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ppt
69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延臣,哲学部分,,课堂任务,,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学,,,,资料,,,课程,,,绪论,,马克思主义,绪论,知识结构图:,,绪论,重难点:,,,产生条件,:,1.,经济社会,2.,革命需求,3.,文明成果,,,特点,:,1.,世界观方法论,,,2.,政治立场,,3.,理论品质,,4.,社会理想,,,组成部分:,,1.,哲学,2.,政经,3.,科社,,,,哲学,知识结构图,哲学,重难点:,,,哲学含义及,基本问题,,,哲学流派,划分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构,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知识结构图,,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重难点:,,,物质,含义,、,物质具体形式,,,,意识,本质,(,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重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相对静止,,,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方法论),,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重难点:,,,实践,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的本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实践性,),,分析题,2005-34,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知识结构图,,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重难点:,,,联系:,,含义,,,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要求,,发展:,,本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过程:形式、内容,,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知识结构图,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重难点:,(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同一性:,,斗争性:,,,二者关系,:,,分析题,2008-34,,,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重难点:,,,普遍性,,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题,2009-34,,主次矛盾,,内部矛盾、外部矛盾(内外因),,矛盾主次方面,,分析题,2003-34,,,普特,关系,共性个性,,,,,,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重难点:,,,质变量变规律:质量,度,、,质变量变,、,,分析题,2005.34,,,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知识结构图,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重难点:,,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矛盾分析法,,分析题,2006-34,,分析题,2008-34,,辩证法,基本范畴,:,,原因结果、必然偶然、可能现实、现象本质、内容形式,,分析题,2009-34,,辩证,思维方法,:,,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逻辑历史,,分析题,2003-34,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知识结构图,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重难点:,,,规律 : 含义、特点,(本质、必然、稳定、,客观,),,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无所作为,,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意识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社会历史趋向于主题选择,,,第三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结构图,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重难点:,,,实践:结构、,主客体,、环节,,,实践,决定认识,,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重难点:,,,认识:,含义,,,,认识路线,:,唯心、唯物,,,,能动反映:,摹写、创造,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结构图,,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重难点,:,,,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关系、过渡、非理性,,分析题,2004-34,,,分析题,2003-34,、,分析题,2008-34,,第二次飞跃:原因、条件,,,总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具体历史统一,,,分析题,2007-34,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结构图,,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重难点:,,,真理:含义、,客观性,(一元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具体性,,分析题,2006-34,,,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重难点:,,,真理、谬误,,,分析题,2010-34,,,检验标准:,原因、,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结构图,,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重难点:,,,价值:含义,,分析题,2005-31,,,价值特性,:客观、主体、社会历史、多维性,,,价值评价,:含义、特点、功能,,,价值观:含义、作用,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重难点:,,,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第四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第四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知识结构图,第四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重难点:,,,历史观基本问题,:唯心、唯物,,,社会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辩证关系,:决定、反映反作用、相对独立性,第四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知识结构图,,第四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重难点:,,,生产力:要素,,,生产关系,:构成,,,辩证关系,,,矛盾运动规律:适合,,,第四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重难点:,,,经济基础:,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上层建筑:,观念、政治,、,国家,,,辩证关系,,,矛盾运动规律:适合,,,第四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知识结构图,,第四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重难点:,,,社会形态,:五种,,,,统一性和多样性,,,必然性和选择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第四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知识结构图,,第四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重难点:,,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阶级斗争:直接动力,,,革命:重要动力,,,改革:又一重要动力,,,科学技术:强大杠杆,,,,第四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知识结构图,,第四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重难点:,,,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的本质,,分析题,2008-34,,,群众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历史人物,哲学部分结束,我的微博:, “,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
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也是有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返回,,注:如考生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角度加以辨析,言之有理,亦可给分,2005,年,34,题,,,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2005,年,34,题答案,答案要点:,,,(,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这三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返回,,,,(,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辨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料,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返回,2006,年,34,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
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2006,年,34,题答案,答案要点:,,,(,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的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4,分),,返回,,,,(,2,) 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势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的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事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3,分,)(注:如果考生从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并举例得当,可酌情给分,不超过,4,分返回矛盾,,2007,年,34,题,,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是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
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2007,年,34,题答案,答案要点:,,,(,1,)丁玲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她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四是她从已有的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她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她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4,分),,,(,2,)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2,分)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2,分)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2,分),,返回,2008,年,34,题,,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突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憾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
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2008,年,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2008,年,34,题答案,【,答案要点,】,,,(,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换位思考反映了对立面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分)(注:考生从其中任一角度回答均可得分),,返回认识,,返回矛盾,,(,2,)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类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既要“看病”,更要“看人”。
3,分),,返回人的本质,,(,3,)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4,分),,返回矛盾分析法,2009,年,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2009,年,34,题答案,答案要点:,(,1,)上述故事涉及的辩证法基本范畴主要有:,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它反映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关系具有复杂多样性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即同果异因,因果关系中存在着同因异果和多因多果等复杂现象华佗通过望色、诊脉,透过现象揭示了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现象,而本质则要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6,分),,返回,(,2,)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的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具体分析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即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4,分),,返回,,2010,年,34,题,,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
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2010,年,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2010,年,34,题答案,答案要点:,,(,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3,分),,(,2,)真理和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动力,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4,分),,(,3,)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3,分),,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