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05年高考评析.ppt

38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52258922
  • 上传时间:2018-08-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8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上海卷) 地理试题评析 周浦高级中学 姜文涛一、2004和2005高考大纲的差异• 1、2004年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知道、理解 、掌握三个层次,对技能的要求分为初步 学会、学会两个层次;2005年对知识点要 求不再分成“知道、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只是把知识点罗列出来;技能也没有具体 分散到各个知识点中,而是在“地理技能”中 笼统提出要求• 2、知识点统计:2004年高考要求知识点共计635 个,高考地理试卷包含知识点共计71个,占 11.18%;考试的知识点中以“理解”为主,占 49.32%,技能要求以“学会”为主;2005年高考试 题对“二期课改”教材来说共涉及二级知识点35个, 占全部知识点的24.6% • 2005年高考要求知识点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共 有一级知识点10个,二级知识点27个;世界地理 ,共有一级知识点8个,二级知识点18个;主要国 家,共有一级知识点4个,二级知识点35个 • 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部分:A组,适用于“二 期课改”地理课程标准的考生,共有一级知识点17 个,二级知识点63个;B组,适用于“一期课改”地 理课程标准的考生,共有一级知识点27个,二级 知识点120个。

      二、 2005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评价• 综观2005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以其强烈的 时代气息、鲜明的地理专业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 感觉在试卷结构、内容安排、题型题量等方面 ,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兼 顾了“一期”和“二期课改”教材并用的实际情 况,采取了“一卷两分叉”的试卷结构,分叉部 分的分值是20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的教育教 学理念,对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相对比 较有利整个试题基本在《考试说明》包括的范 围内,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 维能力的考查显著特点是:试题紧扣考纲,构思巧妙新颖 ;注重能力培养,突出热点问题,如(四)、( 五)、(七)、(八)、(十)、(十一)等大 题中,都有热点问题或近期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 事件;稳中求变,难度降低在试题的设计上, 图表简洁明了,语言精练;朴实无华,地理特点 显著;图文布局合理,科学美观试卷对新一轮 地理课程改革,对考生复习地理学科知识,都具 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试卷的不足之处是:重点不 突出,如“中国的工业”、“地球的运动”、“ 日本、俄罗斯、美国”几乎没有考;难度明显降 低,缺少有难度梯度、区分度高的试题;覆盖面 不高,许多重点知识几乎没有涉及。

      三、2005年高考地理上海卷评析• 第一部分 选择题 • 1、B 考查目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世界的国家、联合国”,联合国现有的5个常任理事国 是中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美国,不难判断常任理事 国多数属于“欧洲国家”本题和当前国际热点问题日本 、德国、印度、巴西“增常四国联盟”联系密切,是当前 热点知识和学科知识的结合,试题灵活设问,考查了当前 国内外发生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重要事件 • 2、C 考查的是地形的分界线问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 中国地理“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和世界 地理“陆地地形”,只有对我国和世界的主要地形分布非 常清楚,才能判断出是“昆仑山脉”,因为它的南面是青 藏高原,北面是塔里木盆地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 3、A 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地理“农业的地位、 成就和任务”,教材中在讲授“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和面临的问题”时,绘制了“中国农业经济结 构的变化”表和“中国农业经济结构”图,指出 “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从近年我国农业经济结 构变化中,可以看出农业(种植业)的比重逐渐 降低”,考生也可以根据近年来我国为了恢复农 业生态环境,正在大规模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 工程”,以及城市化的发展得出正确答案。

      • 4、D 考查了“二期课改”教材“工业区位条件 及其变化”和“一期”课改教材“影响工业布局 的主要因素”知识点家电生产企业属于劳动密 集型部门,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对其布局具 有吸引力,而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土地价 格比较低,对其布局也具有吸引力,因此不难判 断5、A 本题属于超出高考大纲的内容,因为中国地理的“公路、航空 和管道运输”,世界地理除“海洋运输”以外的各种运输方式高考大 钢都不做要求,但是本题考生不难做出正确判断,中国和俄罗斯是陆 上邻国,而石油和天然气最好的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本题与热点问 题我国正积极与俄罗斯洽谈,计划大规模从俄进口石油,修建安加尔 斯克—大庆输油管道(“安大线”)紧密联系 6、B 考查的知识点是“农业区位条件”,是“一期”和“二期课改 ”都讲授的内容本题是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即从气候、 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选出发展耕作业自然条件最有利的国家,部 分考生可能会错误选择成中国,认为我国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是 不要忘记我国气候大陆性强,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面积广大 ,沙漠面积大,山区面积广大;而印度以热带 季风气候为主,平地 面积广大,国土一半以上为耕地,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

