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语法 课程讲稿(二).doc
14页第三章 日语语音第一节 语音和发音器官一 语音的性质人们为了表达语言而使用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称为语音(言語音) (げんごおん) 人们有意识地使用发音器官以表达某种意思时所发出的一切声音,包括语音在内都可以称之为音声(音声) (おんせい) ,以区别于自然界的其他各种声音(包括人们有意识地敲门、拍桌子的声音以及无意识地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咳嗽声、打嗝声等) 音声包括语音和非语音(非言語音) (ひげんごおん) 向别人打招呼时说「こんにちは」 ,这种声音是语音为了提醒他人注意而故意清嗓子的「エヘン」 ,不随心或厌烦时咋舌头「チェッ」等,这种声音是非语音语音和非语音的区别在于:语音是可以分节的,可以通过发音器官的调节任意组织各种音节;非语音则是不可以任意分节的,不是任意调节、组合的音节研究语音的性质、具体发音方法和特点的语音学,在日语中叫做音声学(音声学) (おんせいがく) 音声学的研究对象只限于语音,不包括非语音语音有社会、生理、物理三个方面的属性一) 语音的社会性质语音是表达语言的,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语言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某种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二) 语音的生理性质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对发音器官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必然会发出不同的语音。
语音的生理属性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还牵涉到听觉器官,即对语言的感知(对语音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也有基于听觉的一面) 三) 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物理要素1. 音高音高(音高) (おんこう)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即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频率) ,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发音体振动的频率与其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发音体频率小,声音低,反之则声音高同一个人是靠控制声带的松紧来调节音高的音高在日语中对区别语言意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每一个词或词组的特定的声调都是通过音高的调节来组成的例如由「は」 「し」两个音节组成的词,在东京语里「は」的音比「し」高的话,是「箸」的意思,反之则是「橋」或「端」的意思这里所谓的音高,是指用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词或词组中的各个音节的高低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讲话时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这种音高叫做绝对音高,绝对音高对区别语言意义不起作用2. 音强音强(音強) (おんきょう)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受到的作用力的强弱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发音器官(主要指声带)的强弱来决定的。
