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第三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54837031
  • 上传时间:2022-0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2.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第三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16分)美意朦胧①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大多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②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人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善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

      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③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④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⑤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到今低回不去的正是她的意象美以及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美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沙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班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⑥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17.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4分)(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                                               18.“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

      4分)(1)                                                                      (2)                                                                      19.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4分)(1)                                                                      (2)                                                                      2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否定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17.(1)他使唐诗的形式美达到了极致意思答对即可)2)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或:他在律诗上的成就限制了后人的创造)(2分意思答对即可18.(1)唐诗因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失去了创造活力(2分意思答对即可2)因谋篇之难能而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篇,而且佳篇少于佳作意思答对即可19、(1)意境美(形象、意象的朦胧美)(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4分每个特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20.A D(B作者并未否定格律 C唐诗的传播与流传与书法艺术无关 E不是唐诗的“共同”特点)  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霾为何物?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从雨狸声可见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狸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诗经·邶风》的《终风》一篇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

      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当伦敦、曼彻斯特等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近年来,霾频频出现于中国城市及媒体报章支撑霾字频繁现身的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现今的霾携带了多种多样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

      而且,城市越大,人口越多,建筑越密,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霾比古代的霾,引发的关联效应愈加深广、复杂,已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从古至今,霾都为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风吹起尘土,形成了古代的霾现今,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霾依然要靠风稀释、吹散雾霾缠城,一阵阵大风将霾吹得无影无踪因此,《诗经》中有“终风且霾”,风和霾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下列有关“霾”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霾”源远流长,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无数年来,它的意义变化不大,然而在诗歌中却屡屡出现B.古代风吹起尘土,声音犹如狸音尖锐,形成了尘土飞扬的霾,但这只是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罢了C.笼罩在当今中国多个城市的雾霾,夹杂着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D.“终风且霾”的“霾”与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属于同一性质的事物,对于这种说法目前还无法确认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霾”是大风扬起尘土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如《诗》中“终风且霾”和《九歌》中“霾两轮兮絷四马”B.类似伦敦烟雾事件的大气污染当前在中国重演了,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

      C.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环境与伦敦等饱受空气污染工业革命重镇相比,明显更具有环保性和田园性D.在今天,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对付雾霾,还是基本靠“吹”,还得依靠一场大风,吹散雾霾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由于古代江南的气候环境与北方不同,因此“霾”的具体意义,之于南方与北方而言也是有所不同B.自古以来都有雾霾天气出现,不过那时的霾只是携带原生态的尘土,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C.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等因素,当今社会出现的“霾”与古代的“霾”就有了本质的区别D.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使得当前自然环境变得愈发恶劣,因而环保刻不容缓     参考答案:1.A2.A3.C1.【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A项,考生可以到四段寻找选项的内容,原文中的信息是“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后世的汉语表达不一定都是诗歌”。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A项,“霾两轮兮絷四马”中的“霾”同“埋”,陷在土里的意思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的A项,“霾两轮兮絷四马”中的“霾”同“埋”,陷在土里的意思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C项,“本质的区别”属于主观臆断,原文中的信息是现今的霾“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并没提到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C,文章第六段的表述是现今的霾“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并没提到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