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方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80539901
  • 上传时间:2019-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6.50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讲 《荷史诗》一、《荷史诗》的形成荷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又译《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两部最早的文学作品,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 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期,在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发生过一次历时十年之久的部落战争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和希腊各地流传着很多关于这次战争的歌谣传说,大多以歌颂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为主要内容这些歌谣由民间歌人世代相传到了公元前9-8世纪,一个名叫荷的民间盲歌人对这些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进行加工整理,编成了两部完整的长诗这也就是“荷史诗”这一名称的由来 史诗成为文学作品在公元前6世纪当时,雅典的学者们在执政官庇士特拉图的要求下把史诗记录了下来并使其基本定型以后又经过长期的流传和演变,到了公元前3-前2世纪,才由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学者们最后编定由此可见,荷史诗的编写经历了古希腊从氏族社会晚期到奴隶社会衰落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不是荷个人的创作,而是以民间歌谣为基础,由集体与个人智慧相结合而形成,最后由文人学者编定的二、《荷史诗》的主要情节《伊利昂纪》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描写了希腊各部落渡海攻打特洛伊第十年里五十一天内发生的事情。

      战争进行了九年多,众神各助一方,但特洛伊城始终未能被攻破全诗共一五六九三行,二十四卷)《奥德修纪》以奥德修斯的海上历险为中心的另一部史诗 (全诗共一二一五行,二十四卷)奥德修斯的回乡之旅极为坎坷荷其人:一个年老的盲歌手,过着流浪的生活,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及其他许多诗歌的作者行吟诗人 三、荷史诗的特征 1.体裁特征: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 2.内容特点:史诗中描写的是人间事件,但人间与神界往往相通,诗中英雄既有一般勇士的特征,又具有超人的能力3.形成方式及美学品格: ——以口头创作形式在民间流传,后来经过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 ——风格一般庄严、崇高四、荷史诗的研究价值:史诗一般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的多是对本民族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口皆碑,世代相传,因而具有很深的民族根源由于其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往往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五、《伊里亚特》• 24卷,15693行;十年战争,只选最后一年中最后的51天,在这51天中又有详有略重点仅是其中的10天战争本质:《伊利亚特》是国家形成前希腊社会的一幅全景图,部落联盟、战争目的在贵族掠夺俘虏为奴、瓜分战利品。

      阿喀琉斯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俊美高大、是神与人之子、骁勇善战、能言善辩、慷慨大方、武功盖世、重个人荣誉阿喀琉斯的愤怒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英雄意识同新兴的贵族强权的矛盾,以及英雄主义将成为过去的时代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喀琉斯是一个“过时的英雄”,但是他的性格的核心仍然是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 赫克托尔,更富于集体主义精神:作战勇猛,指挥英明,把保卫国家和为部落牺牲视为己任尽社会义务的愿望比对家人的感情更强烈,荣誉比生命更可贵崇高的悲剧色彩富于阳刚之美、格调悲壮、节奏急促塑造了英雄群像史诗是希腊民族思想感情的载体,希腊民族是史诗的真正主人公展现民族意识是史诗的特性六、《奥德修斯》24卷,12110行,十年返乡之旅,只选取最后四十天一条绳子的结构”,一个情节串起一系列事件,后来演变为“流浪汉小说结构”奥德修斯的历险记、独眼巨人、将人变成猪的神女、用歌声引诱和伤害人的人面鸟身女妖海怪、冥土两条线索:海上历险,夫妻团聚奥德修斯,佩涅洛佩,忒勒奥德修斯以机智和刚毅为特色:见多识广、不屈不挠、精力旺盛、武艺高强、忠于自己部落血肉不离的感情、真正的力量在于睿智老练机敏灵活奥德修斯性格缺陷:私心很重、个性狭隘、念念不忘个人财富的私有权、对求婚者赶尽杀绝。

      奥德修斯的忍耐、强烈的求生欲望、镇定自若以及安然脱险的结局,嘲笑了海神的狭隘和徒劳它显示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卓越的智慧之光这些都是希腊民族所盛赞的人的理想和人格• 阴柔之美• 浪漫色彩、现实主义精神• 徐缓肃穆• 突出个人形象七、荷史诗的精神共同点• 反映了从原始氏族公社制过渡到奴隶制的古希腊社会状况,表现了古希腊民族的生活、思想、情感和理想,充满了乐观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其共同思想表现为: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 荷式的比喻八、荷史诗的艺术成就 荷史诗产生于古希腊文学史上神话传说与英雄故事繁荣兴盛的时期整部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首先,规模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 其次,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使用了大量口头艺术的表现技巧,如夸张、烘托、比喻、固定修饰语和套语等 第三,诗歌本身独特的韵律和源于神话传说的丰富的想象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得全诗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浪漫主义色彩九、《荷史诗》的影响第二讲 中世纪文学与《神曲》第一节 概述一、欧洲中古史的分期1、初期(5——11世纪)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基督教的胜利(313年、380年)和日耳曼诸王国在曾属于罗帝国的版图上的建立,构成了西方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古代世界的结束和长达一千年之久的中世纪的开始2、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12—15世纪) 这一阶段,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口逐渐增长,商业开始复苏,城市始兴起到12世纪时,城市已成为商业和知识生活的中心 3、末期(16——17世纪中叶)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就文学史而言,最后一个阶段已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开始,不包括在中古文学史之内二、中古文学概述 在漫长的中世纪时代,因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基督教的影响、封建城市的繁荣而形成了三种极具特色的文学艺术,最初来自民间的口口相传,进而形成了固定的文学样式这四类文学是: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作者是僧侣,又称僧侣文学教会文学的内容是普及宗教教义,歌颂上帝创造一切 教会文学的艺术特点:多梦幻的、蒙胧的、浪漫的气氛,又多劝善惩恶的说教     教会文学的表现形式:祈祷文、赞美诗、基督故事、圣徒传、梦幻故事、宗教剧等 特殊的作品:修士们的情书禁欲主义与自然情欲的矛盾。