      7、D 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太阳系”金星位于水星和地球之间可排 除A,没有卫星可排除B,行星自身不能发光可排除C,金星在地球公 转轨道的里面,离太阳近,表面平均温度480℃,比地球高得多,因此 D正确8、B 考查了“三大类岩石的基本特点”知识点要想在岩石中找到完 好的化石,只有在沉积岩里面找,石灰岩和砂岩都属于沉积岩;而花岗 岩和玄武岩都是岩浆岩,石英岩和大理岩都是变质岩,均不可能找到化 石 9、D 考查了“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成因”知识点,是教材中的重 点和难点重点考查考生地理思维、地理技能和知识的迁移能力首先 要知道罗马位于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 燥,冬季温和湿润”,然后要知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罗马为冬季 ,南半球为夏季,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正是科学考查的最好时期而 南京低温少雨,北京昼短夜长,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大本题 是较难的试题,考生可能选错 10、D 考查了世界地理“美国主要农业带的特点和分布”知识点,教材 在讲授美国“乳畜带”时,有“这里气候湿润,生长期较短,土壤贫瘠 ,不适宜种粮食,但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加上城市集中,对乳品需求量 大…”,“乳畜带”的形成并非“天然牧场广阔”,而主要是靠种植青 贮玉米等饲料来发展畜牧业的。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 度• 11、B 本题考查了“二期课改”教材“厄尔尼诺和拉尼 娜现象”知识点对“一期课改”考生属于超大纲内容, 教材在选学课文中有阅读材料“厄尔尼诺现象”,但是考 生可以用排除法,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南半 岛湄公河水质污染”、“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都属 于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只有“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 水温度异常”是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现象 • 12、C “黄淮海平原地区适宜发展何种农业”考查了我 国“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知识点,因为黄淮海 平原属于暖温度、半湿润地区,适宜发展小麦、棉花等旱 地作物,A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B为新疆,D为热带、 亚热带干旱地区,我国没有这样的区域 • 13、A 考查了高二地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知识 点,并且把我国重点建设的四大工程之一的“西气东输” 联系起来,酸雨的成因主要是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的 煤、石油、天然气,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的氧化物, 而天然气的排放量比煤和石油少得多,“西气东输”的重 点地区是上海,对酸雨侵害将起到减缓作用• 14、C 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规律,属 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知识 点。

      是对考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因为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此时太阳 直射赤道,当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渐接近等 长时,“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本题难度较大,考生可能失分 • 15、C 考查了“中国的农业”知识点,珠 江三角洲属于“桑基、蔗基、果基鱼塘” 的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其特点是投入的 劳动力多,属于“劳动集约化程度高”的 农业,其它三个答案可以看出明显不符合 • 16、D 考查了高二地理“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成因 ”知识点,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由“气压带和风带季 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地中 海气候、,还有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陆热力差异” 形成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 热带季风气候,即热带季风气候是两种成因共同作用的结 果,教材中重点强调了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季节 移动”这一成因实际上,冬季亚欧大陆和印度洋之间因 为“海陆热力差异”,风向由亚欧大陆吹向印度洋,然后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东北风,而随着“气压带 、风带季节移动”冬季该纬度在东北信风带作用下,两种 成因叠加在一起;同理夏季因为“海陆热力差异”,风向 由印度洋吹向亚欧大陆,然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 转成西南风,而随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赤道低气 压带北移,低气压带南侧的东南信风带也随之北移,在地 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也叠加在一起。

      本题 成因对考生来说难以理解,考生回答有困难 • 17、A 本题考查了高二地理“工业区位条件及其 变化”知识点主要是知识的具体应用,是比较 灵活的考题,考生只要对这两个地区自然条件和 社会条件比较了解,是不难做出正确判断的因 为B是美国五大湖工业区的区位条件,C、D是我国 沪宁杭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 18、B 考查了高二地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点,教材在“城市热岛与雨岛”中,非常 清楚地说明了“城市中由于热岛效应,上升气流 强…”等,而上升气流容易凝云致雨,由此可见 ,“建筑物密集,上升气流强”是上海中心城区 降雨量一般高于郊区产生的主要原因;C、D由于 降水的凝结核少可以排除;A项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使植物蒸腾作用增强、水循环增强,但是也容 易减缓热岛效应,上升气流减弱,因此也应该排 除,本题有一定的迷惑度• 19、C 考查了高二地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河水的补给”知识点,也涉及我国气候的特点, 因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基本上与季风区和 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体一致,因此不难做出正确 选择外流区是季风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进入 汛期;内流区是非季风区,夏季因高温冰雪融水 量大进入汛期。

      • 20、A 考查的知识点难以确定,应该属于“二 期课改”教材“国际海洋交通”内容,但是该内 容考试大纲没有要求,也属于“一期课改”教材 “交通运输和国际贸易”知识点,考生根据依次 经过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再返回太平洋,应 该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 第二部分 综合分析题 第(一)至第(六)题为共同部分 •(一)题是世界地理的内容,考查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分析、比较、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等地理知识和地理思 维能力埃及和巴西都是大纲要求掌握的三个主要国家以外的13 个国家之一 •21、考查了“世界主要国家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考生很容易 回答出是尼罗河和亚马孙河 •22、考查了高二地理“地转偏向力”知识点,主要考查考生阅读 地理图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中赤 道和南、北回归线的提示,可以判断出A河是尼罗河,主要流经 北半球,河水流动时受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右岸容易受流水的 侵蚀 •23、考查了“世界气候”和“世界主要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知识点尼罗河由于大部分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径流量较少 ,容易造成水资源紧张;此外,水资源紧张还与“人口高度集中 于河谷和三角洲”、“流经国家多”等有关,这两点考生可能回 答不准确;亚马孙河因为大部分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径流 量大,季节变化小,但由于人口稀少,很少被利用。

      • 24、考查了“非洲概述”知识点和巴西“自然和人 文地理特征”知识点尼罗河上自阿斯旺高坝建成 后,扩大了耕地面积,还取得了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