音强在某些语言中对区别语言意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音强也是指各个音节的相对音强音强在日语中一般不构成区别语言意义的作用3. 音长音长(音長) (おんちょう)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具体地说是各个音节的长短音长在很多语言中都有区别语言意义的作用日语中的长音即是元音拖长发音的结果4. 音色音色(音色) (おんしょく)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也可以说是声音的本质,所以又叫做音质音色的不同区别于发音体本身的物质结构、共鸣器、形状以及发音方法的不同同一个人,以不同的方法控制自己的发音器官,可以使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声带之后以不同的方式受到不同部位发音器官的阻碍和节制,并在发音器官内形成不同形状的共鸣器二 发音器官发音器官(発音器官) (はつおんきか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呼吸部分、发声部分、调音器官一) 呼吸部分呼吸部分包括肺和气管肺部呼出的气流为语音的原动力气流由肺部呼出,通过喉头,作用于声带、咽头、鼻腔以及口腔等各类发音器官二) 发声部分发声部分指的是喉头部分喉头有两片声带,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做声门(声門)(せいもん) ,声门可以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或留下极小的空隙)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关闭着的声门时,就会引起声带振动并使之发出声音。
人们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变化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打开着的声门时,声带不振动也不发出声音振动声带的声音叫做有声音(有声音) (ゆうせいおん) ,不振动声带的声音(即气流冲击发音器官但不振动声带的声音)叫做无声音(無声音) (むせいおん) 三) 调音器官自咽头往上至口腔与鼻腔的各个器官为调音器官这一部分又叫做声道(声道) (せいどう) 控制调音部分的各个器官,部分性地改变其形状或位置,可以使得由此通过的有声音和无声音形成种种不同的音色控制口腔中的某些器官,将其上下贴紧阻住气流,并让软口盖和小舌下垂,从而使气流从鼻腔中呼出,这样发出的声音叫做鼻音(鼻音) (びおん) ;使气流从口腔和鼻腔中同时呼出,这样发出的鼻音叫做鼻化音(鼻化音) (びかおん) 除上述情况外,大多数音色的调音都是在鼻腔封闭(软口盖和小舌上升堵住鼻腔)的状态下来进行的口腔中的调音器官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部分的器官有上唇、上齿、上齿龈、硬口盖、软口盖等,这部分器官在调音时动作幅度较小;下面部分的器官有下唇、下齿、下齿龈、舌头等,这部分器官活动灵便,动作幅度较大调音时动作幅度较小的器官叫做调音点(調音点) (ちょうおんてん) ,活动灵便的下面部分的器官叫做调音者(調音者) (ちょうおんしゃ) 。
调音时起主要作用的器官叫做调音部位(調音位置) (ちょうおんいち) 区别语音的调音部位一般以调音点为主要特征,但是分析齿音、双唇音、舌尖齿音、上唇下齿音等的调音位置时,则要把调音点和调音者都考虑进去口腔中的下面部分的调音器官中,以舌头的活动最为灵便调音时改变舌头各部位的形状和位置,都会对声带发出的声音(包括有声音和无声音)产生种种阻碍和影响,并造成不同的音色舌头主要分成舌尖、舌面、舌根三个部分,他们在调音时发音各不相同,其中舌面又分为前舌面、中舌面、后舌面,元音的调音主要是通过控制舌面的不同部位来进行的,而辅音的调音往往也需要辅以对舌面各个部位的控制控制调音器官,使气流在口腔或鼻腔中呼出,还可以使气流在口腔中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阻碍例如从口腔中呼出的气流,有时是冲破上下两个部位的封闭,迸裂而出,爆发成声,有时是从上下两个部位接近并留下的窄缝中摩擦成声,等等对气流形成阻碍和消除阻碍的不同方式叫做调音法(調音法) (ちょうおんほう) 第二节 单音单音(単音) (たんおん)是从音声学的角度区分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 单音的分类(一) 单音的分类方法单音的分类一般有以下三个基准1. 有声音和无声音的区别2. 气流受发音器官阻碍与否3. 调音部位和调音法的不同(二)单音的种类根据单音分类的基准,单音一般主要分成元音和辅音两种,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也可以称为半元音。
