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精灵》教学设计.doc
5页课 题:第七课《小精灵》教学内容:表演《小青蛙找家》,《小蜻蜓》,聆听二胡齐奏《小青蛙》和管弦乐《野蜂飞舞》,体会音的强弱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3.用柔和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4.能按节奏创编歌谣5.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小青蛙》,表演《小青蛙找家》教学基本要求:1.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可这样设计导言:种子非常喜欢雨露,盼着喝饱了雨水发芽长大,那么小动物呢?它们也喜欢雨水吗?我们今天就来听一听《小青蛙》这首乐曲感受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是怎样表现《小青蛙》的2.教师可提示学生哪两段音乐相近似?然后让学生在空格里填画上颜色。
3、歌曲采用听唱法教学让学生多听范唱,轻轻地跟着歌声拍手跟唱准确4、教师可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演讲“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范唱,让学生模唱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得轻快跳跳,呱呱”的衬词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唤,要唱出那种急切的心情,“跳”短促但速度不可加快呱”可借助手势——启发学生向上滑,像蛙叫声,要唱得明亮而有弹性,结束句要唱得连贯,一气呵成,表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悦心情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组织教学二、聆听《小青蛙》1、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谁是庄稼的好朋友呀?为什么呀?是啊,小青蛙在田里抓害虫,你们喜欢它们吗?今天呀,有些小青蛙在外面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后来呀,发生了一些事情,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2、初听音乐边听边想小青蛙此时在干什么3、听后回答小青蛙在高兴地玩,可是突然下起了暴风雨,它们同风雨搏斗,后来天晴了,公鸡也叫了,小青蛙又回家去了)4、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5、再听一遍边听边表现小青蛙的活动三、表演《小青蛙找家》1、导入:刚才几只小青蛙在和风寸搏斗的过程中,不知怎么回事,找不到家了,它们可着急了,不停地在那儿跳呀,叫呀,你们听。
2、边范唱边听边想,小青蛙是怎么找家的3、听后交流:找出 跳 跳 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边念边做动作,掌握这句节奏4、最后小青蛙找到家了吗?你从哪一句知道呀?(学唱最后一句)5、跟着录音一起唱边唱边表演6、游戏:小青蛙找家离开自己的座位,边唱边跳,最后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从位置出发,再跳,找到别的小朋友的位置当作自己的家四、小结: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家,我们都为它们感到高兴,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学着小青蛙的样子边听音乐边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小蜻蜓》,聆听管弦乐曲《野蜂飞舞》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管弦乐曲《野蜂飞舞》初听可结合课本画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2.复听时还可以随着音乐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体会音乐表现野蜂飞舞忽上忽下、声音时强时弱的特点3、用模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小蜻蜓》4、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抒情性捕”,读音为bǔ)5、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6、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学会歌曲后,参考动作或自编动作表演《小蜻蜓》。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编动作,并选择创编好的动作,全体同学一齐做使学生有信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善于动脑编创,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组织教学二、复习《小青蛙找家》三、表演《小蜻蜓》1、导入:小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那么你们知道还有谁也是庄稼的好朋友呀?(小蜻蜓) 是啊,今天小蜻蜓也来跟我们做朋友了,你们听2、初听范唱,听着这首歌曲,你好像看见了什么?3、学生自由发言4、你喜欢小蜻蜓吗?你从歌曲中的哪一句听出你特别喜欢小蜻蜓5、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学唱特别注意最后一句6、表演小蜻蜓,边唱边表演7、加上碰钟伴奏,再唱歌曲四、聆听器乐曲《野蜂飞舞》1、导入:其实呀,除了小青蛙,小蜻蜓,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是庄稼的好朋友,小蜜蜂就是其中的一个2、初听乐曲边听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3、听后交流4、如果给你一支笔,你会画什么样的线条呀?5、再听边听边用身体语言表现小蜜蜂飞行的样子五、小结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小动物,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呀?是啊,让我们都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六、听音乐出教室,师后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