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b-流水地貌.ppt
67页4-4 河流地貌,河道水流的运动特征河谷概述河床地貌河漫滩阶地,一. 河道水流的运动特征,㈠ 河水的环流运动 1. 环流的类型 ⑴ 纵轴环流弯道螺旋流(单向横向环流)辐合型螺旋流(双向横向环流) 底部汇合型(辐聚~) 底部辐散型(辐散~) ⑵ 横轴环流 ⑶ 竖轴环流 ⑷ 斜轴环流 2.弯道螺旋流的形成 弯道离心力(F = MV2 / R)→ 横比降;地球自转偏向力 ㈡ 环流结构对泥沙运动的影响,,,,,,,,,,,,,,,,,,,,,二. 河谷概述,㈠ 河谷基本形态一种介于山丘之间的长条状倾斜凹地,是以经常性流水为主并包括其它各种流水长期作用的产物它是一种形态复杂的包括一系列地貌类型的地貌组合,而不是一种地貌类型的名称 谷肩(缘) 谷坡 阶地 坡麓 河床谷底 河漫滩,,,河流的空间形态,河流在横向的特征(河谷要素),河谷 河流侵蚀出的槽形凹地。
谷底 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河床 河水占据的沟槽谷坡 谷底至分水岭的斜坡阶地 谷坡上的阶梯状平台㈡ 河谷的形成与发育 峡谷(或隘谷) 河漫滩河谷 成形河谷下蚀、溯源侵蚀 侧蚀为主 下游河段上游河段(V形) 中下游河段(宽U形),,,,,三.河床地貌,㈠ 河床纵剖面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所占的谷底部分河床纵剖面:从河源到河口,沿河床最底点所作的剖面(连线) 宏观而言是一条上凹形的曲线(上陡下缓),微观有变化(受构造、岩性、地形、支流等因素影响)1.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的某一水平面(基面):终极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局部侵蚀基准面:(暂时)控制局部河段的下切(岩坎、湖洼地、干支流汇口处)终极面的确定:海面(鲍威尔Powell,1857) 海底(彭克Penck,1924) 河流作用停止,海浪作用替代的高度。
2.侵蚀基准面与河床纵剖面的关系基准面↑----I↓----泥沙沉积基准面↓----I↑----泥沙冲刷3.溯源侵蚀4.均衡剖面水动力 = 搬运 + 摩擦消耗; 冲、淤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河床纵剖面(圆滑均匀的凹形曲线)㈡ 河床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1.石质浅滩和深槽、岩槛与壶穴山区侵蚀性河流的河床地貌(侵蚀地貌)石质浅滩:侵蚀作用造成(礁石、岩咀滩),崩 塌(坠石滩) 深槽:沿软弱结构面侵蚀形成(与浅滩相间分布)岩槛:横亘于河床底部,构成局部侵基面(与断层、岩性有关)壶穴:沿构造节理冲磨而成,,2.沙波冲积河流河床上的微地貌 沙波 → 沙垄 → 动平整 → 逆行沙波3.深槽与浅滩在冲积河流河床上相间分布 浅滩(枯水期出露水面):边滩、心滩浅滩成因:V、S、河床宽窄变化浅滩:洪淤枯冲深槽:洪冲枯淤,,㈢ 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河型:河流河床的分类主要的两种基本分类方法:静态分类(里奥普)、动态分类(罗辛斯基) 顺直静态分类(平面形态): 弯曲 分汊(网状) 周期展宽动态分类(河床演变): 弯曲发展 游荡 顺直微弯混合分类(国内常用): 蜿蜒(弯曲、曲流) 分汊 散乱(游荡、辨状),,,,,第一级分类:成因分类(河床边界) 非冲积河床(山区) 半冲积河床(山前) 冲积河床(平原)第二级分类:静态、动态、混合,,1.顺直微弯型,河岸边界:厚层粘土; 河床地貌组成物质:砂;曲折率: < 1.5; 横向摆幅:B / b < 5(B:摆宽;b:河宽) ;形成机理:抗冲性 河岸 》河床,,2.弯曲型,河床曲折率 ≥ 1.5 ;(河曲:2个以上连续弯道)河床平面形态:弯道(深槽)、过渡段(浅滩)相间;(两滩间距:河宽5~7倍) ⑴ 形成条件边界条件:粘土、砂砾互层(二元结构); 边界特点 松散性 相对稳定性空间条件:两岸无对称性控制,河谷宽广。
水文泥沙条件:边界二元结构形成(洪峰CV值↑----粘土层↑);动力轴线变动,顶冲点上提(枯)下移(洪);纵向输沙基本平衡 ⑵ 演变特性 横向变形,,3.分汊型,基本特征:河床呈宽窄相间的莲藕状(窄段为单一河槽)河岸边界:以砂、粉砂为主,粘土薄层覆盖(或以透镜体出现) 纵向边界组成的不均匀性(矶、节点)抗冲性: 河岸 < 河床; B / H ↑汊道的形成过程: 雏形心滩阶段 心滩阶段 江心洲阶段,4.散乱型(游荡性),最基本特征:水流散乱(形态)----B / H (20~40)主流摆动不定(演变)形成的基本条件:比降较大(相对于一定的流量而言)河床、河岸的物质(松散沉积物)易冲易淤辅助条件:堆积性强(挟沙饱和)洪、中、枯水变幅大同流量下的含沙量变化(冲、淤),,,,2. 沙波冲积河流河床上的微地貌 沙波 → 沙垄 → 动平整 → 逆行沙波3. 深槽与浅滩在冲积河流河床上相间分布 浅滩(枯水期出露水面):边滩、心滩浅滩成因:V、S、河床宽窄变化浅滩:洪淤枯冲深槽:洪冲枯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