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情绪发展理论述评_罗峥.docx
3页当代情绪发展理论述评_罗峥 当代情绪发展理论述评Ξ 罗 峥 郭德俊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北京,101089) 摘 要 本文从情绪的定义、情绪发展的实质、情绪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评述了当代比较有影响的情绪发展理论不同的情绪发展观这些情绪发展理论有生物观点、机能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组织观点和社会文化观点 关键词:情绪发展 生物观点 机能主义观点 认知观点 组织观点 社会文化观点 1 引言 儿童在情绪发展中,发展了什么,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当代情绪心理学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我们全面地理解儿童发展的性质,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当代的情绪发展理论,对情绪的定义、情绪发展的实质、情绪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情绪发展观 2 情绪的定义 当代情绪发展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有生物观点、机能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组织观点和社会文化观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情绪进行了界定 近年来,对情绪研究最有影响的观点,是强调情绪活动的生物基础或离散的情绪系统的机能的模型,Izard的分化情绪理论是生物观点的代表。
Izard 和Malatesta(11017)将情绪定义为“神经过程的特殊组合,引导特定的表达和相应特定的感觉”[1]这就是说,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的神经生理基础情绪独立于认知和其他心理过程,并与认知相互作用[2] 机能主义观点认为情绪是在有个人意义的事件中,行使适应机能的多成分多过程的有组织的总和[3]机能主义根据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和活动倾向性,而不是主观情感状态来定义情绪例如, Campos等(11019)将情绪定义为“根据对个人的意义,建立、维持和破坏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过程”[4],即情绪虽在目标的指引下,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机能主义认为每一种基本的情绪是一族紧密相连的情绪,每一个情绪家族都与特定的目标及特定的评价相连一些目标与评价可能在出生时就存在,形成了“一个终身的情感连续性的固定核”[3] 与生物模型同时出现的认知模型强调情绪机能的认知基础,情绪被建构为认知的结果或者是一种认知建构例如,Kagan(11014)认为情绪是指表征外部刺激、思想和情调三者之间变化关系的上位系统[5]当这三者之间的变化形成一致时(例如,一个格式塔的体验),我们可以对其命名为一种情绪,而任何一个成分的微妙变化都将形成另一种情绪体验。
姿势和面部表情是感情过程的一部分,但他们可能既不是感情的起源,也不是感情的必要成分 组织观点受系统理论和人性学的影响,尤其是依恋研究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结构—发展框架,认为发展是以结构转化作为特点的代表人物Sroufe(11016)提出了一个情绪的工作定义:“对重要事件的主观反应,以生理、体验和外部行为变化为特征”[6]Lewis(11018)认为情绪包含了五种成分:诱发物、感受器、状态、表达和体验[7] 社会文化观点强调社会或文化对情绪的发展和机能的贡献,认为情绪是社会或文化建构的综合特性例如,社会过程的观点[8]认为,情绪是与个体的社会和生理情境有关的许多成分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我组织系统情绪不是单一的成分过程,而是神经激活、体验,表达以及其他成分在社会交往的一段时间里,被组织起来的动态关系通过社会交往,同伴和社会情境对个人的情绪反应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社会情境和发展的变化,任何特定的情绪反应或成分(例如,面部活动)都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中,情绪反应具有不 013心 理 科 学 2002年 第25卷 第3期 Ξ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5—专—09)资助。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