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流行热的诊断及综合防治.doc
7页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 业 论 文题 目:奶生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治专 业:动物科学- 姓 名:石太伟 准考证号:442312102071. 指导教师:王璐菊….讲师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刷摘要 1关键词 11病原学 12流行病学 23临床症状 23. 1呼吸型 23.2胃肠型 33. 3瘫痪型 34病理变化 35诊断 35. 1病原分离 35. 2血清学诊断 35. 3动物接种试验 36综合防治 46. 1西药治疗 46.2中药治疗 57防治 57. 1切实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57.2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57. 3接种疫苗,加强预防 5参考文献 6奶牛流行热的诊断及防治石大伟(片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畜牧系 邮编:733006)摘要奶牛流行热又称“奶牛暂时热”,是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 病,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及公T精液品质,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冃人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对 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技术,治疗用药以及预防措施作一介 绍,为防治奶牛流行热提供参考关键词奶牛流行热诊断综合防治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也称暂时热病毒)引 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木病对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一般 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病牛在发病斤2~3日即恢复正常;但若大群发病,产奶会大 量减少,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及公牛精液品质,并使部分怀孕奶牛发生流产,甚 至导致少数奶牛瘫痪而被迫淘汰,给奶牛业造成巨人的经济损失1病原学木病的病原体为弹状病毒属水泡病毒,大小约为140nmX80nm该病毒为单 股不分节段的RNA病毒,基因组为14.8kb,有囊膜,呈子弹形或圆锥形成熟 的病毒粒子长130〜220nm.宽60〜70nmo病焉粒子表面有纤突,中央由紧密盘 绕的核衣壳组成,在宿主的细胞浆内装配,一出芽方式释放到空泡内或细胞间隙 中,出芽的形态为弹状或锥形己确定的基因有11组,其中N、Ml、M2、L和 为结构蛋白基因N基因编码核蛋口 (N),战 录一复制复合物的基本组成蛋口, 能刺激机体长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Ml、M2、基因编码基质蛋白1、2 (Ml、 M2); L基因编码RNA聚合大蛋白(L),对基因的转录、复制都具有调控作用N 蛋白、Ml蛋白和L蛋白是病毒核衣壳的重耍组成成分G基因编码G蛋白,是重 要免疫原蛋口,位于病毒粒子囊膜表面,形成突起,表面含有5个糖基化位点。
用G蛋白制成亚单位疫苗免疫牛,可使牛产生中和抗体,对强毒攻击具有抵抗力自从1967年南非首次分离到本病毒至今,用交叉中和实验证明从口木、澳 大利亚和中国分离到的病毒株在免疫学上是相同的,没有型的差别从对澳大利 亚BB7721株和中国JB76H株GNS—L基因及G蛋白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看,两者在 核酸水平上具有91%的同源性由此推测,本病毒各分离株间的同源性很高木病毒可在牛肾、牛睾丸以及牛胎肾细胞、仓鼠肾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BHK —21)、仓鼠肺细胞系、绿猴肾传代细胞、5678细胞、人鼠胚皮细胞以及牛的肺 细胞、肝细胞、睾丸细胞等细胞培养物中生长并产生细胞病理变化病毒存在于病牛血液中,病牛退热后2周内血液中仍有病毒用高热期病牛 血液1〜5ml静脉接种易感牛后,经3〜7d即可发病用高热期血液中的白细胞 及血小板层脑内接种新生小鼠,可是其发病,发病乳鼠表现神经临诊症状,易兴 奋,步态不稳,常倒向一侧,皮肤痉挛性收缩,多数经1〜2d死亡病毒在抗凝血中丁• 2〜4°C贮存8d后仍有感染性感染鼠脑悬液(加有10% 犊牛血清)于4°C保存一个月,本病毒对热敏感,56°C10min.37°C18h灭活。
