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成语的来源与结构关系.doc
36页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出自]: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 ◎郭沫若《成功》第五章[近义词]:代人受过、为人作嫁[反义词]:坐享其成[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结构关系:1.主谓关系2.并列关系3.动宾关系4.偏正关系5.补充关系请按上面的来源分类以下成语:1画龙点睛 2 图穷匕见 3三顾茅庐 4 不耻下问 5举一反三 6任重道远 7 春风得意8一帆风顺 9纸上谈兵 10朝三暮四 11空中楼阁 12集思广益 13逃之夭夭 14 锦上添花15想入非非 16落井下石17中流砥柱 18可歌可泣 19天衣无缝 20百感交集 21 痛改前非22画饼充饥 23哗众取宠 24 战无不胜 一扫而光 25孤芳自赏 26居心叵测 27放虎归山 28循规蹈矩29恨铁不成钢 30自欺欺人 31语重心长 宁左勿右 32 水深火热1、神话传说:19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没有一点破绽 也比喻诗文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迹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指周密完善 2、历史典故:1画龙点睛〔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容生动有力唐·彦远《历代名画记·僧繇》: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每次〕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认为〕诳,因〔因此〕点其一须臾〔过了一会〕,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都〕在 注释: 僧繇:南朝时梁人 金陵:今市 [主人公简介] 僧繇
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他回答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认为他是个疯子没想到他提起画笔,运足了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立刻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于是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画上关键的一两笔〕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故事] 梁朝僧繇是吴地人天监年间,任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僧繇在金陵的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游人们觉得很奇怪,认为应该画上眼睛,就坚持让僧繇画上龙的眼睛僧繇说画了龙的眼睛以后,那些龙会飞走可人们不信,认为他在骗人僧繇无奈,只好给其中一条龙画上了眼睛只见他在眼白上轻轻一点,过了一会儿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那一条龙飞上了天!……等天气变回原样后,人们发现被点上眼睛的那一条龙果然不见了!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僧繇〕2图穷匕见〔荆轲[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王谓珂曰:"起,取武阳所持图"珂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白热化阶段了 [近义词]: 真相大白、东窗事发、原形毕露〕3三顾茅庐〔备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备访聘诸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9 纸上谈兵〔括[词语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字词解释]纸:书 上:上面 谈:谈论 兵:用兵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 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空头支票、夸夸其谈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国名将奢之子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军打败〕 3、文人作品:5举一反三〔论语——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解 释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 处 先·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
" 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反义词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浅尝辄止 灯 谜 卅;带头;翻两番典 故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4不耻下问〔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释义:耻:羞耻,耻辱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 下:谦虚、虚心的意思比喻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用 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近义词: 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造句:我们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示 例 :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清·鹗《老残游记》第七回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成语来由: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造句:我们有不懂的要及时问人,做到不耻下问. 〕6任重道远〔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途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示例]:明·鹿善继《答景龙书》:"惟是世变滔滔,党同伐异,任重道远,谨始虑终,往常书本生活,到此躬行实践,别有光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近义词]:全力以赴、负重致远 [反义词]:无所事事、无所作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7春风得意<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春天的和风在春风轻拂中洋洋得意旧指考中进士后的得意心情后形容官运亨通或事情办成的得意心情出 处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8、一帆风顺〔孟郊——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解释]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出处] 唐·孟郊《送爽之》:"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清·保嘉 《官场现形记》∶"从中进士至今,不上二三十年,就做到副宪,也算是一帆风顺了"[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12、集思广益〔诸亮——?解释:思:思考,意见;广:扩大;集:集中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出处三国蜀·诸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3逃之夭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解 释 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
后表示逃跑得无影无踪 出 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示 例 瞿秋白《乱弹·新英雄》:"那些'不可多得之将才'一溜烟的~" 近义词 溜之大吉,无影无踪 反义词 岿然不动〕14、锦上添花〔黄庭坚——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解释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出处宋·王安石《即事》诗:"嘉招欲覆杯中渌,丙方唱仍添锦上花"宋·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示 例《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步需要还不是'~',而是'雪中送炭'" 世上有些人喜欢锦上添花或站在高枝上说风凉话,很难在别人犯了错误时多想想人家的长处 ★雪垠《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 近义词 精益求精、如虎添翼 反义词 雪上加霜 〕16、落井下石〔愈——《柳子厚墓志铭》解 释 看见别人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出处唐·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周而复《的早晨》第三部:"为什么要在别人危急的时刻,~" 辨 析 "落井下石"和"上树拔梯"落井下石指乘人之危,加害于人上树拔梯指诱人上当,使人受害 近义词 乘人之危、趁火打劫、落阱下石 反义词 助人为乐、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17、中流砥柱〔《晏子春秋》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用 法 偏正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论联合政府》:"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晏子春秋·篇谏下》:"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