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温州市江南中学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5页浙江省温州市江南中学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5分)已知集合M={2,3,4},N={0,2,3,5},则M∩N=() A. {0,2} B. {2,3} C. {3,4} D. {3,5}参考答案:B考点: 交集及其运算. 专题: 集合.分析: 根据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解答: ∵M={2,3,4},N={0,2,3,5},∴M∩N={2,3},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比较基础.2. 若集合,集合,则等于( )A. B. C. D.参考答案:D略3. 已知集合,,则集合的充要条件是( ) A.a≤-3 B.a≤1 C.a>-3 D.a>1 参考答案:C4. 已知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函数的零点为a,函数的零点为b,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D∵函数的零点为,f(0)=-1<0,f(1)=e-1>0,∴0<a<1.∵函数的零点为b,g(1)=-1<0,g(2)=ln2>0,∴1<b<2.综上可得,0<a<1<b<2.再由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可得,故选D. 5. 等差数列项和为=( )A.10 B. C. D.30参考答案:C略6. 直线l经过点,,则直线l的斜率是( )A. 2B. -2C. D. 参考答案:A【分析】直接代入斜率公式可以求出直线的斜率.【详解】因为直线经过点,,所以直线的斜率为,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斜率公式,熟记直线斜率公式是解题的关键.7. 设0<a<1,函数f(x)=loga(a2x-2ax-2),则使f(x)<0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0) B.(0,+∞) C.(-∞,loga3) D.(loga3,+∞)参考答案:B8. 已知,则函数的表达式为( )A. B.C. D.参考答案:C9. (4)若直线a∥直线b,且a∥平面,则b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一定平行 B、不平行 C、平行或相交 D、平行或在平面内参考答案:D略10. 方程的两根的等比中项是 ( )A.3 B.±2 C.± D.2 参考答案:B略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经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参考答案:,或12. “”是“”的__________条件.参考答案:必要非充分【分析】不等式“”的充要条件为01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等于19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 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参考答案:①②④17. 设函数,,,则方程有 个实数根.参考答案:2n+1【考点】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分析】分别n=1,2,3,再归纳法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当n=1时,f1(x)=|()|x|﹣|=,即当﹣1≤x≤1时,()|x|=,或x<﹣1或x>1时,()|x|=,此时方程有22个解,当n=2时,f2(x)=|f1(x)﹣|=,即f1(x)=,f1(x)=,此时方程有23个解,当n=3时,f3(x)=|f2(x)﹣|=,即f2(x)=,f2(x)=,此时方程有24个解,依此类推,方程有2n+1个解.故答案为:2n+1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全集U=R,集合A={x|x<﹣4,或x>1},B={x|﹣3≤x﹣1≤2},(1)求A∩B、(?UA)∪(?UB);(2)若集合M={x|2k﹣1≤x≤2k+1}是集合A的子集,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分析】(1)求出集合B,然后直接求A∩B,通过(CUA)∪(CUB)CU(A∩B)求解即可;(2)通过M=?与M≠?,利用集合M={x|2k﹣1≤x≤2k+1}是集合A的子集,直接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因为全集U=R,集合A={x|x<﹣4,或x>1},B={x|﹣3≤x﹣1≤2}={x|﹣2≤x≤3},所以A∩B={x|1<x≤3};(CUA)∪(CUB)=CU(A∩B)={x|x≤1,或x>3};(2)①当M=?时,2k﹣1>2k+1,不存在这样的实数k.②当M≠?时,则2k+1<﹣4或2k﹣1>1,解得k或k>1.19. (本题满分12分)化简参考答案:原式= 略20. 定义域为R的函数满足:对于任意的实数都有成立,且,当时,恒成立.(1)求的值;(2)若不等式对于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考点:函数综合试题解析:(1)令令由,所以所以令(2)由(1)知:因为当时,恒成立.任取所以所以f(x)是减函数。
由得:得:恒成立,即恒成立,所以21.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是的等差中项,数列的前n项和为.(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参考答案:(1),;(2).【分析】(1)先由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出首项与公比,即可得出通项公式;(2)根据题意,求出,再由(1)的结果,得到,利用错位相减法,即可求出结果.【详解】(1)因为等比数列的公比,,是的等差中项,所以,即,解得,因此,;(2)因为数列的前项和为,所以,()又当也满足上式,所以,;由(1),;所以其前项和①因此②①式减去②式可得: ,因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以及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熟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求和公式即可,属于常考题型.22. 如图,长方体中,,,点为的中点1)求证:直线∥平面;(2)求证:平面平面;参考答案:(2)只需证AC面BDD1,可得面PAC面BDD1…………………..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