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五章+农业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ppt

84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88513326
  • 上传时间:2024-09-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77.50KB
  • / 8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第二章 农业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841 l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与任务农业生态学的内容与任务l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l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l第四节第四节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l第五节第五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l第六节第六节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842 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与任务农业生态学的内容与任务l一、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l二、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内容及任务二、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内容及任务843 l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agroecology))是应用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物与环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物与环境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境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及系统的结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及系统的结构、机能、生产力和调控、管理的科学构、机能、生产力和调控、管理的科学844 l一、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l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发展l我国我国1981198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生态学术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生态学术讨论会,讨论会,l19831983年农业生态学被确定为我国农业院校年农业生态学被确定为我国农业院校新开课程,新开课程,l19861986年农业生态学被国家教委指定为作物年农业生态学被国家教委指定为作物等专业的主要课程等专业的主要课程 845 l二、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内容及任务二、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内容及任务l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农业生态学的性质: :l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即农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其结构、机能、生产力业生态系统,研究其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l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846 l农业生态学的内容农业生态学的内容 : :l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平衡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平衡规律;规律;l农业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规律;农业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规律;l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环境保护;l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机能及提高系统生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机能及提高系统生产力的途径;产力的途径;l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管理;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管理;l农业生态工程及农业生态建设等。

      农业生态工程及农业生态建设等 847 l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l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有关学科的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有关学科的知识及技能,以期更好地指导和管理农业知识及技能,以期更好地指导和管理农业生产,更有效地发挥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生产,更有效地发挥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物质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能以最好的功的物质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能以最好的功能和效益,获得最大的系统生产力,最高能和效益,获得最大的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经济效益和最好的生态效益,为农业的的经济效益和最好的生态效益,为农业的高效、持续、稳定发展,为改善人类的食高效、持续、稳定发展,为改善人类的食物供应,为保护人类生存环以促进人类社物供应,为保护人类生存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最大进步作出贡献会的最大进步作出贡献 848 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l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l二、农业生态统区别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二、农业生态统区别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的特点 l三、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三、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l四、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四、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l五、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五、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849 l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l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在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来的功能整体8410 l二、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的特二、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点l1 1、生物构成特点、生物构成特点: :人工驯化培育的农用生物,人是重人工驯化培育的农用生物,人是重要的消费者要的消费者 l2 2、环境特点、环境特点: :环境更多受人类调控、改造环境更多受人类调控、改造 l3 3、稳定性机制、稳定性机制: :自然调节稳定机制被削弱,代之人类自然调节稳定机制被削弱,代之人类调节控制调节控制 l4 4、开放程度、开放程度: :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 l5 5、生产力特点、生产力特点: :生产力比同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高生产力比同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高 l6 6、系统服从的规律、系统服从的规律: :不仅服从自然规律,而且服从不仅服从自然规律,而且服从社会经济规律社会经济规律 l7 7、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目标目标” ” : :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生存、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生存、致富和持续发展的需要致富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8411 三三、、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物生物环境环境农业生物农业生物( (农作物、家畜、家禽、家鱼、农作物、家畜、家禽、家鱼、家蚕等家蚕等 ) )自然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人工环境组分人工环境组分人人与农业生物关系密切的与农业生物关系密切的生物类群生物类群( (作物病作物病虫、家畜寄生虫、豆科植物根瘤菌等虫、家畜寄生虫、豆科植物根瘤菌等) ) 8412 农农业业环环境境自自然然环环境境 人人工工环环境境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农业设施农业设施光,温,水,气和风光,温,水,气和风土壤,地势和地貌土壤,地势和地貌有利生物和有害生物有利生物和有害生物育苗,施肥,排灌,耕作育苗,施肥,排灌,耕作生育调节和有害生物防治生育调节和有害生物防治保温,排灌,贮藏,畜保温,排灌,贮藏,畜禽栏舍,网箱以及无土禽栏舍,网箱以及无土栽培设施等。

      栽培设施等农业环境组分构成农业环境组分构成8413 8414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四、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8415 l1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农业生物的组成农业生物的组成结构及农业生物种群结构农业环境改造工程结构及农业生物种群结构农业环境改造工程 l2 2、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l水平结构水平结构: :温度的纬向梯度,湿度的经向梯度温度的纬向梯度,湿度的经向梯度农业生物因自然和社会条件在水平方向的差异形农业生物因自然和社会条件在水平方向的差异形成带状、同心圆式或块状镶嵌分布生物因繁殖成带状、同心圆式或块状镶嵌分布生物因繁殖与行为方式的差异形成规则的、随机的或成丛的与行为方式的差异形成规则的、随机的或成丛的各类水平格局各类水平格局l垂直结构垂直结构: :因地理高程,水深、土壤深度和生物因地理高程,水深、土壤深度和生物群落高度而产生相应的垂直梯度农业生物因适群落高度而产生相应的垂直梯度。

