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其化合物.doc
7页[教学设计]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教师:教学内容: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经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反应,以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在过氧化钠的教学中很重视实验教学,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第一节钠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过氧化钠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过氧化钠的保存与用途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器材:铁架台、石棉网、事先包了0.2 g Na2O2的脱脂棉、胶头滴管、烧杯、试管(若干)、酒精灯、火柴、过氧化钠(1瓶)、药匙、Na2CO3固体、稀盐酸、玻璃导管、有色布条、酚酞试液、坩埚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1、教师讲述水可以灭火,但要求一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个魔术“滴水生火”准备事先包了0.2 g Na2O2的脱脂棉2、讲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Na2O2的性质 1、在脱脂棉上滴一滴水 2、现象:剧烈燃烧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对知识强烈的需求引入 二、实验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 二、实验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 1、板书:过氧化钠(Na2O2)2、展示一瓶Na2O2,让学生描述它的物理性质并分析其简单的结构3、板书:Na2O2的物理性质学生回答:淡黄色的固体 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其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2∶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考虑的全面性探究一:Na2O2与H2O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让学生分组讨论,填写“探究实验报告”中的探究一最后要求一名学生按自己的方案演示实验来验证 在学生演示中,老师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学生思考并解释:方案一:“滴水生火”方案二:用温度计来测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方案三:在试管中反应用手触摸试管壁等等学生演示方案三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精神 探究二:Na2O2与H2O反应所得气体的探究老师引导:在刚才那为同学所做实验中,除了反应是放热反应之外,还有什么现象?那气体是什么呢?(让学生从元素种类分析)怎样用实验来验证,分组讨论,并设计方案? 请1—2组验证是否是H23—4组验证是否是O2要求:1、 注意协作、安全2、 及时填写“探究实验报告”中探究二的相关内容3、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回答:有气体产生 学生回答:是O2或H2 学生讨论并发言:若是H2,点燃时会燃烧,并听到爆鸣声;若是O2,则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学生仔细操作:现象:带火星的木条着了(有氧气生成)并同时回答是O2 学生上台书写:2Na2O2+2H2O=4NaOH+O2↑探究三:Na2O2与H2O反应后所得混合液具有漂白性的探究 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该实验的探究方案 指导学生统一探究实验方案:向探究二的反应液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并填写好“探究实验报告”中的探究三 学生的设计方案有:1、 向反应液中加一块有色布条,看布条的颜色变化2、 向反应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3、 向反应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等等。
学生仔细操作,并回答现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半分钟内褪色探究四: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老师提问:CO2的来源?学生分两组,指导学生实验:1-2组做: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用坩埚钳夹取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上部 ,观察现象?3-4组:用一根玻璃导管对着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小心地吹气,观察现象?填写“探究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课后在探究其反应的产物)请一个学生上讲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1、 用Na2CO3与HCl反应来制取2、 人可以呼出CO2 两组学生观察的现象:脱脂棉都燃烧 学生上台书写:2Na2O2+2CO2=2Na2CO3+O2 三、创新应用创新应用一:探讨如何设计用过氧化钠与水制氧气 指导思考:“固+液→气体”探讨交流:展示各自的设计(在草稿纸上)学生展示: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实验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 二、实验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 1、板书:过氧化钠(Na2O2)2、展示一瓶Na2O2,让学生描述它的物理性质并分析其简单的结构3、板书:Na2O2的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淡黄色的固体 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其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2: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考虑的全面性探究一:Na2O2与H2O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让学生分组讨论,填写“探究实验报告”中的探究一最后要求一学生按自己的方案演示实验来验证 在学生演示中,老师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学生思考并解释:方案一:“滴水生火”方案二:用温度计来测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方案三:在试管中反应用手触摸试管壁等等学生演示方案三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精神 探究二:Na2O2与H2O反应所得气体的探究老师引导:在刚才那为同学所做实验中,除了反应是放热反应之外,还有什么现象?那气体是什么呢?(让学生从元素种类分析)怎样用实验来验证,分组讨论,并设计方案? 请1—2组验证是否是H23—4组验证是否是O2要求:4、 注意协作、安全5、 及时填写“探究实验报告”中探究二的相关内容6、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回答:有气体产生 学生回答:是O2或H2 学生讨论并发言:若是H2,点燃时会燃烧,并听到爆鸣声;若是O2,则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学生仔细操作:现象:带火星的木条着了(有氧气生成)并同时回答是O2 学生上台书写:2Na2O2+2H2O=4NaOH+O2↑探究三:Na2O2与H2O反应后所得混合液具有漂白性的探究 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该实验的探究方案 指导学生统一探究实验方案:向探究二的反应液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并填写好“探究实验报告”中的探究三 学生的设计方案有:4、 向反应液中加一块有色布条,看布条的颜色变化5、 向反应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6、 向反应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等等 学生仔细操作,并回答现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半分钟内褪色探究四: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老师提问:CO2的来源?学生分两组,指导学生实验:1-2组做: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用坩埚钳夹取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上部 ,观察现象?3-4组:用一根玻璃导管对着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小心地吹气,观察现象?填写“探究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课后在探究其反应的产物)请一个学生上讲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3、 用Na2CO3与HCl反应来制取4、 人可以呼出CO2 两组学生观察的现象: 脱脂棉都燃烧 学生上台书写:2Na2O2+2CO2=2Na2CO3+O2三、创新应用创新应用一:探讨如何设计用过氧化钠与水制氧气指导思考:“固+液→气体” 探讨交流:展示各自的设计(在草稿纸上)学生展示: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应用二:金属钠着火怎么办?Na2O2应怎样保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指导思考:结构-性质-保存、应用 学生通过看书思考回答:1、金属钠着火主要生成过氧化钠,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来灭火,得用砂子盖灭;2、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得密封保存;3、过氧化钠主要用途:漂白剂、制氧剂、供氧剂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的应急处理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小结1、列表对比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相关性质 2、指出它们是否为碱性氧化物?学生回答 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要求学生养成善于对比总结 五、课堂练习及作业在幻灯片上:1、用“双线桥”法表示Na2O2与CO2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2、作业:课后习题(P34)一、1二、1.2 学生答题: 2Na2O2+2CO2==== 2Na2CO3+ O2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 一、过氧化钠(Na2O2)的物理性质: 淡黄色固体,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其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2:1 二、过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