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茸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19页上海茸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绿色植物细胞的下列结构和部位中,不能产生ATP的是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细胞质基质参考答案:C2. 假若某生态系统有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m1+m2+m3+m4等于a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在一段时间内,若c种群数量减少,则a种群数量增加,d种群数量下降C.b种群的个体数量一定比a种群的个体数量少D.d种群中单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不一定比c种群中单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参考答案:D3.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A.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 同源染色体联会C. 有纺缍体形成 D. 着丝点分开参考答案:B4. 某非环状多肽,分子式为C21HxOyN4S2(无二硫键)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NO2)、天冬氨酸(C4H7NO4)、丙氨酸(C3H7NO2)、亮氨酸(C6H13NO2)、半胱氨酸(C3H7NO2S)。
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多肽彻底水解后能产生4种氨基酸B.该多肽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是32和4C.该多肽有三个肽键,为三肽化合物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参考答案:D5. 如图表示溶酶体的产生和“消化”衰老线粒体的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b、c分别是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内质网B.b与e结合成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点C.a、b、c、d的膜结构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糖类D.溶酶体的酶可以将线粒体水解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溶酶体的产生和“消化”衰老线粒体的过程,其中a表示高尔基体,b表示溶酶体,c表示内质网,d表示线粒体,efg表示“消化”衰老线粒体.【解答】解:A、图中a、b、c分别是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内质网,A正确;B、b与e结合成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点,B正确;C、a、b、c、d的膜结构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不一定含糖类,C错误;D、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将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水解,D正确.故选:C. 6. 为了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期的细胞分裂,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程序是( )A. 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B. 选材→解离→固定→漂洗→染色→压片C. 选材→解离→漂洗→固定→染色→压片D. 选材→固定→解离→染色→漂洗→压片参考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详解】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首先要正确的选材,选择分裂能力旺盛的根尖分生区,固定后进行临时装片制作过程,其主要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用15%的HCL和95%的酒精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蒸馏水洗去材料上的解离液,便于着色;染色: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最后压片,即制成临时装片用于观察故选:A7. 下列生物膜结构中,哪一种膜内含有分解丙酮酸的酶?参考答案:C8.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 )A. 有无核物质 B. 有无细胞质 C. 有无核膜 D. 有无细胞膜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生物细胞的有关内容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生物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原核生物细胞无核膜,真核生物细胞有核膜故本题选C9. 合成下列物质需要供给氮源(含氮的物质)的是 ( ) A.糖原 B.脂肪 C.淀粉 D.核酸参考答案:D10. 在细胞质中与核膜、细胞膜具有结构联系的细胞器是A 高尔基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液泡参考答案:C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的参考答案:D12.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参考答案:D13. 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参考答案:A14. 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猪膀胱膜,图1、3表示表示初始状态,其装置内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的状态,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 ) 注:图1、2中漏斗内蔗糖浓度为a,图3、4漏斗内蔗糖浓度为bA.h1>h2,Ma>Mb B.h1>h2,Ma
详解】①②③不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组成部分,A错误.DNA聚合酶催化⑥键的形成,B错误.⑤是氢键,氢键是维持DNA稳定的因素之一,C错误.A链和B链的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另一端是一个脱氧核糖,所以DNA中共具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正确.【点睛】一个核苷酸的碱基连接在五碳糖的1号碳原子上,磷酸基团连在5号碳原子上;磷酸二酯键是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和另一个核苷酸的五碳糖之间形成的化学键23. 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参考答案:A略24. 下图中的甲、乙、丙、丁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对此图描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参考答案:B25. 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
A.核膜 B.核孔 C.染色质 D.核仁参考答案:C26. 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数目的一半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DNA分子数目相等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都相同参考答案:B27. 下列人的每个细胞中,含性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中期 B.白细胞 C.红细胞 D.卵细胞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