      农业生物因适应环境的垂直变化形成各类层带立体结构应环境的垂直变化形成各类层带立体结构 8416 l3 3、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指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类的生长发育进程与环境资源节律中,各种生物种类的生长发育进程与环境资源节律变化的吻合状态变化的吻合状态种群嵌合种群嵌合时间结构时间结构种群密集种群密集时间结构时间结构设施型设施型时间结构时间结构8417 l4 4、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生物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通过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的联系方式称营养结构间通过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的联系方式称营养结构l多种农业生物营养关系所联结成的多种链状和网多种农业生物营养关系所联结成的多种链状和网状结构,主要是指食物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状结构,主要是指食物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l5 5、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的内部联系方式和对外联、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的内部联系方式和对外联系方式系方式l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受到人类的控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受到人类的控制l农业生态系统不但具有与自然生态系统类同的输农业生态系统不但具有与自然生态系统类同的输入、输出途径,而且有人类有意识增加的输入,入、输出途径,而且有人类有意识增加的输入,也有人类强化了的输出。

      也有人类强化了的输出8418 食物链结构食物链结构8419 l五、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五、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l1 1、能量流、能量流l利用太阳能,并通过植物、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利用太阳能,并通过植物、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在生物之间传递,形成在生物之间传递,形成能量流能量流l利用从煤、石油、天然气、风力、水力、人力和利用从煤、石油、天然气、风力、水力、人力和畜力为动力而进行的农机生产、农药生产、化肥畜力为动力而进行的农机生产、农药生产、化肥生产、田间排灌,栽培操作,加工运输等为提高生产、田间排灌,栽培操作,加工运输等为提高生物生产力而出现生物生产力而出现辅助能量流辅助能量流 8420 l2 2、物质流、物质流 lN N、、P P、、K K、、C C、、O O、、HgHg、、AsAs、、PbPb等等元素元素被生态系统被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吸收并传递,在生物与环境间及在生物中的生物吸收并传递,在生物与环境间及在生物之间形成物质流之间形成物质流l水水和其它和其它稳定化合物稳定化合物如如DDTDDT、六六六等,被生物、六六六等,被生物吸收和传递形成物质流吸收和传递形成物质流l农业生态系统物质流中的物质不但有农业生态系统物质流中的物质不但有天然天然元素和元素和化合物,而且有化合物,而且有人工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合成的化合物8421 l3 3、信息流、信息流 l通过通过信源信源的信息产生,的信息产生,信道信道的信息传输和的信息传输和信宿信宿的的信息接收形成信息流信息接收形成信息流l当一个信源产生不止一种信息,且一种信息为多当一个信源产生不止一种信息,且一种信息为多于一个信宿接收时,在多源多信宿构成的系统中于一个信宿接收时,在多源多信宿构成的系统中构成构成信息网信息网8422 环境信息环境信息生物信息生物信息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求信息价格变化信息价格变化信息生产发展信息生产发展信息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信息其它经营信息其它经营信息 经营信息经营信息自然信息自然信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8423 l农业生态系统信息的特殊性农业生态系统信息的特殊性l相对于物质和能量而言,信息有以下特殊性相对于物质和能量而言,信息有以下特殊性l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共享性l信息的无限性信息的无限性l信息的开发性信息的开发性l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8424 l4 4、价值流、价值流l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映生态系统自然自然再生产过再生产过程的功能状态。

      价值转化反映出生态系统程的功能状态价值转化反映出生态系统经济经济再生再生产过程的功能状态产过程的功能状态l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相互交织流相互交织l能量、信息和价值依附一定的物质形态能量、信息和价值依附一定的物质形态l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都依赖能量的驱动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都依赖能量的驱动l信息流在较高层次调节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信息流在较高层次调节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l与人类利益或需求发生关系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与人类利益或需求发生关系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都与价值变化和转移相联系都与价值变化和转移相联系 8425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比较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比较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比较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比较 特特 征征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净生产力净生产力营养变化营养变化品种多样性品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矿物质循环矿物质循环熵熵人为调控人为调控时间时间生境生境物候物候成熟程度成熟程度高高简单简单少少少少开放式开放式高高明显需要明显需要短短简单简单同时发生同时发生未成熟的(为早未成熟的(为早期演替)期演替)中等中等复杂复杂多多多多封闭式封闭式低低不需要不需要长长复杂复杂季节性发生季节性发生成熟的成熟的8426 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 l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特点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特点l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l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 l四、人工辅助能与能量转化效率四、人工辅助能与能量转化效率 l五、农业生态系统中尚待研究的能流问题五、农业生态系统中尚待研究的能流问题 8427 l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特点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特点l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同其它生态系统一样,遵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同其它生态系统一样,遵守着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符合食物链和金字守着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符合食物链和金字塔基本规律。

