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十二郎文导读.pdf
2页《祭十二郎文》导读教师版2010.10[ 预习检测 ] 一、注音:闻汝丧.之七日() 遇汝从嫂丧.来葬() 及长不省.所怙.() ()明年丞相薨.() 虽万乘.之公相()二、加点字解释:乃能衔.哀致.诚() ()及长不省所怙...() ()惟兄嫂是.依()汝不果.来()汝来省.吾()将成家而致.汝()诚.知其如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其.信然邪?其.梦邪?()未可以为信...也()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何为..而在吾侧也()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彼苍天者,曷.其有极()盍.各言尔志()[ 高考迁移 ] 一、解释加点字:1、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06 北京)致:使 ,, 到来2、( 帝) 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 (06 四川)致:送给3、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06 江西)省:知道4、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 人名 ) 显疏其恶,桧衔.之 (08 全国 1) 衔:怀恨5、公诚.愚矣04 上海)诚:确实6、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07 福建)诚:果真7、除著作郎,不就.(08 全国)就:赴任8、比.岁蠲,比岁免(10 江西)比岁:连年比.期年 (08 天津 ) 等到比.邻:近邻9、师亦哀.原(人名)之言而为之泣(03 北京 ) 哀:同情10、信.哉斯言信:确实二、翻译:1、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是戮。
08 全国)近来的事情,灾祸将形成,依靠陛下您英明果断,所以诛杀了罪人2、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08 天津)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3、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叫曾叔卿的人,买了陶器转运到北方交换,但没有实行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07 福建)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5、陈人欲战,蛮奴(人名)撝(huī挥手呵斥)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08辽宁)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了6、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04 江西)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和交趾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7、及得召见,遂见亲信08 江苏)等到获得皇帝的召见,就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内容导读 ] 1、前人对本文评价极高《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语:“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想想为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文章以催人泪下的真挚感情打动着古往今来无数的人板书:情)2、读读第5、 9、10 三段,体会韩愈的情感齐读这三段,提问抒发了什么情概括起来一个字:悲,至悲至痛侄儿早夭,作者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痛不欲生,从“信也”到“梦也”到“其信然矣”,表现了作者初闻噩耗时不敢相信、不愿相信又不得不相信这一系列急速变化的心理哀莫大于心死,韩愈的心几近于死,有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平日里看重的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作者绝望地问天、问神、问理,然问天天不应,问神神不灵再齐读第五节,体会作者的痛苦与无奈板书:悲)3、试想本文就开头一节加上这几段连续的抒情,效果会怎样?跟原文比,哪个效果好?原文的情来得更真、更浓、更强烈,因为穿插了两个叙述片段板书:叙)4、自读 2、3、4 三段,概括叙事的内容,并说说叙事的作用第二段叙身世:三岁亡亲,三兄早世,少年孤苦,两世一身,与十二郎孤苦相依,情同手足,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嫂抚汝指吾而言:韩氏两世,惟此而已”,这一细节描写如特写镜头,让人感到异常辛酸;第三段叙生离,两次写“汝不果来”,用反复手法强调了聚少离多,正是自己十年来宦海浮沉、辗转漂泊、功业未就的人生经历造成了与十二郎的生离,每次欲长久相处却未能再见而终成永诀, 作者追悔莫及、 痛苦自责; 第四段叙死别, 写自己未老先衰,反衬少者强者骤然离世的悲哀。
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情感激荡板书 : 身世、生离、死别)作用:作者记叙与十二郎之间的生活琐事,体现了两人从小孤苦相依的关系,表现两人真挚深厚的感情;叙事为下文抒情层层蓄势、作铺垫正是有了前文的层层叙述,才使侄儿早夭带来的悲痛更真切、更强烈身世之悲,生离之悲,宦海浮沉、未老先衰之悲,悲情在叙述中不断加深,所有的人生悲痛,更突出了祭十二郎的悲,最后都归集到死别之悲上5、归结一下本文表达上的特色①本文悲起悲落,看来文章要写得好,就得抒情,披情入文,抒写真性情,没有虚情假意,没有矫揉造作,就这么简单从生命的悲痛或欢乐里,从人生的不幸或幸福中获得切身体验,把生命中的悲欢离合、人生中的有幸不幸自然地表露出来,这样写文章,就成了记录生命,此时一切写作痕迹都看不见了,古人说这是妙文板书:披情入文)②本文边诉边泣,看来披情入文就该有个重重的称砣——叙事,把真挚的情感融注于日常琐事中、生活细节中,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空洞抒情可不行,弄不好会无病呻吟[ 写作借鉴 ] 学了本文,对自己写作有什么启示?①叙写日常琐事、生活细节,话家常,平淡中见真情②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边叙边抒情,波浪式推进并非连续抒情,而是融入到家常琐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