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悦其人其文.docx
1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柳宗悦其人其文 这本书里所选的,是日本学者柳宗悦先生〔1889--1961〕关于民艺和民艺学的文章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读者来说,柳宗悦的名字是目生的而在日本的学术界,柳宗悦先生却是有名遐迩的大家他的一生,丰富而充实:他曾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宗教哲学和东方美学的研究,留下了上百万字的见解精到的论著; 作为一位独辟蹊径的学者,他“也是一位具有高度才华的美学实践家,能在数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常人需费毕生精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他以独到的东方人的眼光,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器物上,察觉了“出尘超俗的美〞,由之而创造了“民艺〞一词、民艺的理论和民艺的事业,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柳宗悦其“人〞其“文〞,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多介绍一些相关的事情 一 柳宗悦,1889年3月21日出世于日本东京麻布的市兵卫町,父亲柳悦为海军提督,曾任日本海军的第一任“水路部长〞,退役后任职于元老院母亲胜子是日本近代柔道的创始人嘉纳治五郎〔1860—1938〕的姐姐柳宗悦在家中排行第三,由于父亲早逝,他是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的 1895年,柳宗悦进入日本的贵族学校学习院初等科学习。
在学习院期间,由于历年的各科劳绩都名列前茅,因此荣获日本天皇颁发的奖牌及银表等奖品在学习院高等科时,柳宗悦曾在出名的铃木大拙〔1870—1966〕、神田乃武〔1866—1923〕、西田几多郎〔1870-1945〕、小柳司气太〔1870-1940〕等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为其后来的学业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在此期间,他还以“刍荛〞的笔名在?辅仁会杂志?上发表习作文章多篇 22岁的学习院高等科学生柳宗悦与同学创办的同仁杂志?白桦?于1910年4月问世,这些同学中有有岛生马〔1882—1974〕、志贺直哉〔1883—1971〕、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木下利玄〔1886—1925〕、儿岛喜久雄〔1887—1950〕、里见 〔1888—〕、长与善郎〔1888-1961,早期笔名为平泽仲次〕、郡虎彦〔1890-1924,笔名萱野廿一〕等,还有客座成员有岛武郎〔1878—1923〕和英国陶艺家巴纳德·理奇〔Bernard Leach,1887--1979〕在被人叫做“白桦派〞的文学团体中,柳宗悦是当时年纪较小的成员,却是该团体的中心人物之一这些有志于文学、艺术的同学,日后都曾有所作为,成为日本文化界的中坚气力。
学习院的生活终止后,柳宗悦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史学院哲学科专攻心理学在学期间,他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举行学习和探究,所涉猎的问题广泛宗教、心理、哲学、艺术、文学等方面他在22岁时出版的第一本著作为?科学与人生?,是以科学方法来考察宗教的著述;他在编辑?白桦?杂志的同时所发表的文章,多是介绍印象派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高更〔Daul Gauguin,1848—1903〕、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和马蒂斯〔Hei Matisse,1869-1954〕以及雷诺阿〔Pierre Anguste Renoir,1841—1919〕等人的艺术评论而他在1913年撰写的毕业论文却是“心理学非纯粹的科学〞大学毕业后,柳宗悦的研究留神力开头转向宗教哲学方面,通过对英国诗人、画家布雷依克〔1757--1827〕的个案研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关系上1914年,柳宗悦与歌咏家中岛兼子结婚,同年秋天,迁居到千叶县的我孙子地方在这里,柳宗悦完成了在其学术生涯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著作?威廉·布雷依克?〔?柳宗悦全集?第4卷,筑摩书房1981年版〕,书中所说明的观点是建立在其已根本形成的宗教哲学根基之上的。