      但由于生物种群简化和人类的干预,塔基本规律但由于生物种群简化和人类的干预,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具有以下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具有以下特点l1 1、、 以草牧食物链为主以草牧食物链为主 l2 2、、 食物链较短食物链较短l3 3、、 转化效率较高转化效率较高l4 4、、 转化的开放性较强转化的开放性较强l5 5、、 具有双通道特征具有双通道特征8428 l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l1 1、农业生态系统输入能流的类型、农业生态系统输入能流的类型 8429 l2 2、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 l进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沿农田、草地、林果进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沿农田、草地、林果为发端的三条主要食物链运行畜禽、加工业及为发端的三条主要食物链运行畜禽、加工业及人,在三条食物链的下游形成了交错的复杂网状人,在三条食物链的下游形成了交错的复杂网状结构l农田亚系统农田亚系统提供人与家禽所需食物能的主要能源,提供人与家禽所需食物能的主要能源,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系统外工业能投入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系统外工业能投入的重点农田亚系统输出能流,人的消费、畜禽的重点。

      农田亚系统输出能流,人的消费、畜禽饲料、输入城市农田也将输出的部分能量,返饲料、输入城市农田也将输出的部分能量,返还农田,满足土居生物的需要,是一种反馈输入还农田,满足土居生物的需要,是一种反馈输入农田的辅助能农田的辅助能 8430 l家家禽禽家家畜畜亚亚系系统统是是农农业业生生态态系系统统不不可可缺缺少少的的,,可可提提高高供供给给人人的的食食物物能能的的质质量量,,把把人人无无法法直直接接利利用用的的农农副副产产品品、、牧牧草草、、树树叶叶等等通通过过动动物物的的生生物物转转化化变成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优质食物能变成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优质食物能l畜畜禽禽亚亚系系统统的的建建立立使使不不适适农农耕耕的的土土地地资资源源通通过过饲饲草草生生产产得得到到充充分分的的利利用用,,所所提提供供的的厩厩肥肥和和畜畜力力是是农农业业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维维持持良良好好稳稳定定性性和和持持久久性性的的优优质质辅辅助能8431 l林林果果业业系系统统做做为为初初级级生生产产者者体体型型大大,,生生育育期期长长,,自我维持能力和对日光能的转化能力较强自我维持能力和对日光能的转化能力较强8432 l3 3、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途径、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途径l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具体有三条基本流经:网具体有三条基本流经:l太阳能路径太阳能路径l有机能路径有机能路径l无机能路径无机能路径8433 无机能无机能做功做功热离散热离散有机能有机能新生种新生种养生物体养生物体产品输出产品输出太阳能太阳能种植植物种植植物养殖动物养殖动物产品输出产品输出能量流动的基本途径能量流动的基本途径8434 l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l1 1、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比较、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比较 l同样资源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水平同样资源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水平可能低于自然生态系统,不过它通过生产经济产可能低于自然生态系统,不过它通过生产经济产品提供给的食物能及其他有用能可能高得多品提供给的食物能及其他有用能可能高得多 l人为进行持续的农业生产,以大量投入人工辅助人为进行持续的农业生产,以大量投入人工辅助能,特别从系统外输入工业能的方式,弥补系统能,特别从系统外输入工业能的方式,弥补系统自我维持能量的不足自我维持能量的不足人工辅助能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是农的投入,是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最重要区别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最重要区别。

      8435 l2 2、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能流水平与能流结构、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能流水平与能流结构 l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水平及能流结构有较大差异流水平及能流结构有较大差异l现代现代““机械化农业系统机械化农业系统””以大量工业能投入获得以大量工业能投入获得高产 l3 3、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 l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也有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也有重大提高重大提高l中国农业在一定工业能投入的条件下,依靠系统中国农业在一定工业能投入的条件下,依靠系统内部提供的多种生物能源投入农田,使单位农田内部提供的多种生物能源投入农田,使单位农田产出能达到较高水平,获得较好的工业能效率产出能达到较高水平,获得较好的工业能效率 8436 l四、人工辅助能与能量转化效率四、人工辅助能与能量转化效率 l1 1、人工辅助能、人工辅助能l引进新品种和新的作物、畜禽等基因性投入;引进新品种和新的作物、畜禽等基因性投入;l施肥、浇水等资源性投入;施肥、浇水等资源性投入;l农业机械和工程等设施性投入;农业机械和工程等设施性投入;l农药、防治、医疗技术等保护性投入。

      农药、防治、医疗技术等保护性投入 8437 l2 2、能量转化效率的概念、能量转化效率的概念l指输出产品与输入资源间的比例指输出产品与输入资源间的比例l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有两种含义,即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有两种含义,即日光能的转化效率与人工投入辅助能的转化效率光能的转化效率与人工投入辅助能的转化效率前者称光能利用率,后者称能量比或能效率前者称光能利用率,后者称能量比或能效率 8438 l3 3、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l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调节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人工辅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调节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人工辅助能投入,获得较高的有用能产出助能投入,获得较高的有用能产出l(1)(1)调整生物结构调整生物结构根据当地资源条件、生产技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生产技术、市场需求变化,农林牧群落结构,合理选择和搭配高产市场需求变化,农林牧群落结构,合理选择和搭配高产高效品种,保证最大的有效能产出高效品种,保证最大的有效能产出 l(2)(2)优化投入组合优化投入组合多种生活因素和投入资源配合,多种生活因素和投入资源配合,其中某些处于最低量的因素和资源的数量变化对产出水其中某些处于最低量的因素和资源的数量变化对产出水平和转化效率影响最大。

