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关于砌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doc
7页浅谈关于砌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浅谈关于砌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建筑砌体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关键词 砌体裂缝 成因 控制措施about the causes of cracks on masonry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lizhuangjijihaershi jixiang construction group who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pick to aiming at building masonry of crack in the analysis on the reason and summarize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key words masonry crack causes control measures引言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而砌体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美观和使用,甚至还会危及住户的安全,给住户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我们工程人员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砌体裂缝的防治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砌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进行相关的分析探讨1 砌体裂缝的主要成因1.1 温度原因产生裂缝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1.1.1 冻胀裂缝对于像东北这样的寒冷地区,在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过程中,只考虑了结构要求而忽视了基础的冰冻线要求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该地区的冰冻线,造成基底地基土受冻后膨胀,产生了向上的主拉应力,导致了墙体裂缝,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裂缝更加严重1.1.2 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平屋顶的房屋,有时在屋面板部或顶层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力产生的1.1.3 垂直裂缝当房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由于收缩和降温引起的楼(屋)面缩短受到了墙体的限制,使楼(屋)面构件处于受拉状态,当房屋有错层时,错层处地墙体容易产生局部的垂直裂缝1.2 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裂缝1.2.1 房屋施工的地质条件差、地耐力不均匀,或地基以下有空洞,勘察设计人员没有发现,施工单位又没有进行适当的处理,就会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了砌体受主拉应力而破坏产生裂缝。
1.2.2 块石基础施工质量差引起裂缝对于块石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造成块石基础工程质量低劣楼房交付使用后由于竖向荷载的作用和水平振动荷载的作用,造成块石移位,使整个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砌体受主拉应力作用而破坏1.3 干缩产生裂缝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1.4 设计原因引起裂缝1.4.1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大多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尚无结构安问题,不涉及到责任问题1.4.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l0-89)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 20(露天)-30m(室内或土中) ,但实际工程中墙长均超过此规定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工程设计突破了规范规定后,工程中墙的水平钢筋仍按构造配置,这也是墙较易裂缝的一种因素。
2 砌体裂缝的控制措施2.1.防治温度裂缝的措施2.1.1 屋面设置保温层,减小温度变形;屋盖施工尽量做好保温层2.1.2 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留置伸缩缝,或在屋面与砖墙间设置滑动面,以减少屋面伸缩对墙体的影响2.1.3 提高砂浆强度,保证砌筑质量,在易开裂处设置水平钢筋承受拉力 2.2 防治地基原因裂缝的措施2.2.1 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并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2.2.2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可在基础(±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采取砖浇水润湿,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2.2.3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施施工2.2.4 窗口下部应考虑设砼梁或反砖旋,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在窗洞下增设厚 40mm 钢筋混凝土带,使山墙两侧 1-2 房间与山墙形成 u 字形钢筋混凝土带,以解决窗下角裂缝问题,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2.2.5 砌块结构的芯柱通常采用“暗芯柱”作法,混凝土浇筑时无法使用机械振捣,芯柱质量难以保证为克服这一弊端,改用明构造柱 240mm*240mm,或 240mm*190mm,代替“暗芯柱” ,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搓和拉结筋,以提高抗震能力2.3 防治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措施:2.3.1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2.3.2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 12m 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 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2.3.3 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间距不宜大于 30m,宽度不大于 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2.4 从工程设计方面预防墙体裂缝强化墙体防裂缝设计的要领与理论,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设计,确保墙体质量2.4.1 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增强抗裂能力2.4.2 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2.4.3 砌体墙有窗台的,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2.4.5 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
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的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基本一致2.5 墙体施工中防止裂缝的其他措施2.5.1 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星控制,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应提高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以增加砌体的抗拉强度2.5.2 砌体施工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 l.8m 的规范要求2.5.3 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3 结语建筑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多 ,但总体上不外乎以上几种类型只要采取全程控制的方法,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就能大大减少墙体裂缝的产生,从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参考文献[1]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张承志. 建筑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