      英雄史诗产生于8——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主要内容反映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雄的事迹 各国英雄史诗: 英国:《贝奥武甫》(8世纪) 法国:《罗兰之歌》(1080) 西班牙:《熙德之歌》(1140) 俄国:《伊戈尔远征记》(1185)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1200) 《贝奥武甫》是中世纪古英语文学的最高成就背景和情节都是北欧的瑞典南部耶阿特族王子贝奥武甫到丹麦做客,帮助丹麦国王除妖从陆地打到海底,杀巨魔,斗毒龙贝奥武甫载誉回国,继承王位50年后,贝奥武甫的国土受到一条火龙的危害老年的贝奥武甫与火龙交战,杀死火龙,自己也牺牲 这首史诗有很浓厚的神话传说色彩,掺有基督教成分史诗歌颂贝奥武甫的正直无私,英勇无畏,对人民负责的英雄品质史诗写:“在一切国王中,在一切人们中,他是最温良的,最可爱的,是对他的亲族最仁慈的 《罗兰之歌》是最早的古法语史诗,是11世纪法国流行的武功歌的代表作,歌颂查理大帝的武功和他的骑士们的忠勇罗兰是查理大帝的侄儿,也是他忠实的骑士在一次战斗中,他为了掩护查理大帝,遭到敌军包围和叛徒的陷害,孤军作战,壮烈牺牲。

      史诗突出罗兰的忠君爱国精神和对上帝的虔诚 《熙德之歌》是西班牙文学现存最古老的作品,叙述以熙德闻名的11世纪西班牙著名的军事统帅比瓦尔失宠于国王,最后获得谅解的故事他被尊为西班牙的民族英雄此诗现实主义特色突出熙德的故事不断在史诗、纪事、民谣和戏剧中作为一种题材反复出现 《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全诗描写罗斯王公伊戈尔于1185年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的故事伊戈尔虽然被俘,最终逃脱,回国受到人民的欢迎这首佚名史诗主要歌颂了伊戈尔的英雄气概,呼吁诸侯团结抵御外敌的侵略因对后世的影响而著名 尼贝龙根之歌》取材古日耳曼人传说,描写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王子毒杀怪龙,占有尼贝龙根族的财宝,抗击外敌,征服冰岛女王,迎娶恭太王妹妹克琳希德的故事,以后他被恭太王的亲信暗害,克琳希德进行了残暴的复仇,自己也被部下杀害这部史诗歌颂了英雄西格弗里的高尚品德,揭露了封建主之间权势之争,姻亲杀戮 骑士文学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产物,作者是骑士,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和世俗爱情属于世俗贵族阶级的文学骑士传奇主要流行法国北部。

      内容大都描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为爱情而冒险 著名的骑士传奇是英国《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名篇是《仇思丹和琦瑟的传奇》11世纪出现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形成了市民阶级城市文学是市民创作的文学,属于市民文学内容描写市民的日常生活,表现市民的机智聪明,反映萌芽中的新阶级的精神特征 城市文学的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世态讽刺叙事诗,如《列那狐的故事》,动物故事集,以兽寓人 第二节 但丁与《神曲》一、但丁生平(1265—1321) 二、创作活动和主要著作 ¡ (一)但丁在流亡前的早期文学创作 : 《新生》(1292-1293) ¡ (二)写于流放期间的政治学术著作: 《宴会》(1304—1307)、《论俗语》(1304—1305)、《帝制论》(1310—1313)三、中世纪文学的扛鼎之作———— 《神曲》 ¡ (一)经典地位 “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 (二)创作动机和命名 o 写人的灵魂从地狱上升天堂,结局充满光明、幸福,符合中古人对喜剧的理解,为具有幸福的大团圆的作品o 发扬古希腊罗喜剧的优良传统,通过象征寓意图象,突出政治讽刺和社会批评,具有讽喻意义三)主要内容与主题——自我完善、探索真理 ¡ 1、基本构架:《地狱》《炼狱》《天堂》共三部,每部33章,加“序曲”,刚好100章,长约14300行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叙述自己在35岁时的一个梦境 维吉尔带他游历了两界,贝德丽采引导他进入天堂 游历过程构成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每部33篇,“三”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象征 “地狱”增加了一篇全书的序幕,全书共100篇,“十”是完全的象征,“一百”是完全中的完全 全书象征手法突出 2、小结o 采用了中世纪的神学框架,写亡灵的境遇o 着眼点却在现实人生: 审判根据:人世的道德原则 拯救模式:个体性、此岸性、主动性(四)作品的二重性 ¡ 它具有浓厚的神学思想,充满着惩恶扬善的说教¡ 表现了对当时的宗教、政治和道德伦理等问题与中古传统观念不同的看法,闪现着新时代人文主义的曙光表现在思想内容上: 1.具有基督教世界观的明显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