pH2・5 以下或pH9以上于数十分钟内可使之灭活对乙瞇、氯仿和去氧胆酸盐等溶液及 胰蛋门酶均较頌感2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水牛较少感染以3〜5岁牛多发,1〜2岁牛及 6〜8岁牛次Z,犊牛及9岁以上牛少发6月龄以下的牍牛不显临诊症状,肥胖 的牛病情严重,母牛尤以怀孕牛发病率高于公牛,产奶量高的母牛发病率高野 生动物中南非大羚羊、猬羚可感染,并产生小和抗体,但无临诊症状在自然条 件下,绵羊、山羊、骆驼、鹿等均不感染绵羊可人工感染并产生病毒血症,继 而长生中和抗体本病呈周期性流行,近来流行周期为6〜8年或3〜5年,有的地区2年一次 小流行,4年一次人流行,而我国广东地区1〜2年流行一次本病具有季节性, 夏末秋初、多雨潮湿、高温季节多发,其他季节发病率较低流行方式为跳跃式 蔓延,即以疫区和非疫区相间的形式流行本病传染力强,传播迅速,短期内可 使很多牛发病,星流行或大流行木病发病率高而死广率低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吸血昆虫(蚊、螳、蝇)叮咬易感健康牛而 传播,故疫情的存在在与吸血昆虫的出没相一致,多在蚊蝇孳生的8〜10月发生 病毒能在蚊子和库螳体内繁殖,因此这些吸血昆虫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3临床症状潜伏期3〜7d按临诊表现可分为3型3. 1呼吸型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两种3.1.1最急性型 病出高热,休温达41°C以上病牛眼结膜潮红、流泪,其他无 异常表现然后突然不食,呆立,呼吸急促不仅即大量流涎,口角出现大量泡 沫状黏液,头颈伸直,张口伸舌,呼吸极度怵I难,喘气声如拉风箱病牛常于发 病后2〜5h以内死亡,少数于发病后12〜36h内死亡3.1.2急性型病牛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升至40〜41°C,皮温不整,流泪、畏光, 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呼吸急促,张口呼吸,口腔发炎,流线状鼻液和口水精 神不振,发出“吭吭”呻吟声病程3〜4d此型牛如及时治疗可治愈3・2胃肠型病牛眼结膜潮红、流泪,口腔流涎,鼻流浆液性鼻液,呈腹式呼吸,肌肉颤 抖,不食,精神萎靡,体温40°C左右粪便干硬,呈黄褐色,有时混有黏液, 胃、肠蠕动减弱,瘤胃停滞,反刍停止还有少数病牛表现腹泻、腹痛等临诊症 状病程3〜4d此型牛如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3. 3瘫痪型多数体温不高,四肢关节肿胀、疼痛,卧地不起,食欲减退,肌肉颤抖,皮 温不整,精神萎靡,站立则四肢特别是后驱表现僵硬,不愿意动本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但有些牛因跛行、瘫痪而被淘汰。
4病理变化急性死亡的自然病例,咽、喉黏膜呈点状或弥漫性出血有明显的肺间质性 气肿,多在尖叶、心叶及膈叶前缘肺高度膨胀,间质增宽,内有气泡,指圧肺 呈捻发音还有一些牛可有肺充血与肺水肿肺水肿病例胸腔积有多量暗紫红色 液体,两侧肺肿胀,间质增宽,内有胶冻样浸润,肺切面流出大量暗紫红色液体, 气管内积有人量的泡沫状黏液心内膜、心肌乳头部呈条状或点状出血,心肌质 地柔软、色淡,肝轻度肿大,脆弱,肾轻度肿胀,脾髓呈粥样变化肩、肘、胭、 附关节肿人,关节液増多,呈浆液性关节液中混有块状纤维素全身淋巴结充 血、肿胀和出血,特别是肩前淋巴结、肝淋巴结等肿大,切而多汁呈急性淋巴结 炎变化,有的淋巴结呈点状或边缘出血,皮质部有小灶状坏死,髓质区小动脉内 皮细胞肿大、增生实质器官混浊肿胀真胃、小肠和盲肠呈卡他性炎症和渗岀 性出血5诊断木病的特点是大群发生,传播速度快,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高、病死率 低,结合病畜临诊症状特点,不难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本病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必耍时采取病牛全血,用易感牛做交义保护实验5.1病原分离取病牛发热期的血液白细胞悬液,接种于仓鼠肾细胞或肺细胞,或者猴肾细 胞,37°C培养,2〜3d可见细胞病理变化。