随后,在1915——1919年间,探求宗教哲学之到底的柳宗悦不断在?白桦?杂志和其他报刊上发表了“宗教之无限〞、“关于神的本性〞〔1918年〕、“种种即如的理解途径〞〔1919年〕等论文这些论文表示了柳宗悦一以贯之的直观性的斟酌特质,描绘了他追求真理的感知轨迹和精神活动,通过对布雷依克的研究进入基督教的神秘途径,进而将老庄和大乘佛教的思想在更深层次的世界中融合起来通过这一阶段的斟酌和探索,柳宗悦所认定的“艺术之美只有通过直观才能感知〞的方法和原理逐步形成,从而奠定了他一生的思量和行动的根基 二 1914年9月的一天,一位名叫浅川伯教的韩国青年来到了柳宗悦在千叶县我孙子地方的寓所,梦想能够亲眼看到法国雕刻家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送给?白桦?杂志的雕刻作品,为此,他带了一件李朝的釉下青花瓷器秋草纹方壶送给柳宗悦作为见面礼这件美观的瓷器,引发了柳宗悦对民艺的兴趣在同年12月号?白桦?杂志的“我孙子来函〞栏目中,柳宗悦写下了他的感想:“首先,想表达一项最近新察觉的器物造型美;这种至真至善的美,乃得自于朝鲜瓷器我从未想到过,在一向不为我所重视的日常琐碎事物中,俨然也有这般超俗的工艺之美,更想不到竟由此察觉了自己真正兴趣之所在。
〞这样的兴趣在他的一生中得以延迟和不断地加强 为了“通过艺术来了解东洋的精神〞〔见1916年7--8?白桦?之[编辑室]〕,柳宗悦于1916年的8月至10月到朝鲜和中国举行考察之旅在朝鲜考察了以石窟寺为主的石佛遗迹,实地接触了各类自然与文化的形态,而李朝瓷器等生活中使用的工艺品那么给他留下了猛烈的印象而后访问了北京,与英国陶艺家巴纳德· 里奇见面合,看到了大量中国的文物,充分感受到了作为“精神的物化的艺术之美〞,使这次旅行收获不小旅途中的见闻和斟酌,巩固了柳宗悦的信仰,他的“将直观才能与思维才能精细结合〞的研究工作的方法论也根本形成 以此为开端,一向到日本关东大地震〔1923年9月1日〕前,柳宗悦每年都要访问朝鲜半岛,搜集在当时为世人所忽略的李朝陶瓷器皿,然后在东京神田的流逸庄展出,意在向日本社会推介这些有艺术价值的陶瓷在当时,大多数的日本人对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几乎是一无所知,只是将其视为殖民地民族加以非议和污蔑,柳宗悦对这样的日本和日本人感到悲哀和耻辱1919年的3月1日,在朝鲜各地爆发了以“独立万岁〞为口号的运动,大约有二百万朝鲜人加入其中这一运动受到日本政府的镇压,大量朝鲜人死于军队的枪口之下。
对这一事情感到恐惧和愤怒的柳宗悦很快写出了“致朝鲜友人之书〞〔见岩波书店?民艺四十年?1984年版第19-45页〕一文投寄给?读卖新闻?在后来的几年里,作为朝鲜人的挚友的柳宗悦在他力所能及的领域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反对拆毁景福宫的光华门,介绍朝鲜石佛寺的佛像艺术,收集和展览李朝的工艺品,编辑出版?朝鲜及其艺术?等 在朝鲜挚友浅川伯教、浅川巧兄弟和夫人兼子及其他志愿者的扶助下,柳宗悦在汉城景福宫内的缉敬堂设立的“朝鲜民族美术馆〞于1924年4月开馆,集中表示了数年来他在朝鲜各地所搜集的陶瓷器、漆器、家具以及民间工艺品等,根本上都是生活用品,同时也是直观的具有美的价值的作品展览的展品和罗列设计,表达了柳宗悦对具有朝鲜民族特点的造型之美的熟悉和对朝鲜民族的关爱柳宗悦的努力,促进了朝鲜人对本国文化的自我熟悉然而,在柳宗悦自己的感觉中,他的收获比任何人都要多得多1922年出版发行的论著?陶瓷器之美?一书中,柳宗悦写出了他对李朝瓷器的鉴赏心得、对宏大的民众的生活的工艺——民艺世界的挖掘、朝鲜民族美术馆的理念与阅历等,同时也向社会宣布了设立日本民艺美术馆的愿望 柳宗悦与朝鲜的缘分是分外深厚的〔参见书中?四十年的回想?一文〕,日本民艺馆自开馆之后曾经常举办朝鲜工艺更加展,并且设一专室常年罗列,理由即在于此。