      平和转化效率影响最大 l(3)(3)改善资源的基础状况改善资源的基础状况土地质量、水资源和生物土地质量、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状况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能力和辅助能的效资源状况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能力和辅助能的效率有很大影响率有很大影响 l(4)(4)采用节能农业技术采用节能农业技术减少耗能作业,用可再生资减少耗能作业,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某些工业能投入,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源代替某些工业能投入,节约不可再生资源8439 l五、农业生态系统中尚待研究的能流问题五、农业生态系统中尚待研究的能流问题l1 1、辅助能投入结构的优化问题辅助能投入结构的优化问题辅助能投入结构辅助能投入结构是指各种投能的数量比例,即有机能、无机能及有、无是指各种投能的数量比例,即有机能、无机能及有、无机能内部各能量投入效果机能内部各能量投入效果l2 2、能量投入的报酬最高点,适宜区和临界值问、能量投入的报酬最高点,适宜区和临界值问题能量投入的报酬最高点指单位投能所获得产出最能量投入的报酬最高点指单位投能所获得产出最高时的能量投入量,能量投入增加但产出已不再增加的高时的能量投入量,能量投入增加但产出已不再增加的能量投入量叫能量投入的临界值。

      能量投入的适宜区是能量投入量叫能量投入的临界值能量投入的适宜区是考虑能量投放效果、效率及其它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而确考虑能量投放效果、效率及其它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而确定能量投入值的区间定能量投入值的区间l3 3、高投入高产出与高投入低效益问题高投入高产出与高投入低效益问题对农业生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投入与产出效益,国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系统的能量投入与产出效益,国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高投入会出现低产出,主要依据是随单位看法,一种是高投入会出现低产出,主要依据是随单位面积能量投入量的增加,能量产投比下降,出现高产穷面积能量投入量的增加,能量产投比下降,出现高产穷县的现象,主张控制投入,提高能量置换效率;另一种县的现象,主张控制投入,提高能量置换效率;另一种是高投入会出现高产出,主要依据是随单位面积投能量是高投入会出现高产出,主要依据是随单位面积投能量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增加,能流规模扩大,实际效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增加,能流规模扩大,实际效益增加主张走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路子主张走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路子8440 第四节第四节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l一、生物圈物质循环及其资源环境问题一、生物圈物质循环及其资源环境问题 l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l三、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循环的调节三、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循环的调节8441 l1 1、四大自然圈、四大自然圈 l岩石圈、水圈、大气气和位于三圈交接处的生物岩石圈、水圈、大气气和位于三圈交接处的生物圈。

      圈l狭义的生物圈仅指地球表面生活于前述三圈界面狭义的生物圈仅指地球表面生活于前述三圈界面上的生物世界上的生物世界 8442 l2 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资源环境问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资源环境问题 l随着人口增长、科技进步与生产发展,人类对自随着人口增长、科技进步与生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了滥然资源的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了滥伐森林、过度垦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淡水伐森林、过度垦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淡水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等现象l同时,大量开采和燃烧化石燃料,无节制地排放同时,大量开采和燃烧化石燃料,无节制地排放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废弃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废弃物,以及人工合成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大量进入环境和食物链,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大量进入环境和食物链,使作为地球生命支持系统重要功能的生物地球化学作为地球生命支持系统重要功能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遭受了巨大的干扰,环境危机从局部地区循环,遭受了巨大的干扰,环境危机从局部地区逐渐发展为全球规模逐渐发展为全球规模。

      8443 l3 3、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与农业、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与农业l在农业对生物圈循环的影响中,最受关注的几个方面:在农业对生物圈循环的影响中,最受关注的几个方面:l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掠夺自然植被,引起大范围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掠夺自然植被,引起大范围水土水土流失流失;;l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盲目开荒引起大面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盲目开荒引起大面积风蚀、沙漠化风蚀、沙漠化和局部气候变化和局部气候变化;;l大规模开发淡水资源,发展灌溉引起的大规模开发淡水资源,发展灌溉引起的地表水面与径流地表水面与径流缩减、水资源枯竭及地区性干旱化缩减、水资源枯竭及地区性干旱化;;l各种有毒物质及人工合成农药进入人类食物链和自然生各种有毒物质及人工合成农药进入人类食物链和自然生态系统,污染损害人类及生物圈的健康,生态调节机制态系统,污染损害人类及生物圈的健康,生态调节机制破坏导致破坏导致长期依赖农药长期依赖农药的恶性循环;的恶性循环;l焚烧树木及作物秸秆产生的二氧化碳,稻田生产及反刍焚烧树木及作物秸秆产生的二氧化碳,稻田生产及反刍动物饲养对甲烷的排放,使动物饲养对甲烷的排放,使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加剧 8444 l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l1 1、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 l((1 1)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l((2 2)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l((3 3)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 l((4 4)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8445 l2 2、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 8446 l包括三个主要养分库,即包括三个主要养分库,即植物库植物库、、家畜库家畜库和和土壤土壤有效养分库有效养分库l养分在养分在库间转移库间转移沿一定途径进行,除库间养分转沿一定途径进行,除库间养分转移外,还包括系统的对外输出(如农、畜产品输移外,还包括系统的对外输出(如农、畜产品输出)及对内输入(如肥料、饲料的直接投入)出)及对内输入(如肥料、饲料的直接投入)l各养分元素在各库间完成一次循环的时间长短不各养分元素在各库间完成一次循环的时间长短不一8447 l3 3、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主要收支项、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主要收支项l农田在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占特殊重要地位农田在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占特殊重要地位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决定系统的生产力、持续性、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决定系统的生产力、持续性、生产投入效率及环境后果。

