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课件.ppt
11页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化协会标准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化协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摘要摘要) CECS 207:20062 术术 语语2.0.1 高性能混凝土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2.0.2 混凝土耐久性 durability of concrete 混凝土在所处工作环境下,长期抵抗内、外部劣化因素的作用,仍能维持其应有的结构性能的能力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1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满足结构承载和正常使用功能要求3.0.2 高性能混凝土应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和预定功能进行耐久性设计应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矿物微细粉,以及适当的水胶比,并采用适当的化学外加剂3.0.3 高性能混凝土应满足下列一种或几种技术要求: 1 水胶比不大于0.38; 2 56d龄期的6h总导电量小于1000C; 3 300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模量大于80%; 4 胶凝材料抗硫酸盐腐蚀试验的试件15周膨胀率小于 0.4%,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45; 5 混凝土中可溶性碱含量小于3.0kg/m3。
4 原材料原材料44.3.4 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微细粉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1.1 硅粉不大于10%;粉煤灰不大于30%;磨细矿渣粉不大于40%;天然沸石粉不大于10%;偏高岭土粉不大于15%;复合微细粉不大于40%2.2 当粉煤灰超量取代水泥时,超量值不宜大于25% 5 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5.2.2 高性能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3;胶凝材料总量宜采用450~600kg/m3 ,其中矿物微细粉用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0%;宜采用较低的水胶比;砂率宜采用37% ~ 44%;高效减水剂掺量应根据坍落度要求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摘要)JTJ 275—20006 高性能混凝土 6.1 一般规定6.1.1 对暴露于浪溅区的混凝土,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6.1.2 海港工程所采用的高性能混凝土,除应具有高耐久性,高抗氯离子渗透性,高尺寸稳定性外,尚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及较高的强度6.1.3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优质水泥、级配良好的优质骨料,同时掺加优质掺合料和与水泥匹配的高效减水剂。
6.1.4 高性能混凝土除应符合本节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第5章及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和《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 6.2 混凝土质量混凝土质量6.2.1 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表6.2.1 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指标注:抗氯离子渗透性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定抗氯离子渗透性用的混凝土试件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试验应在35d内完成对掺加粉煤灰或粒化高炉矿渣的混凝土,可按90d龄期的试验结果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硬化混凝土水胶比胶凝物质总量(kg/m3)坍落度(mm)强度等级抗氯离子渗透性(C)≤0.35≥400≥120≥C45≤10006.2.2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宜选用标准稠度低、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中热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⑵ 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细度模数在2.6~3.2的中粗砂; ⑶ 粗骨料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针片状少、空隙率小的碎石,其岩石抗压强度宜大于100MPa,或碎石压碎指标不大于10%; ⑷ 减水剂应选用与水泥匹配的坍落度损失小的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不宜小于20%; ⑸ 掺合料应选用细度不小于4000cm2/g磨细高炉矿渣、Ⅰ、Ⅱ级粉煤灰、硅灰等,其品质应符合第5.1.5条的规定。
必要时,掺磨细粒化高炉矿渣或粉煤灰的混凝土,可同时掺3%~5 %的硅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单掺一种掺合料的掺量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表6.2.2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掺合料适宜掺入量注:磨细粒化高炉矿渣和粉煤灰的掺入量以胶凝材料质量百分比计;硅灰掺入量以水泥质量百分比计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硅灰50~8025~505~106.3 配合比设计6.3.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⑴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试验—计算法,其配置强度的确定原则应与普通混凝土相同;⑵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⑶ 胶凝材料浆体体积宜为混凝土体积的35%左右;⑷ 应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砂率;⑸ 应通过降低水胶比和调整掺合料的掺量使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