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对选煤厂噪声来源的分析及综合治理.doc
10页对选煤厂噪声来源的分析及综合治理摘要本文在对选煤厂噪声源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空气动力性噪声和机械性噪声是选煤厂 主要的噪川来源C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洗煤厂噪声、分选设备等方面应用管理「工程控制等 方法综合治理选煤厂噪声污染,并指出了在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在煤矿选煤厂中的实施,表明,采取综介噪声治理牯施以后,整个选煤午间噪声明界 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厂界噪声,保证了噪声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关键词:洗煤厂;噪声;综合治理对选煤厂噪声来源的分析及综合治理1 •选煤厂噪声处理的必要性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水污染一样,被称为当今的三大污染但是,t期以来,由于噪 声污染一•般不致命,所以它常常被人忽视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噪声污染越來越严重, 已成为一种公害据有关单位对多个工矿企业的车间噪声进行测试分析表明,煤炭企业的声 级范围为个別声级达到位居笫二而选煤厂则是煤炭企业的主要噪声源有相当一部分 厂的噪声己超出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牛标准的规定在环境保护意识越來越强的今犬,迫切 需要对选煤厂噪声进行治理,而R只冇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随着新材 料,新设备,新方法的大量涌现,使得选煤厂综合治理噪声已成为町能。
2.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1噪音对听力的影响噪音对听力的损伤,可以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急性损伤又叫做暴露性耳聋,乃是指因为突然发生强烈噪音而造成的听觉器官的损伤这 种听力损伤是由强人的声压和冲击波的气压急遽变化,这两种因索同时作用在耳朵所造成 的受害者往往显示鼓膜破裂,并R发生听小骨错位、韧带撕裂、出血,而导致听力完全丧 失,同时伴随脑震荡、剧烈耳鸣、晕眩、恶心呕吐等症状强度不人的噪音对听力不会有太人的伤害,但长期接触声强高达八十到九十分贝的高频率 噪咅,也会造成听觉的慢性损伤起初只启难受的感觉,如果及时离开噪咅环境,听觉便能 恢复正常,如果继续接触鮫强声源,听力就会慢慢降低,纵使后来离开噪音坏境,也需耍较 长时间,听觉始能恢复正常,有时其至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这时,听觉己进入疲劳阶段如果这样下去,日积月累,听觉疲劳将会严重听力继续降低而变成永久性损伤2.2噪音对视觉的影响噪音不仅损伤听神经,也会损伤视觉神经这是因为感觉器官彼此交互作用的缘故因 此,经常接触很强的噪音会影响视觉的光感例如,在飞机引挚发出的一百五「分贝噪音的 作用下,视觉的暗光适应感度会降百分Z二十,并且影响看东西的清晰度。
超过一百四十分 贝的噪音,其至会引起眼球振动和视野模糊2.3噪音对内分泌的影响经常性噪音会使母体的内分泌腺体功能发牛•紊乱,例如,使脑垂体分泌的催产激素过剩, 强烈刺激了宫肌收缩而导致早产严重的噪音干扰促使早产率和死亡率升高,初生儿体重减 轻等以日本为例,在噪音区的初生儿,其体重多在二千五百千克以下(正常者为三千千克), 相当于早产儿的休重2.4噪音对中枢神经细统的影响长时间接触噪音,会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平衡状态生调,形成牢固的兴奋,使支 配内脏的自主神经发生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 分散、耳鸣,容易疲倦、反应迟钝、神经压抑以及容易激怒等一系列症状,统称为「神经衰 弱症候群2.5噪音对睡眠的干扰睡眠和觉醒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肢体只有在觉醒状态之下始能进行各种活动睡眠可使 人脑得到休息,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因此,确保睡眠是获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 噪音会影响人的睡眠虽:和睡眠吋间特别是老年人和病人,对噪音的干扰比较敏感由实际 观察可以看出,连续性噪音会加快从熟睡到浅睡的回转,使人多梦而熟睡时间缩短至于突 然的噪咅,更会使人惊醒睡眠受到噪音的干扰时,体力和精力都得不到充分的恢复。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则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3 •选煤厂噪声的来源选煤厂的噪声可以分为三类:(1)空气动力性噪声产牛这类噪声的设备主要有空压机、 跳汰机、鼓风机、风阀、真空泵等;(2)机械性噪声产生这类噪声的设备主要有破碎机、 振动筛、离心机、水泵、给煤机、浮选机、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溜槽等; 如表1所示(3)电磁性噪声产生这类噪声的设备主要有电动机、变压器、电焊机、电磁 诙、配电柜、控制箱等选煤厂主要噪声压级和噪声的主要来源如表1所示选煤厂都分设 备噪声声级及频谱特征如表2所示如表3新阳选煤厂2012年1至6月份的噪声监控:表1选煤厂主要噪声压级和噪声的主要来源主要噪声源噪声级/(dB)噪声来源振动筛94〜113钢件振动、碰撞以及齿轮啮合噪声破碎机86^100物料的破碎以及电动机的噪声鼓风机87~127空气动力性噪声跳汰机110^140较大石块撞击金属溜槽通道的噪声给料(煤)机78^103钢件振动、碰撞产生的噪声皮带机头和漏斗88^119物料撞击机头刚性罩和以及电动机的噪声各种溜槽86^105物料摩擦溜槽和撞击刚性腔表2选煤厂设备噪声声级及频谱特征表设备名称声级范围(dB)噪声频谱特征空压机80~120宽频带鼓风机87~127宽频带泵88^108宽频带破碎筛分94~113中低频电动机84~125宽频带跳汰机110^140宽频带离心机94~115宽频带表2 ren份垂点设备噪声监测序号设备1、6月份噪声值/dB( A )123456平均值1振动式给煤机94939294939593. 