1. 元音元音(母音) (ぼいん)原则上都是有声音振动声带、呼出的气流不受发音器官阻碍的单音成为元音元音还可以根据口腔的开合、圆唇与否、舌位的高低及前后进一步分类2. 辅音辅音(子音) (しいん)包括有声音和无声音气流受发音器官阻碍的单音成为辅音辅音还可以根据声带振动与否、调音部位、调音法进一步分类3. 半元音半元音(半母音) (はんぼいん)是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音半元音接近于元音的发音,因此有时候被作为元音看待反之,由于半元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发音器官的阻碍,因此也往往被作为辅音看待二 日语的元音元音在发音时虽然不受口腔发音器官的阻碍,但是受到各种节制和影响,如口腔的开合程度、圆唇与否、舌位的高低和前后等因此,元音可以根据这三个方面的特点进行分类其中舌头的高低与口腔开合大小的关系最为密切一) 按口腔开合大小分类口腔张开大的称为开元音(広母音・広口母音・大開きの母音) ,舌位低口腔张开小的称为闭元音(狭母音・狭い母音) ,舌位高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有半开元音(中開きの母音)和半闭元音(中閉じの母音) 「ア」为开元音,但与中国汉语的 a 相比,张口程度小「イ」 「ウ」为闭元音,比中国汉语的 i、u 张口程度大,舌位也低。
「エ」 「オ」介于半开和半闭元音之间,偏半闭,日语中称为「中開きの母音」 二) 按圆唇与否分类可以分成圆唇音(円唇音)和不圆唇音(非円唇音)两种日语中只有「オ」是圆唇音, 「ア」 「イ」 「ウ」 「エ」都是非圆唇音三) 按舌位高低分类(与口腔开合程度有关)舌位低的称为低元音(低母音) ,口腔张大舌位高的称为高元音(高母音) ,口腔张开较窄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有半低元音和半高元音「ア」为低元音「イ」 「ウ」是高元音,舌位比中国汉语的 i、u 偏低「エ」 「オ」的舌位介于半高与半低之间,日语中称为中元音(中母音) 四) 按舌位前后分类前舌面接近硬口盖的元音成为前舌元音(前舌母音) 中舌面接近硬口盖的元音称为中舌元音(中舌母音) 后舌面接近软口盖的元音称为后舌元音(奥舌母音) 「ア」是中舌元音「イ」 「エ」是前舌元音「ウ」 「オ」是后舌元音按照上述分类方法,日语元音的发音情况如下[a] (非圆唇)中舌低元音 ア[i] (非圆唇)前舌高元音 イ[u] (非圆唇)后舌高元音 ウ[e] (非圆唇)前舌中元音 エ[o] (圆唇)后舌中元音 オ日语元音发音的口腔和舌位示意图如下前←――――舌 位――――→后i u小↑口腔的开合e ↓ o大a三 日语的辅音日语的辅音可以按以下三个条件进行分类。
一) 按声带振动与否分类1. 有声辅音气流振动声带的辅音叫做有声辅音(有声子音) 2. 无声辅音气流不振动声带的辅音叫做无声辅音(無声子音) 二) 按调音部位分类按调音部位分类时,一般以调音点为主要依据1. 双唇音通过上下嘴唇调音的辅音叫做双唇音(両唇音) (りょうしんおん) 如p、b、Ф、w、m2. 齿音通过上下齿(或上齿龈与舌尖)调音的辅音叫做齿音(歯音) (しおん) 如:s、z、ts、dz3. 齿龈音通过上齿龈(或上齿龈后部与硬口盖前部)与舌尖(或前舌面)调音的辅音叫做齿龈音(歯茎音) (はぐきおん) 如:t、d、n、ɲ 、ʃ、ʒ、ʧ、ʤ、r4. 硬口盖音通过硬口盖与舌面调音的辅音叫做硬口盖音(硬口蓋音) (こうこうがいおん) 如:ҁ、j5. 软口盖音通过软口盖与后舌面调音的辅音叫做软口盖音(軟口蓋音) (なんこうがいおん) 如:k、g、ŋ、N(拨音) 6. 喉音通过声门调音的辅音叫做喉音(声門音) (せいもんおん) 日语辅音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把上述齿音、齿龈音、硬口盖音三种音分成齿龈音和齿龈硬口盖音两种,齿龈音包括 t、d、s、z、r、ts、dz、n,齿龈硬口盖音包括ʃ、ʒ、ҁ、j 、ʧ、ʤ。
这是一种对舌位比较重视的分类方法在其他语言中比较常见的还有唇齿音 f(上齿与下唇调音) 日语中书写外来语的ファ、フィ、フェ、フォ的发音,其辅音也接近于唇齿音三) 按调音法分类按调音法分类,主要是考虑气流受调音器官的阻碍和消除阻碍的方法1. 爆破音爆破音(破裂音) (はれつおん)发音时上下两个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的瞬间爆发成音如:p、b、t、d、k、g2. 摩擦音摩擦音(摩擦音) (まさつおん)发音时上下两个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并摩擦成音如:Ф、w、s、z、ʃ、ʒ、ҁ、j 、h3. 塞擦音塞擦音(破擦音) (はさつおん)是由爆破音和摩擦音在同一调音位置先后于一瞬间发出的音,也就是说,先调爆破音,紧接着转换成摩擦音,如果拖长发音的话,则只剩下摩擦音这种音不能认为是两个辅音如:ts、dz、ʧ、ʤ4. 鼻音鼻音(鼻音) (びおん)发音时口腔封闭,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呼出如:m、n、ɲ、g、N5. 弹音弹音(弾音) (はじきおん)发音时舌尖弯向硬口盖,受气流冲击轻轻向前探出有些分类方法中把弹音归入摩擦音一类按调音法分类,在其他语言中还有一种比较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