三 由于日本关东大地震的发生,柳宗悦收集朝鲜陶瓷器及工艺品的活动暂告一段落,同时,?白桦?杂志在发行了14年4个月之后也宣告停刊不久,柳宗悦便把留神力放在了对江户后期的游方和尚木 上人〔本名木 五行,1718-1810〕及其作品木 佛的考察、研究上木 佛之不成思议的面带微笑的美,作为“艺术与宗教完备统一的世界〞之表达,给人的启示与李朝瓷器是一致的以木 佛为对象的研究,使柳宗悦完成了对日本民艺运动的思想打定他在“木 上人察觉之缘起〞〔见岩波书店?民艺四十年?1984年版第60-79页〕一文中写道:“须留意极其地方的、乡土的、民间的事物,是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的无作为的制品,其中蕴含着真正的美的法那么〞 通过对木 佛和民间用品的考察,柳宗悦结识了志趣一致的河井宽次郎〔1890-1966〕、浜田庄司(1894-1978)等人,他们在对日本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对美的熟悉上,看法是完全一致的1925年12月28日,柳宗悦与河井、浜田三人一同前往津轻考察“木 佛〞, 在去纪州的行车途中,三人在议论日本的民俗工艺时,由柳宗悦领先创造并使用了“民俗工艺〞的简称----“民艺〞这一新词。
在这次旅行中,他们还议论了发起民艺运动的概括筹划过了几天,即1926年的1月10日,在夜宿高野山的西禅院时,柳宗悦在三人共同探讨的根基上,连夜执笔拟定了?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意书?草案在征得富本宪吉(1886-1963)的同意后,以富本宪吉、河井宽次郎、浜田庄司、柳宗悦四人的名义于同年的4月1日向社会公布,引起了猛烈反响 柳宗悦在作为日本民艺运动宣言的?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意书?〔?柳宗悦全集?第16卷,筑摩书房1981年版〕中写道: “时机已经成熟,有志之士聚集在一起,共谋?日本民艺美术馆?的设立假设想追求自然、简朴又弥漫活力的美,务必求诸民艺之世界经过长期的摸索,我们察觉最原始的美就存在于民艺之中但是,或许就由于民俗艺术世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太过紧密,所以反而被视之为平常而没有深度的艺术,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举行过将民艺之美镌刻于历史的尝试为了纪念这些被遗忘已久的工艺,我们特筹建这样的一座美术馆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在工艺品的领域中搜集所需要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指由人们亲自制成、并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器具,尤其是平民百姓使用的日常用具因此,这些搜集品都是大家所熟谙的。
好多人可能至今都未能觉察出它们所具有的美感,本美术馆的目的就在于扫除这些疑虑不但要给观众供给一个新而美的世界,而且还会使观众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馆的搜集,完全以美为标准只要是能够表现自然美及生命力的器物,都是搜集的对象 “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在弥漫虚伪、流于病态、缺乏情爱的今天,莫非不理应感恩这些能够抚慰人类心灵的艺术美吗?谁也不能不供认,当美发自自然之时,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片面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总之,为了发扬前人的创作之美,并给后人指示一条捷径,我们抉择创设?日本民艺美术馆?〞 此后,一个名为“民艺〞的运动在日本有声有色地开展了起来,一向延续至今日本的民艺运动,“首先是挖掘、收集在日本产生的众多的古代民艺品的代表性作品,其次是察觉当时在全国〔日本〕经营的传统手工艺中美的作品,并复兴其工艺使之得以延续振兴从传统中摄取养分的新的民艺品的生产,推进以正确的个人作家之路为目标的工艺家们的创作活动及其产业同时还有为将这个运动的趣旨与成果逐一公布于世的出版活动,如?工艺?杂志与众多印刷品的发行;设立表示传统与现代的美之工艺品的日本民艺馆;为普及新民艺品而开设民艺店等。
〞〔水尾比吕志?柳宗悦?,日本文化大系6,讲谈社1976版〕 在日本民艺运动中,柳宗悦既是倡导者,又是实践者为了实现“美之王国〞的梦想,他邀集了与他有着共同爱好和志向的学者与工艺作家,组成“民艺协团〞,一同广泛地搜集造型美好的日用器具,指导民间艺人和匠师恢复传统工艺,制作新产品同时,他也大声疾呼,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