52振动筛98999910098100993洗煤机入料设备99100989899100994鼓风机1011001011021011011015胶带输送机919393929192924•噪声的防治措施4. 1增设现场警示标志山于选煤厂设备众多,所以当设备全部开启运转时,设备产生的各种噪音混杂在一起会产生很刺耳的声音。
工作人员身处其中,很难对设备噪音的人小作出判断,并采取有效的防 范措施,所以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提醒员工耍加强注意和口我保护这就需耍在厂房内安装一些警示标志例如:如图所示噪声有害必须戴护耳器4. 2从声源上进行降噪治理在选煤厂设计中,设备选型时应选用性能好、运装平稳、质量可靠的低噪声设备;结合现 有条件,对设备零部件进行改造,尽聚采用低噪声先进设备对噪声人的设备应配备札I应的 防噪装置,在设计吋,注意完善的隔振或减振装置等加强设备管理,减少开停千次数,减 少设备产牛的不正常噪声,严格设备计划性大修、小修和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完好率 各种噪声控制方法及效果见(表1)表1噪声控制措施及减噪效果捲施种类减噪原理应用范围减噪效果/dB噪声利用吸声材料或结构降低厂房、室内反射声,如悬挂吸声体等车间内噪声设备多且分散4—10隔声利用隔声结构,将噪声和接受点 隔开,常用的有隔声罩,隔声间 和隔声屏车间工人多,噪声设备少,用 隔声罩,反之隔声间,二者均 不可用隔声屏10—40消声器利用阻性、抗性、小孔喷注和多 孔扩散等原理,消减气流噪声气孔设备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各种放空排气噪声15—40隔振把具有振动的设备,原来与地板 刚性接触改为弹性接触,如隔振 基础、隔振器。
设备振动厉害,固体传播远,干扰居民5—25减震(阻尼)利用内摩擦耗能人的阻尼材料, 涂抹在振动构件表面减少振动机械设备外壳,管道振动噪声 严重5—154. 3合理布局阻挡噪音传播厂房设计时总体布局要合理,车间内部噪声强的设备应与其他设备分开,将振动人的设备 应尽量放置在底层,应考虑单独基础支撑;对于一些体积大、声级高的噪声源,应使川吸声 隔声屏对高噪声岗位采用新型材料建隔声室、隔音墙或隔音门,减少噪声的传播4. 4加强个人防护对于暂时不能采取任何噪声控制措施,可采用个人防护方法,保护人的听觉免受强烈噪声 损伤发放耳塞、耳罩、耳棉等防护用品;减少工人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调整工人在 强噪声环境中的工作时间或调离强噪声岗位上的操作工人;将车间操作岗位处的休息室建成 隔声间处于强噪声污染环境中的操作者,如跳汰机司机等,可以通过佩戴护耳器,如耳塞、 耳罩、防声盔等来降低噪声,保护听力4. 5对现有机器零部件和设备等进行改造如果不彩响牛产,更换使用着的机器和工艺是休I难的,但仍应该试图避免和减少机器零部 件之间的碰撞和响动,使往复运动的制动更加平缓在可能的场合以塑料、尼龙或化合物零 件来代替金属零件,局部地封闭噪声特别人的零件或工艺过程。
而对现有的设备无需做复杂 的改动即对降低噪声,并可达到新设备的水平,典型的消声手段有在跳汰机排气的阻气阀安 装消声器在液压系统中更换低噪声汕泵4. 6定期开展有关噪音知识的培训解决了设备和基础设施的问题后接卜•來耍做的就是要让职工了解噪音的危害和如何做 好在噪音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定期组织职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在 培训工作结朿后,组织员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摸底考试结束语煤炭经洗选后可以改善煤质,防止大气污染;实行煤泥水零排放,防止水环境污染;采取 适当的行之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可以防止噪声污染环境,具体的消声器,隔声罩,减震系 统,声屏障的设计要根据实际选用的设备倍频程声压级或「3倍频程声压级的状况进行设 计,以达到实际需要的减噪效果从上述可以看出,只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选煤的噪声是可以得到很人程度的控制,虽然 噪声防制是需要一定的资金,但应指出,噪声防治的投资不是一种浪费,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就是保护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就是明显的经济效益一定要克服那种把噪声防治与生产对 立的倾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噪声危害的认识,选煤厂噪声防治工作,越来越得到 人们的普遍重视。
参考文献(1) 、雷履冰•浅析选煤厂的环境保护,重庆市煤炭学会煤的洁净与综合利用专委会2006 年年会交流论文2) 、选煤厂安全规程,AQ1010-2005年3) 、徐秋霞.选煤厂车间煤尘•噪声的综合治理,机械管理开发2002年4) 、温雪峰,徐涛,罗吉春煤厂噪声的来源及治理[J]选煤.选技术,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