器形制明显不同例如:燕山以北康家屯遗址出土铜刀(T2604④:32),青铜刀为连柄铸制,出土时刀尖已残损,刀身弧刃,背部呈鋸齿状,长15.5、宽2.3厘米;二道井子遗址出土铜刀(F6:12),锈蚀严重,整体呈月牙形,刀尖渐窄且上翘,长12.1、宽2.2、厚0.3厘米。
燕山以南围坊遗址出土铜刀(T4③:1),出土时仅存刀身的前段,刀尖上翘,刀身断面呈锐三角形可以看出,燕山南北地区此类铜刀刀尖皆渐窄且上翘,燕南地区铜刀刀尖上翘弧度大于燕北地区铜刀小榆树林子出土铜刀(T1:29),器型为扁平长条形,一端两面出刃,一端尖细,长6.7厘米,此类铜刀在燕南地区遗址中未发现张家园遗址出土铜刀(T2:④),刀尖上翘,刀柄略残,铜锈上印满木本植物痕迹此类“S”形铜刀也未在燕山以北地区发现燕北地区铜耳环、耳饰、指环数量较多,形制相似,分布集中;燕南地区此类铜器分布广泛,数量较少,形制略有不同平顶石城址出土青铜耳环(G104④:2),耳环器形呈环体,一端扁宽呈喇叭状;二道井子遗址出土铜耳环(F6:2),耳环器形呈环形,两端扁状喇叭口相接;下岳各庄出土铜耳环(H5:13),耳环器形呈椭圆形,一端扁宽;围坊遗址出土铜耳环(T1③:7),耳环器形呈环体,一端近似喇叭口状,环身细长;可以看出,燕南燕北地区铜耳环形制相似,多为喇叭口状及其变形,疑似受同一文化影响虽可能受到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变化,但也说明了燕山南北地区在铜器发展上不处于同一发展轨迹,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燕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不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范畴。
四、夏家店下层文化及大坨头文化铜器的源流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大坨头文化发现的耳环,一端作喇叭口,与分布在叶尼塞河以西的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铜环有相似性[26]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铜环喇叭口都是圆形的,而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大坨头文化发现的耳环喇叭口作扁形火烧沟墓地发现的喇叭口耳环,以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发掘的寇泽尔布拉克Ⅰ、Ⅱ号墓地中发现的耳环都是既有喇叭口呈圆形的,又有作扁形的这就更具体地表示出喇叭口耳环是从哈萨克斯坦的东部经伊犁河谷,由新疆传布到四坝文化之中的朱开沟采集到的耳环,一端显然为喇叭口的简化形式,可以作为喇叭口耳环向东传播的佐证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大坨头文化的喇叭口耳环应是源自西方的安德罗诺沃文化[27]锦县水手营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中出土的青铜连柄戈,是中原系铜戈影响下的产物中原的戈只有戈头是青铜质的,柄一般都是木质的木质的柄虽很难保存下来,但从商代铜器的图形性很强的铭文中,可以见到与水手营子连柄戈形状完全一致的戈柄,上端作弯钩形,下端有圆形的墩水手营子连柄戈上的菱形方格纹饰,与河南罗山县天湖商周之际墓葬中发现的漆柲柄上的菱格形纹饰[28]相似,也表明青铜连柄戈受到来自南方的影响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和交流,在大甸子墓地中有明显的体现,出土了较多具有明显二里头文化特征的遗物,以陶质酒礼器鬶、爵为大宗。
在大甸子墓地中,共发现了24件陶爵、鬶,出土于13座墓葬中这些陶器一般为灰褐或灰黑色,器型规整,制作精细大甸子遗址出土的陶爵、鬶,与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29]和洛阳东马沟遗址[30]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陶爵、鬶,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毫无疑问存在源流关系因此,夏家店下层文化在青铜器方面也明显地受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五、结语燕山南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大坨头文化,尽管铜器发现数量较少,但作为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当时的金属冶炼技术、铜器使用规范及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已有分析,可大致得出以下结论:1.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大坨头文化时期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器类以小型器物为主,如指环、耳环、铜刀等但在大甸子遗址出土的铜冒、铜墩、铜杖首等需要复合范才能制造的铜器,表明此时除制作装饰器物等小型铜器外,可能已经具备制作大型青铜容器的技术2.燕山南、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的铜器器型来源可能相同,均来自安德罗诺沃文化,除此之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大坨头文化的铜器均受到来自南、北两方面的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相似又保有各自的独特性同时又反映了与周边地区较为密切的文化联系,尤其是燕山以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了二里头文化典型的鬶、爵等器物,大甸子墓地发现的彩绘陶纹饰也对夏商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Reference:〔1〕徐光冀.朱延平.辽西区古文化(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综论[J].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2001.86-9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01.〔2〕李经汉.试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期和类型[M].中国考古学第一次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3〕韩嘉谷.京津地区商周时期古文化发展的一点线索[M].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220-229;韩嘉谷.大坨头文化陶器群浅析[M].中国考古学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294-306.〔4〕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红山文化西台类型遗址简述[J].北方文物,2010,(03).〔5〕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4,(01).〔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J].科学出版社,1998.〔7〕曹建恩,孙金松,党郁.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的发掘[J].考古,2010,(08).〔8〕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近十年来文物考古新发现—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1989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9〕刘廷善.内蒙古宁城县小榆树林子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65,(12).〔10〕辛巖,李维宇.辽宁北票市康家屯城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1,(08).〔11〕朱永刚,赵宾福,王成生,徐光辉.辽宁阜新平顶山石城址发掘报告[J].考古,1992,(05).〔12〕齐亚珍,刘素华.锦县水手营子早期青铜时代墓葬及铜柄戈[J].辽海文物学刊,1991,(01).〔13〕郝维彬.内蒙古库伦旗南泡子崖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调查简报[J].北方文物,1996,(03).〔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1998年的发掘[J].考古,2004,(03).〔15〕李恭笃,高美璇,冯永谦:内蒙古赤峰县四分地东山咀试掘简报[J].考古,1983,(05).〔16〕天津市文化局考古发掘队.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坨头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66,(01).〔17〕陈慧,唐云明,孙德海.河北唐山市大城山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9,(03).〔18〕文启明.唐山市古冶商代遗址[J].考古,1984,(09).〔19〕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滦南县东庄店遗址调查[J].考古,1983,(09).〔20〕唐山市文物管理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