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班化教育是当今发达国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173939434
  • 上传时间:2021-03-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班化教育是当今发达国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项重要对策美国、日本、荷兰、韩国等国政府都对控制与缩小班级规模做出相应的规定,出台相应的政策在美国,克林顿政府将缩小班级规模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一大关键,提出到2005年实现小学低年级每班18个学生的班级规模小班化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趋势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之早和迈步之速在国内至今无人能及:1996年刚刚组织专家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1997年就已经在黄浦等8个区县的12所小学启动试点;1998年试点学校增加到150所,1999年达到280多所,一些区在一年级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上海有300多所学校实施了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中高年级预计今后3-5年,上海将有80%的小学实行小班化北京市从1997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到目前为止,有16个区县的145所学校、819个教学班20300名学生参加,平均班额不足25人。

      随之,南京、长春、大连、泰州等城市紧跟其后,改革势头方兴未艾浙江省杭州、宁波、台州、金华(新世纪学校)等地的部分学校(多为小学和初中)也开始关注这项改革并参与其中虽然,小班化教育在各地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小班化出现的动因是为了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地方,小班化的出现可能源于生源的萎缩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但是,我们关注小班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小班化正是在“普九”后,基础教育领域在努力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避免了传统的大班额必然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的状况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2)“小班化教育”的概念小班”是相对于大班而言,班级学生数的缩小,是一种个别化、个性化教育理念追求的教育活动的空间形式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一般而言,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缩小班级规模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25-30人左右②改变教室空间格局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③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3)小班化教育的优势①有利于全体学生受到更充分的教育②有利于使每个个体受到更多的关注③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④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有哪些?(1)教育均等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受教育对象都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原国家教委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学校要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则更强调了大众教育,以教育均等观为基础,赋予学生均等的教育机会与发展权利。

      义务教育作为法定教育,更要体现教育均等的思想小班化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目标的实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证教育均等的理念无疑是小班化教育的理论支撑之一2)以人为本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强调: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接受教育不再只是为了升学和谋生,更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不久前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并结合时代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协调、相一致3)因材施教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使每一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并躬行之国外有实证研究表明,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随年龄增长,个性差异也越大,遵循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学原则并赋予新的涵义尤显重要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

      当代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和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差生,只有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小班化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应该转变哪些观念?小班化教育的目标是创设和谐、生动、愉快的“小班化教育”环境,尊重教师、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让小班成为提升师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小班化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的改变上,座位的调整,学生数的减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教学策略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国内外的许多实验表明,小班教学要取到良好的教育效益,教师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师生观的更新是关键转变教师观念是实验教师的首要任务,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1)教育观●树立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要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要热情帮助家长提高育人的水平,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树立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学校和家庭要求和鼓动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对的,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磨练,年轻人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但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要把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讲究科学育人的方法,千万不要用心良苦而方法不当,导致适得其反的恶果。

      要组织引导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2)学生观: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它不仅影响教育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发展●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教学生学教师要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是个整体的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各有个性的学生个体组成3)教学观:教学观包含教学的目的观、内容观、过程观、评价观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的潜力的开发,实现学生的充分自由的发展,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4)质量观: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上面,必须摈弃单纯以分数为标准的质量评价体系,要构建动态的多元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同时获得身心各方面良好发展。

      树立生生能成才的成才观尽管每个学生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个性,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通过多元质量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5)师生观: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公民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集中反映,也是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的先决条件所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是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公民应该互相组织内讧对方的人格、信仰和爱好;其次是在学问上的平等正如唐代文人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现实的师生关系中,一般不存在学生歧视教师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只是教师与某个、某些学生之间地个人关系问题,是牵涉到把学生培养成国家与社会未来地主人问题,师生之间长年累月相处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课程实现师生平等的人际关系,教师采取的教育行为有:●教师首先要唤起关爱的意识,像母亲一样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爱好和需要,爱字当头,严而有度●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并善于用体态语言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赞赏,对学生的失败给予真诚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馨,老师和同学的亲切●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保护学生的创造火花,开发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学生大胆对教师进行质疑或挑战,即使是错了或输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撤掉教室中的讲台,一改过去师生隔离、教室高高在上的模式,采取师生角色互换的策略,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开展一学期两次的师生民主评议活动,让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评议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位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创造浓厚的民主氛围●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和学生实行换位,由专制型的班主任一人说了算转变为民主型的学生们讨论着去办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和值日岗轮换制,使班级管理更加民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探究与实践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大洲和大洋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地图的阅读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探究与实践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海陆变迁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pptx 【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经纬网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气候(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2025-2026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地理】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pptx 【地理】土地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水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交通运输+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多样的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农业第一课时导学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