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docx

50页
  • 卖家[上传人]:教****
  • 文档编号:239523123
  • 上传时间:2022-0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4.80K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20 个国学经典故事 〔训练孩子的经典故事 〕√ 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哀痛;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 “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哀痛,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哀思之声啊! ”于是, 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 前进一小段路后, 便看到一个不平常的人, 身上挂着镰刀, 系着白带, 在那里失声痛哭, 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 “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 “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 “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哀痛呢? ”丘吾子呜咽地说: “我此生有三个过失,惋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 “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期望您能告知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哀思地说: “我年轻时宠爱学,可等我处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自豪浪费,丢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其次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情,可如今伴侣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 “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久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今辞谢这个人世吧! ”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 “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聪慧小语】 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 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信任来日方长,信任水到渠成,信任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仍乡的那一天, 可以淡定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 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久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爱恋, 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肯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树欲止风不止 , 子欲孝而亲不待】√2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 他学识渊博, 胸怀大志, 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伴侣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 “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 款待来宾呢? ”陈蕃回答: “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 ”薛勤当即反问道: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今,他开头留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聪慧小语】 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3、母熊护子往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 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 猎人觉得很古怪,上前去看个到底,结果发觉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先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聪慧小语】 动物界中的母与子, 无论生死都相互爱恋, 它们的慈祥与孝义都到了极处; 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 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4、舜的故事《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 生母去世后, 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宠爱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格惩处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特别聪慧,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有一次, 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 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 但舜借助两个斗笠爱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仍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 “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殊想你啊 ”他们常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仍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聪慧小语】 :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特别孝 顺,与弟弟特别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 常令人赞扬;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宠爱的贤明的君主;√ 5、老汉粘蝉《庄子》 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 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特别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路吗?老人说:我的确有自己的方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形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形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简洁;我立定身子,如同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心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转变对蝉翼的留意,这样为什么不能胜利呢!最终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 “专心致志,本事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聪慧小语】 一个人假如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 集中精力, 勤学苦练,就可以把握一门过硬的本事;√ 6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xi àn )三国时期, 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自幼生活贫苦, 成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 他只要一有闲暇时间, 就坐下来读书学, 所以学问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xi àn );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邻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的;董遇告知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豁然开朗;原先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以提高自己的水平;【聪慧小语】 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 “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 ”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有个闻名的 “三八理论 ”,就是一个一般成年人的一天应当分为“三个八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支配时间;前面两个 “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 7、鹿乳奉亲春秋时期的郯( t án )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 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 “二十四孝 ”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榜样;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殊难过,处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刚要举箭射他,他赶忙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特别感动,想方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聪慧小语】 《弟子规》中说: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 不应当拖拉, 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 从小如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8、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 有一天不愿读书, 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立刻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特别孝顺,忙跪下来问: “您为什么要这样? ”孟母告知他: “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需从一根根线开头,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 才有用, 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 假如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 ”如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 “这是你自己的事; ”但孟子的根基到底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豁然开朗,从今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 “亚圣 ”;【聪慧小语】 《弟子规》 中说: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应顺承; ”对父母长辈的批判, 理应乐于听受; 对父母的批判, 也要视为一种教导;√ 9、黄香温席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 9 岁时母亲去世,从今他更细 心地照管父亲, 一人包揽了全部的家务事; 到了冬天, 他可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 可以开电热毯、 开暖气, 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 “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被列为 “二十四孝 ”之一;【聪慧小语】 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 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 用慈善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敬重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由于你的存在而变得特殊美好;√ 10 、陆绩怀橘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殊孝顺父母; 6 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款待他;但他没吃,而是静静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别,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 “你吃了不够,仍要拿呀? ”他回答说: “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诧异,心想一个 6 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珍贵;他感叹道: “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 . ”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奉献相当大;【聪慧小语】 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 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训练;除了父母以身作就外,他仍研读经史,很多古圣先贤的故意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11 、元觉劝父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 从小孝顺父母、 敬重长辈, 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父亲突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 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 “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方法,但我有个要求; ”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 “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 ”父亲不解道: “你要这个干什么? ”“由于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 ”父亲一听,大吃一惊: “你怎么说出这种话! ”孙元觉回答: “父亲怎样训练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 ”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聪慧小语】 :《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 性格难以沟通, 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仍是应以动听的语气劝告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12 、汉文帝侍母汉文帝刘恒, 他就以孝闻名; 母亲生病了, 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仍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 母亲病了三年, 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 始终在母亲身边照管;【聪慧小语】 :作为一个人, 应当重视孝顺父母, 平常对父母照管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劝慰时,哪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