      生产投入效率及环境后果 8448 输入入项输出出项生生产性性输入入生生产性性输出出种子种苗种子种苗经济产量量化肥化肥秸秸秆秆厩肥厩肥皮、壳、糠、麸皮、壳、糠、麸人人粪尿尿其它其它农家肥家肥还田秸田秸秆秆城城镇杂肥肥生物固氮(共生固氮)生物固氮(共生固氮)灌水灌水带入入自然自然输入(非人控入(非人控输入)入)非生非生产性性输出(非人控出(非人控输出)出)干湿沉干湿沉积物(降水物(降水带入)入)地面流失地面流失带走走地面流入地面流入排水排水自生固氮自生固氮淋溶淋溶丢失(向深失(向深层))底底层输入入风蚀氨吸收氨吸收反硝化反硝化氨氨挥发8449 l4 4、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总体特征的指标、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总体特征的指标l输入输出水平:输入输出水平:反映系统生产力和生产力水平的反映系统生产力和生产力水平的高低l输入输出平衡:输入输出平衡:反映系统养分盈亏状况,估计系反映系统养分盈亏状况,估计系统持久趋势、养分流去向、养分管理环境后果统持久趋势、养分流去向、养分管理环境后果l生产效益:生产效益:指系统随经济产品输出养分与生产性指系统随经济产品输出养分与生产性投入与输入养分之比,即投入养分转化为有效产投入与输入养分之比,即投入养分转化为有效产品的效率。

      品的效率l养分丢失水平:养分丢失水平:指农田或农牧系统养分的非生产指农田或农牧系统养分的非生产性或非人控输出,反映系统对环境影响性或非人控输出,反映系统对环境影响 l土壤库存变化:土壤库存变化:指土壤库输入与输出平衡结果,指土壤库输入与输出平衡结果,即土壤肥力增减趋势,是系统持久性重要指标即土壤肥力增减趋势,是系统持久性重要指标 l养分再循环水平:养分再循环水平:指土壤库输入养分中来源于系指土壤库输入养分中来源于系统输出部分所占比重或数量畜禽或人类亚系统统输出部分所占比重或数量畜禽或人类亚系统的输出再输入农田量也计入再循环量的输出再输入农田量也计入再循环量8450 l三、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循环的调节三、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循环的调节l1 1、调节原则、调节原则l((1 1)扩大循环输入)扩大循环输入 l((2 2)建立与利用充分再生机制)建立与利用充分再生机制 l((3 3)强调养分保蓄、供求同步)强调养分保蓄、供求同步 l((4 4)充分有机库存)充分有机库存 l((5 5)提高投入效率)提高投入效率 l((6 6)整体优化)整体优化 8451 l2 2、调节途径、调节途径 l((1 1)常规投入)常规投入 l((2 2)结构调整)结构调整 l((3 3)优化措施)优化措施l((4 4)合理消费方式)合理消费方式 8452 第五节第五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l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原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原则l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调控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调控 l三、外部系统对农业生态系统间接调控三、外部系统对农业生态系统间接调控l四、科学的调控途径四、科学的调控途径——系统调控系统调控8453 l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原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原则l(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l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中心式和非中心式调控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中心式和非中心式调控结构l动物、植物和土壤等组分存在动物、植物和土壤等组分存在非中心调控机制非中心调控机制l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附加的设施构成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附加的设施构成中心式调控器中心式调控器l农业生产计划者和组织者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计划者和组织者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的中中心控制者心控制者8454 l1、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l(1)反馈机制反馈机制 l(2)适应机制适应机制l(3)生态系统水平的调控生态系统水平的调控 8455 l2、农业生态系统的人为调控机制、农业生态系统的人为调控机制l(1)利用调控技术手段,对系统组成、结构和机利用调控技术手段,对系统组成、结构和机能能直接调控直接调控l(2)利用社会系统因素对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社会系统因素对农业生态系统间接调控间接调控,,如政策导向,资金投放,所有制形式,生产体制如政策导向,资金投放,所有制形式,生产体制等 8456 l(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l1 1、环境稳定性、环境稳定性 l2 2、环境区域性、环境区域性 l3 3、生物适应性和变异性、生物适应性和变异性 l4 4、人工调控措施同生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平、人工调控措施同生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相一致衡发展相一致l5 5、人为调控与自然调控同时并存,互相补充、人为调控与自然调控同时并存,互相补充l生物、环境和人为调控系统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生物、环境和人为调控系统既独立,又相互联系8457 l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调控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调控 l1、个体水平的调控、个体水平的调控l典型典型的个体水平调控方式是种和品种的选用的个体水平调控方式是种和品种的选用l个体水平调控的主要层次:个体水平调控的主要层次:l(1)选择和调整生物种类选择和调整生物种类 la.a.根据限制因素调整生物种群根据限制因素调整生物种群lb.b.根据对肥力的适应性调整作物根据对肥力的适应性调整作物lc.c.根据生物种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及社会的需求根据生物种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及社会的需求选择生物种类选择生物种类 l(2)进行生态型的合理组合进行生态型的合理组合8458 l2、群体水平的调控、群体水平的调控l(1)(1)群体密度调控群体密度调控 l(2)(2)群体组成调控群体组成调控 l(3)(3)群体的季节搭配调控群体的季节搭配调控l3、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特点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特点的调控l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对种群组成、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对种群组成、结构等进行调控结构等进行调控l4、系统输出的调控、系统输出的调控l(1)(1)调控系统的贮备能力,使输出更有计划调控系统的贮备能力,使输出更有计划 l(2)(2)通过工艺过程,改变产品输出形式通过工艺过程,改变产品输出形式 l(3)(3)控制非目标性输出控制非目标性输出 8459 l5、生物环境的调控、生物环境的调控l土壤调控:土壤调控:机械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

