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鲢鳙套养探讨.doc
2页鲢鳙套养探讨 鲢鳙套养探讨预读: 摘要:最新杂志:消费指南河北林业旅游时代股市动态分析金融管理与研究资本市场中国民用航空对外经贸学苑教育新课程导学英语新世纪高教与经济一、渔业资源状况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et V.)属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鲢属.俗称:鲢子,白鲢,边鱼.体侧扁,头较大,但远不及鳙.口阔,端位,下颌稍向上斜.鳃粑特化,彼此联合成多孔的膜质片.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平扁,齿面有羽纹状,鳞小.自喉部至肛门间有发达的皮质腹棱.胸鳍末端仅伸至腹鳍起点或稍后.体银白,各鳍灰白色.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性活泼,遇惊后即跳跃出水.此鱼生长快,从 2 龄到 3 龄,体重可由 1 千克增至 4 千克,最大个体可达 40 千克.天然产量很高.同时,鲢的食物为浮游植物,食物粒径 15~50 μm,因而成为饲养鱼类的主要品种,历来被列入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鳙(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又名胖头鱼、花鲢等.属鲤科、鲢亚科.很多习性与鲢鱼相似,生活在中上层,活动力没有鲢鱼强.分布我国南北各省.在天然江河、湖泊中,最大个体可达 30~40 千克;在池塘中,最大个体一般为10~15 千克.鳙鱼具有生长快、疾病少、不需专门投饲的特点,捕捞也比鲢鱼方便,能适应各种水体(池塘、湖泊、水库).鳙的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食物粒径为 40~110 μm,这是由于鳙鱼的鳃耙排列稍稀,没有骨质桥,也没有筛膜.因此,滤水作用较快,滤集浮游动物的能力也大.鳙鱼食物的主要是轮虫、甲壳动物的枝角类、桡足类及多种藻类等.从个体数量上看,藻类多于浮游动物,但从体积看,则动物性食物占主要成分.鳙鱼是一种不断摄食的种类,只要鱼不断张嘴进行呼吸,食物就同时随水进入口腔.鳙鱼除食天然饵料外,也食豆饼、米糠、酒糟等人工饲料以及禽畜的粪便.鲢、鳙都是浮游生物滤食者,但在同一水域中摄取的食物相对不同,主要是由于两者的滤食器官形态结构不同之故.由于食物在颗粒大小上有分隔,因此鲢、鳙在同一水域中不能相互替代.二、昌吉地区的自然条件及渔业状况(一)自然条件昌吉地区属于典型的寒带大陆型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少,平均为 177.4 mm,年平均蒸发量为 2 221 mm,仅日照充足,昼夜温差日平均为 11.0℃.(二)渔业状况昌吉地区(乌昌经济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区,全区现有水产养殖水面3 466.69 公顷,无论从养殖技术水平还是水产品的产量均在新疆占主导地位.近年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无序发展,池塘条件日益老化,配合饲料和肥料的大量使用,导致水产养殖池塘中藻类过量繁殖等问题,对水质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加重,水环境的普遍恶化,病害事件频发,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很不利于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现阶段该区的池塘养殖模式还是以鲤鱼为主导,套养部分鲢、鳙及草鱼的模式,由于技术水平滞后,鲢、鳙产量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提高,再加之市场的大量需求,导致鲢、鳙价格居高不下,产量始终又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严重限制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目前昌吉地区的渔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养殖技术和意识落后.目前仍然以低产池塘养殖为主,精养比例较低且以传统的养殖占优势;养殖设施条件不完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水处理能力和条件差.②渔用配合饲料质量参差不齐,易造成水质污染及环境恶化,导致严重的病害问题.③集约化单产水平低,水质处理条件落后,防病能力差.④对养殖水域的养殖容量、水域生态环境容量等研究刚刚起步,不能为养殖生产规化布局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⑤在水产苗种生产中,优质价高的种类还不能大规模育苗;苗种供应还受到自然繁殖周期的制约,因而苗种供应存在很强的季节性限制;更重要的是,苗种质量没有保证,缺乏质量标准意识.⑥在育种方面,人工培育培养的良种少,主要繁育亲本仍是未经选育盲目繁殖.鉴于以上情况,笔者根据多年的水产养殖经验及技术,立足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鲢、鳙鱼套养试验,以其实现提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地区的鲢、鳙产量,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目的.三、鲢、鳙增殖情况(一)试验场地于 2007年 6~10月在昌吉地区选择 7 个场点进行了试验.(二)试验方法采用“四联活菌”(PSB,纳斗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生物技术解决养殖池塘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池塘底质老化的问题.采用微量元素与有机质复混(生物育藻素)的办法促进有益藻类繁殖,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增加水体的生物量.(三)试验效果调整出合理的放养模式与水质调控措施,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病害发生概率,提高养殖效益.最终形成水产无公害养殖模式,达到无公害水产品要求.根据试验统计数据显示 2007年6月15日至8月25日,鲢、鳙平均每天增重 10.285 克,高峰期每天增重 14.7 克.平均每公顷花鲢纯利润就达到6 000 元以上.仅此一项就能使渔民经济效益提高50%,部分试验户放养结构与养殖结果统计见表1.同时水体中 pH、氨氮、溶解氧以及水温等数值的相对稳定,为今后水环境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三、结 论①经过多年的调查、试验、研究、总结并研制开发出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地区实际情况的水质调控类产品(生物育藻素),通过试验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方案.②本地区鲢、鳙的产量由原先的平均亩单产由 200 kg 提高到 300 kg.在人工投饲料的精养池塘中鲢、鳙所占比例可达17.4%~28.9%(见表1).③采用此技术进行了 1 000公顷的推广工作,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四、建议为保证昌吉地区渔业资源能持续利用,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 进行良种的选育以及良种场的构建.②积极组织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与座谈,加深并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意识与技术水平.③大力宣传合理用药与水质调控措施.④ 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出合理的搭配模式和放养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