5. 2血清学诊断用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补体结合试验及ELISA 等,都能取得良好的检测结果5. 3动物接种试验采取病牛发热期血液(收集血小板层和门细胞做成悬液)接种于生后24h 以内的乳鼠、乳仓鼠等脑内,每口观察2次一般接种后5〜6天发病,不久死 仁 取死鼠脑做成乳剂传代,传3代后可导致仓鼠100%死亡,然后进行中和试 验本病注意要与茨城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 感等和区别6综合防治治疗木病尚无特效药物,多采取对症治疗,减轻病情,提高机体抗病力病 出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退热、强心、利尿、整肠健胃、镇静等措施,停食时间长 时可适当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溶液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感染呼 吸困难者应及时输氧,也可用中药辩证施治经验证明,早发现、早隔离、早治 疗,合理用药,大量输液,护理得当,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6. 1西药治疗6.1.1呼吸型肌肉注射安乃近、氨基比林、喘气100等药物,以尽快退热缓解病 牛呼吸困难,防止肺部受损严重也可用未开封的3%双氧水50〜80ml,按1:10 的比例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ml稀释,缓慢静脉注射,可达到输氧的 目的。
同时静脉注射5%葡萄糖1000ml,生理盐水1000ml,青霉素400万IU, 10%安钠咖400ml,维生素C8g,维生素BJ.5g如效果不明显可反复补液,利 于排毒降温另外,也可肌肉注射病莓灵、硫酸卡那霉素6.1.2胃肠型 针对不同临诊症状用安钠咖、龙胆酊、陈皮酊、姜酊、硫酸镁等药 物进行治疗,一般经1〜5d可痊愈6.1.3轻症病例 板蓝根注射液20迅,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或用葡萄 糖生理盐水1500ml, 0.5%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40万〜80万IU混合,一次静 脉注射,每H1次可以缩短病程,一般2〜3d可恢复正常6.1.4重症病牛须加强护理,采取综合治疗对体温过高或伴疼痛明显的病例及 时使用30%安乃近注射液20〜30ml,或复方氨基比林注射20〜30ml,肌肉注射 对于一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应采用320万〜400万TU肌肉注射,每天1〜2 次,一般经2〜3d即愈,严重者可增加链霉索或卡那霉索4〜8g肌肉注射,每天 1〜2次6.1.5严重跛行或瘫痪的病牛除上述针对降温,控制感染的治疗措施外,可选用 或配合以下处方:(1) 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1500ml, 0.5%酣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50ml, 10% 维生素C注射液40ml, 5%氯化钙溶液100ml.(2) 电针:百会、肾俞、肾角、肾棚等穴位刺激或用定电磁波(TDP)照射。
6.2中药治疗中药以清热泻火解毒为主,方剂为:金银花50g、大黄50g、角腥草40g、 连翘30g、竹叶30g、穿心莲25g、板蓝根30g、梔子30g、甘草20g水煎或研磨 成粉过筛后开水冲服,每日一剂,连用3d1) 肠炎型:加黄苓30g、黄连25g、黄柏25g、白芍20g,减穿心莲、竹叶2) 便秘型:加芒硝40g、番泻叶25g、植物油50ml o3) 肺炎型:加牛膝30g、独活30g、川断25g、木瓜25g、防己20g4) 白帆散:白矶、贝母、黄连、白芷、郁金、黄苓、大黄、甘草、龙胆草、 石苇各30g水煎2次,汤合并,加入蜂蜜120g灌服每天一剂,连服3剂(用 于治疗肺气肿呼吸困难的病例)5) 青板汤:青蒿40g,板蓝根、柴胡、黄苓、连翘、金银花各60g,桔梗 45g.水煎去渣灌服每天1次(用于治疗风热型病例)6) 荆防败毒散:荆防、防风、桔梗各30g,川穹、羌活、独活、前胡、枳 壳各25g,柴胡35g,茯苓45g,甘草15g,共研细末,水煎灌服(用于治疗风寒 型病例)7防治7. 1切实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在奶牛流行热流行期间要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非本区职T不得进入牧区本 厂工作人员应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避免交叉传染。
消毒工作必须到位:一是进入 牧区大门的消毒地内必须保持一定容积的消毒药液;二是每天对牛舍及其周围进 行一次消毒,每周开展一次全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