      机械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l光、热调控:光、热调控:植树造林、人工降水、驱雹、塑料植树造林、人工降水、驱雹、塑料大棚、温室栽培、地膜覆盖大棚、温室栽培、地膜覆盖l水调控:水调控:兴修水利,根治河患,修库筑堤兴修水利,根治河患,修库筑堤l土壤水分调控:土壤水分调控:土壤耕作法,蓄水保墒土壤耕作法,蓄水保墒l生物环境的调控:生物环境的调控:害虫天敌的培育和放养,病虫害虫天敌的培育和放养,病虫杂草的综合防除,适宜的间混作杂草的综合防除,适宜的间混作l调控时要全盘衡量,不要顾此失彼,适得其反调控时要全盘衡量,不要顾此失彼,适得其反8460 l6、区域系统水平的调控、区域系统水平的调控l区域生态系统必须运用整体的、综合的观点,实区域生态系统必须运用整体的、综合的观点,实行行综合调控综合调控l综合调控的中心综合调控的中心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的配置,通过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的配置,通过协调农业内部各业生产间的关系,确定各自的比协调农业内部各业生产间的关系,确定各自的比例和其间的配置,使系统各组分间的结构与机能例和其间的配置,使系统各组分间的结构与机能更协调,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更合理更协调,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更合理。

      l目前我国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目前我国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首要内容和任首要内容和任务务是区域系统水平的调控是区域系统水平的调控l区域系统水平调控涉及关系多、难度大,多采用区域系统水平调控涉及关系多、难度大,多采用系统工程学方法系统工程学方法8461 l三、外部系统对农业生态系统间接调控三、外部系统对农业生态系统间接调控l1、商品交换系统的调控作用、商品交换系统的调控作用l商品交换系统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商品交换系统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商品集散流通能商品集散流通能力力,包括运输能力和市场远近交通不便,无法,包括运输能力和市场远近交通不便,无法大量生产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经济价值高大量生产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经济价值高的农畜产品,导致自给式农业生产系统的农畜产品,导致自给式农业生产系统l商品交换系统中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商品交换系统中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价格和货币流价格和货币流通通货币偶合着农产品与外系统产品的交流货币偶合着农产品与外系统产品的交流农产品价格激励、限制决定着农民生产农业产品的产品价格激励、限制决定着农民生产农业产品的数量和方向数量和方向 8462 货币系统、价格与农业系统的偶联系货币系统、价格与农业系统的偶联系 8463 l2 2、工业、交通与信息系统的调控作用、工业、交通与信息系统的调控作用l手工业手工业从农业分化并逐步形成工业,与农业通过从农业分化并逐步形成工业,与农业通过商品交换发生联系,相互支援、影响和限制。

