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浅析跨文化意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
4页浅析跨文化意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 高职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应用 【论文摘 要】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积极设置教学情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语言教学模式,促进对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承载文化运用英语有效交流”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公共英语是我国绝大部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之一,可是目前中国的大学公共英语授课方式仍然是以语言知识为主线,文化内容颇少但事实证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文化传授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文化是具有独特性的,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互不相同的。
人们在语言中储存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了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后人通过语言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反之,语言及其运用均不能超越了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文化是决定某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学家拉多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而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仍然只强调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在交际中的运用能力,没有把文化意识的培养摆在应有的位置这样教学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只了解了一些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却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识辨能力;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不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因此,在教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教师也应向学生讲解相应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输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将跨文化的交际性作为教学的主导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以语言的应用及交际能力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使语言知识成为帮助他们交流的工具,使他们学有所用,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跨文化意识的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词汇教学中注意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由简入难地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在这类词语中,以表达动物的词最具代表性 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有关“owl”这个词的文化含义汉语里“猫头鹰”也称“夜猫子”,与蝙蝠一样是一种专门夜间出来活动的鸟类,由于其啼声凄厉,人们把它的叫声与灾难和死亡相联系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把猫头鹰看作智慧鸟,是智慧的象征在儿童读物和漫画集中,猫头鹰的形象是沉着、冷静、严肃、聪明习语“as wise as an owl”便是一例由于猫头鹰有夜间活动的习性,英语中owl的喻指“常熬夜的人”或“惯于夜间活动者”,这层引申义与汉语的“夜猫子”相吻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这些词、句经常使用的场合,使学生会正确使用,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2、通过日常教学渗透,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 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内容很多都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
教师应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进一步引起他们的探讨与研究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都能提供和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一单元(外研社出版)涉及到家这个概念,在学生学习文章的同时,就可以了解美国文化中人们对家的看法,并且教师可以更进一步的引申到美国人的教育观,可以和中国文化中人们对家的看法以及中国人的教育观进行比较 3、积极设置教学情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语言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背景和它所适用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幻灯机、录像机等为学生设置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结合听说法、交际法等教学法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相关的背景文化联系起来,迅速准确的选择出适合语言环境的语言 4、发挥第二课堂的平台作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能力 教学如果只注重课堂讲授,只重视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课堂应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扩展,应当作为教学工作与大学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应与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有时候,第二课堂比第一课堂的效果更好。
由于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它包涵许许多多因素,除了语言能力,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还有一些适用于任何不同的文化之间交际的习惯和技巧因此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 5、促进对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节日例如: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在学习这些节日的时候,可以一方面了解节日的起源、人们的庆祝方式等有关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它们和中国的一些节日作比较圣诞节与春节、情人节与“七夕”,鼓励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同时也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特别是那些文化影响行为的地方比如赠送礼物,西方人习惯于当面拆封欣赏;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认为当面打开礼物是很不礼貌的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化差异,转换角度思维,促进英语学习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有能力在不同文化场合下有效地与对方交流,达到互动,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要让学生“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揣摩对方的意思,这样可以大大避免将对方简单分类以及民族中心论的倾向”。
因此,文化的融入和快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中,成为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才能够从根本上起到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