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课程纲要.docx
18页八年级物理人教版课程纲要(上)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类型:必修课教 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 校:设 计:物理教研组课 时:52学时对 象:八年级1-4班学生时 间: 8月28日课程目的: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爱好、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措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通过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章目的定位如下: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合适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朴计算第一章 机械运动1.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2.会选用合适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4.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朴计算第二章 声现象1.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活动,懂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懂得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懂得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记住15℃空气中的声速,懂得声音的反射,尝试计算简朴的回声测距的问题;在活动中体验人是如何运用空气、骨传导听到声音的,简述双耳效应、立体声;2.观测“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的实验,懂得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经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体验物理研究问题的措施——控制变量法,懂得响度与振幅有关,体会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在声现象的事例中会辨认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初步理解超声波、次声波、某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畴;简述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分别是如何变化音调和响度的。
3.举例阐明生产、生活中噪声来源的事例,会辨别乐音、噪声的事例,懂得噪声强弱的级别,列举噪声的危害,会辨别控制噪声三种途径的事例会列举或者辨认声传递信息、能量的事例,举例阐明超声波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事例第三章 物态变化1. 懂得温度表达物体的冷热限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用的温度值;观测自制温度计,懂得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懂得摄氏温度的单位、符号、读法及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记住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会说出体温计的构造特点,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的温度;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列举常用的物质中晶体、非晶体,参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海波、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曲线,简述熔化、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辨别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懂得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懂得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懂得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经历“探究水的沸腾”,懂得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曲线,懂得液体沸腾的条件,记住常用液体的沸点;观测实验,懂得蒸发可以致冷;参与探究活动,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懂得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观测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懂得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会辨别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判断吸热、放热;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某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省用水的意识。
第四章 光现象1. 在事例中会辨认光源和非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观测“光是如何传播的”实验,懂得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画简朴的光线;能列举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尝试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经历制作小孔成像,观测小孔成像的特点;记住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理解光年是距离单位;2.结识的反射现象,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活动,会背诵光的反射定律,懂得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会画简朴的反射光路图,会辨别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体会物理研究问题的措施——替代法,会描述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体会平面镜成虚像的形成因素,会画简朴的平面镜成像光路图;观测实验,结识凸面镜的发散作用、凹面镜的会聚作用,会列举凸面镜、凹面镜应用的事例;3.观测折射现象,体验折射现象的美妙;观测“光的折射”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懂得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会画简朴折射光路图;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的例子,尝试用光的折射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观测色散实验,懂得白光是七种色光构成的;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措施,懂得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懂得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由通过的色光、反射的色光决定;列举红外线、紫外线的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光的散射的有关知识。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1.会辨别凸透镜、凹透镜,观测演示实验,结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懂得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尝试运用太阳光粗略测定凸透镜的焦距;会画出特殊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构造,结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会描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学生用凸透镜观测远处、近处物体的成像特点,提出有关的探究问题,经历探究实验,体会设计实验的思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措施,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牢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3.理解眼睛的构造,简述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懂得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矫正措施,理解眼睛的近点、远点、明视距离、眼镜的度数等知识,懂得保护视力的措施;会说出光学显微镜、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尝试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目镜的成像特点,懂得视角大小与物体自身大小和物体到眼睛距离有关;尝试用凸透镜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1.懂得质量的含义;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4.能解释生活中某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课程内容:根据人教版物理的课程内容,八年级物理上册有6个单元的内容,分别简介声、光、热、等几方面的内容其课程内容涉及:第一章 机械运动 内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快慢; 4.测量平均速度重点:刻度尺测量长度难点:误差的意义;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 声现象内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特性;3.声的运用;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难点: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探究声音的特性(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第三章 物态变化内容:1.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4.升华和凝华重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蒸发可以致冷,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辨别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现象;探究蒸发可以致冷,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第四章 光现象内容:1.透镜;2.生活中的透镜;3.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4.眼睛和眼镜;5.显微镜和望远镜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和折射的规律的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内容:1.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3.平面镜成像;4.光的折射;5.光的色散;6.看不见的光重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内容:1.质量;2密度;3测量物质的密度; 4密度与社会生活重点: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难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课程实行建议(一) 学时安排总52学时,其中新授课(24学时),实验课(8学时),讲评课(13学时),检测(5学时),考试(2学时)科学之旅 1学时第一章 机械运动 6学时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学时) 2.运动的描述(1学时) 3.运动的快慢(1学时)4.测量平均速度(2学时)第二章 声现象 8学时具体学时分派: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学时);2.我们如何听到声音(1学时);3.声音的特性(3学时);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学时);5.声的运用(1学时);第三章 物态变化 7学时具体学时分派:1.温度计(2学时);2.熔化和凝固(3学时);3.汽化和液化(3学时);4.升华和凝华(1学时);第四章 光现象 8学时具体学时分派:1.光的传播(2学时);2.光的反射(1学时);3.平面镜成像(2学时);4.光的折射(2学时);5.光的色散(1学时);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具体学时分派: 7学时1.透镜(1学时);2.生活中的透镜(1学时);3.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3学时);4.眼睛和眼镜(1学时);5.显微镜和望远镜(1学时)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7学时 具体学时分派: 1质量(2学时) ;2密度(2学时) ;3测量物质的密度(2学时) ;4密度与社会生活(1学时);(二)实行手段:1、构建新的初中物理课程原则理念:① 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变化学科本位的观念;②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③ 重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④ 注意学科渗入,关怀科技发展;⑤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2、发明性地使用教材,充足开发和运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合适补充有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做好导学案编写、作业设计、单元测试,及时反馈,做好习题讲评和培优补差工作,有效地调节教学,协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把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和经验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3、充足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发明良好的教学环境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交流与合伙,增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注重科学探究,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好探究活动和分组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规定,循序渐进,由简朴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期初,安排某些简朴的探究活动,逐渐增长探究的环节,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完整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三)教学方式:1、教法: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足运用迅速、便捷的班班通教学系统,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伙学习。
2、学法:运用导学案,成立四人学习小组,互帮互学,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的形式,“自学——探究——展示——提高”模式自主学习四)课外延伸:成立科技爱好小组,开放物理实验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充足发展课程评价:增进三维教学目的的达到,增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增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发明有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努力增进物理教学的两个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