      商品交换发生联系,相互支援、影响和限制l工业工业为农业提供农机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为农业提供农机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资金,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劳动力等农和资金,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劳动力等农业现代化程度依赖工业发展程度,工业对农业生业现代化程度依赖工业发展程度,工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调控作用十分显著态系统的影响和调控作用十分显著l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直线影响商品集散和流通能力,对农业直线影响商品集散和流通能力,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和商品化有深生态系统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和商品化有深刻影响l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对于农业生产中及时了解市场,资源供对于农业生产中及时了解市场,资源供应,天气变化等是十分必要,可使农业生产更好应,天气变化等是十分必要,可使农业生产更好适应大市场、大环境信息流通程度是衡量农业适应大市场、大环境信息流通程度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化水平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标志8464 l3 3、科学技术系统的调控作用、科学技术系统的调控作用l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起巨大推动作用如农业品种改良,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如农业品种改良,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农业产量增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农业产量增长,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效率提高l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内部规律内部规律的揭示不断的揭示不断深化,随着诸如光合作用机制、生物固氮深化,随着诸如光合作用机制、生物固氮机制、遗传工程技术等的发现,科学技术机制、遗传工程技术等的发现,科学技术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产生深远影响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产生深远影响8465 l4 4、经营管理的调控作用、经营管理的调控作用l经营管理系统通过对农业生产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系统通过对农业生产政策、法规的制订,及有计划的科学经营管理,对的制订,及有计划的科学经营管理,对农农业生态系统业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与生产力产生深的类型、结构与生产力产生深刻影响l经营管理系统通过对经营管理系统通过对其它系统干预其它系统干预而影响而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与输出8466 l四、科学的调控途径四、科学的调控途径————系统调控系统调控l 农业生态系统是大系统,大系统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大系统,大系统特点:l(1)(1)组分众多组分众多,且随条件变化,组分数量可,且随条件变化,组分数量可能发生增减能发生增减l(2)(2)组分间联系较复杂组分间联系较复杂,且这些联系随条件,且这些联系随条件而变化。

      而变化l(3)(3)各组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组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围绕一个共,围绕一个共同目标转移同目标转移l(4)(4)系统评判指标不是单一的系统评判指标不是单一的,是综合的是综合的8467 l1 1、系统分析、系统分析l定义:定义:坚持从系统坚持从系统整体整体出发,从各方面联出发,从各方面联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始终着眼整体与部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始终着眼整体与部分间,整体与环境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分间,整体与环境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达到真实而最佳处理和解决问题用,以达到真实而最佳处理和解决问题8468 l2 2、模型化过程、模型化过程l定义:定义:根据研究任务和预定目标,把研究根据研究任务和预定目标,把研究实体划分成系统和环境两部分,进一步把实体划分成系统和环境两部分,进一步把两者划分成若干组分,用数学符号标码,两者划分成若干组分,用数学符号标码,根据各组分间的生态学关系及权重系数,根据各组分间的生态学关系及权重系数,组合成数学模型,以此定量反映系统的相组合成数学模型,以此定量反映系统的相关过程l常用数学模型:常用数学模型:结构动力学模型、矩阵模结构动力学模型、矩阵模型、随机模型与优化模型等,以优化模型型、随机模型与优化模型等,以优化模型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中应用较多,较普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中应用较多,较普遍,也较成熟。

      遍,也较成熟8469 借助模型建立系统调节途径与经验调控对比借助模型建立系统调节途径与经验调控对比 8470 第六节第六节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l一、生态工程一、生态工程l二、农业生态工程二、农业生态工程 l三、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原则及要点三、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原则及要点 l四、我国主要的农业生态工程类型四、我国主要的农业生态工程类型 8471 l一、生态工程一、生态工程l工程工程指人类设计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工艺指人类设计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工艺系统l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结合系统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分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源及分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l生态工程的目标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同步发展8472 l二、农业生态工程二、农业生态工程l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建设,即形成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建设,即形成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也是实现农业生态化的,也是实现农业生态化的生生态农业态农业。

      l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有效运用生态系统中生就是有效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及物质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原理,及物质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原理,而建立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转化原理,而建立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8473 l三、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原则及要点三、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原则及要点l(一)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一)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l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工程中利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工程中利用的生态系统原理有:用的生态系统原理有:l1 1、使不同种生物群体在有限空间内各得其所,、使不同种生物群体在有限空间内各得其所,充分利用有限物质与能量的生物共生原理充分利用有限物质与能量的生物共生原理l2 2、通过多层结构,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的物质循、通过多层结构,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环再生原理l3 3、包括食物链的富集与转换作用的多种成分相、包括食物链的富集与转换作用的多种成分相互协调的功能原理。

      互协调的功能原理l4 4、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原理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原理8474 l(二)农业生态工程的原则(二)农业生态工程的原则l1 1、坚持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坚持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观l2 2、维持物质和能量的正常代谢、维持物质和能量的正常代谢l3 3、维持输入与输出的生态平衡、维持输入与输出的生态平衡l4 4、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一致,同步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一致,同步发展展8475 l(三)农业生态工程实施的技术要点(三)农业生态工程实施的技术要点l1 1、、最大限度利用最大限度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及各种可利用资源,和保护土地资源及各种可利用资源,提高初级生产者转化太阳能为生物能的效率提高初级生产者转化太阳能为生物能的效率l2 2、、加速物质加速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循环再循环,提高周转率,提,提高周转率,提高生物产品的高产性能高生物产品的高产性能l3 3、、增加能量和物质的利用层次及环节增加能量和物质的利用层次及环节,通过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控制,促使物质在系统内多次重复再循环,充分利用和提高生促使物质在系统内多次重复再循环,充分利用和提高生态系统内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系统外能量的消耗,提高态系统内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系统外能量的消耗,提高系统转化无机物为有机物的能力。

      系统转化无机物为有机物的能力l4 4、利用农业有机废料,、利用农业有机废料,强化强化生态系统还原者的生态系统还原者的还原作还原作用用,建立低消耗高收益的新型生产结构建立低消耗高收益的新型生产结构l5 5、因地制宜,因资源制宜,规划和配置多层次的产业、因地制宜,因资源制宜,规划和配置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布局结构和产品布局 8476 l四、我国主要的农业生态工程类型四、我国主要的农业生态工程类型l1、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的立体结构生态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的立体结构生态工程程l利用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充分利用资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的原理源和空间的原理,通过不同种的合理组合,,通过不同种的合理组合,建立各种形式的立体结构,提高农业生态建立各种形式的立体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地力,增加干系统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地力,增加干物质生产,保持系统稳定和平衡物质生产,保持系统稳定和平衡l常见立体结构生态工程:常见立体结构生态工程:农作物的混种及农作物的混种及间作套种;农林间作;林药间作;胶茶间间作套种;农林间作;林药间作;胶茶间作;农作物或果树与食用菌间作等作;农作物或果树与食用菌间作等。

      8477 l2、相互促进的物种共生生态工程、相互促进的物种共生生态工程l利用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间相互作用原理生态系统中生物种间相互作用原理,,将互利共生的植物不同种群或动物不同种将互利共生的植物不同种群或动物不同种群或植物栽培与动物养殖组合于同一空间,群或植物栽培与动物养殖组合于同一空间,使两者都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使两者都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l该生态工程广泛应用于复合人工群落的组该生态工程广泛应用于复合人工群落的组建,如互利农作的间、混、套种,胶茶群建,如互利农作的间、混、套种,胶茶群落,人工混交林营造等利用植物和动物落,人工混交林营造等利用植物和动物间的相互促进作用,组合成物种共生系统,间的相互促进作用,组合成物种共生系统,如稻田养鱼种萍就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如稻田养鱼种萍就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 8478 l3、生物物质多层次、多途径利用生态工程、生物物质多层次、多途径利用生态工程l利用利用生态学的食物链原理生态学的食物链原理,巧妙连接,组,巧妙连接,组合成多种形式食物链,将各营养级生物因合成多种形式食物链,将各营养级生物因食物选择所废弃的或排泄的生物物质作为食物选择所废弃的或排泄的生物物质作为其它生物的食物加以利用、转化。

      其它生物的食物加以利用、转化l主要类型:主要类型: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秸秆的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秸秆的多途径综合利用多途径综合利用 8479 l4 4、农村生活能源建设生态工程、农村生活能源建设生态工程l生活能源短缺是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生活能源短缺是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补给不足,影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补给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l根据我国农业生态建设实践,农村生活能根据我国农业生态建设实践,农村生活能源建设,把种植业、家禽饲养业、沼气、源建设,把种植业、家禽饲养业、沼气、太阳能利用、食用菌生产及淡水养殖太阳能利用、食用菌生产及淡水养殖连为连为一体一体,不仅解决生活能源供给,还使资源,不仅解决生活能源供给,还使资源生物物质多级多层次转化利用,以解决农生物物质多级多层次转化利用,以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为纽带,带动农、林、牧及种、村生活能源为纽带,带动农、林、牧及种、养、加各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养、加各业的全面协调发展8480 l5 5、生产自净生态工程、生产自净生态工程l在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在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前提下,采用简易工程措施并利用植物、前提下,采用简易工程措施并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土壤的净化作用,强化农动物、微生物及土壤的净化作用,强化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农业污染,建成具有活力而又健康的农业生业污染,建成具有活力而又健康的农业生态环境。

      态环境l我国常用生产自净生态工程:我国常用生产自净生态工程:氧化塘工程;氧化塘工程;沼气工程沼气工程 8481 l6 6、多功能农工联合生态工程、多功能农工联合生态工程l综合利用农业生态工程综合利用农业生态工程各项原理各项原理,实行种,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工业的密切结合,建植业、养殖业和农村工业的密切结合,建立多功能的农工联合生产系统,全面开发立多功能的农工联合生产系统,全面开发各农业资源,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效率,更各农业资源,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效率,更有效地发挥农业生态工程的作用有效地发挥农业生态工程的作用8482 l7 7、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工程l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以生物措施为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进行综合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进行综合治理8483 l参考书目参考书目l1.1.陈埠陈埠. 2002. . 2002.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社l2.2.骆世明骆世明. 2001. . 2001.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 农业出版社农业出版社l3.3.文祯中,陆健健文祯中,陆健健. 1999. . 1999. 应用生态学应用生态学. . 上海教上海教育出版社育出版社l4.4.马世骏马世骏. 1987.. 1987.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 .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社l5.5.骆世明骆世明. 2005.. 2005.普通生态学普通生态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8484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