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政治经济学第3章.ppt

2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2735519
  • 上传时间:2018-08-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3M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第四节 工资的本质和形式,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LOGO设计方案,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与途径,认识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内涵;了解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一般性质及在不同所有制下的特性,以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和新特点;了解工资的一般概念及在不同所有制下的经济关系实质,认识工资的各种具体形式背景资料,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 劳动力商品,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可以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存在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态资本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货币流通公式:W-G-W 资本流通公式:G-W-G,循环形式不同:,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运动目的不同:,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为买而卖,追求使用价值,为卖而买,追求交换价值本身,为了增值,使用价值是运动主体,货币(价值)是媒介,获得使用价值后运动结束价值是运动主体,商品和货币只是价值的存在形式,运动无止境资本总公式:又称资本的一般公式,是资本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运动形式。

      即:,G’=G+△G 能够带来价值增殖,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不只是商业资本所特有的运动形式,也适用于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后两者的资本运动公式如何?),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即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条件:1.“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A.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2.“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解决矛盾的关键: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二、劳动力商品,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者有完全人身自由,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劳动力的恢复、保持和延续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耗费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二、劳动力商品,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A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C,,劳动力价值 : Z = A + B + C,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 (1)包含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2)有个最低限度3) 劳动力的价值量的变化:受劳动生产力变动而呈现双重性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出超出自身以上的价值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劳动力具有双重身份,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1.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并通过市场型按劳分配等来体现2.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将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资源的关键因素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一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 二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三 资本特征与属性,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它包括人类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2.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有 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预付资本:(10+2)c+3v=15(元)产品价值:(10+2)c+3v=15(元),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预付资本:(20+4)c+3v=27(元)产品价值:(20+4)c+3v+3m=30(元)剩余价值: 30-27=3(元)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工人的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为私人、集体或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从生产资料作用看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增值)过程的区别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旧价值, 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如机器、厂房、设备、原材料等 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值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的真正 源泉来自于工人的剩余劳动。

      思考: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出现对资本划分的影响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三、资本的特征与属性,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结合,性质是带来私人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结合,由国家或集体所有,是由公有企 业占有的能带来增值的价值, 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般属性: 资本的本质:资本不是物,而是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一种社会关系,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三、资本的特征与属性,,垫支性 运动性 增值性,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一 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二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四 剩余价值规律,一、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商品价值构成:不变资本 c 、可变资本 v 和剩余价值 m z = c + v + m,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通常用 m’可来表示剩余价值率的其它表示:剩余价值率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产品/必要产品,剩余价值量取决于两个因素: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总量。

      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两个方法:一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可变资本总量,使用更多的工人; 二是提高剩余价值率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小业主”要转化为资本家,可变资本的最低限额能够保证 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足以使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一、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劳动日的绝对延长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150%,劳动日的最低限度:(1)生理界限;(2)道德界限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整个劳动日长度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在于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在于提高相关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形成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社会 劳动生产率,前 提,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单个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来获取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由于竞争,超额剩余价值会消失,而形成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举例:,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2.前者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后者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3.前者使劳动者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后者使劳动者实际上隶属于资本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概念: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进行生产的目的 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尽可能地增加对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占有 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四、剩余价值规律,1、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实质 2、决定着社会资本运行的各个环节 3、决定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发展全过程,第四节 工资的本质与形式,一 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 二 工资的形式及其变动,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一、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把劳动看成商品,不是违法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一、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是,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工资形式的劳动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商品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 转化形式但工资往往又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主要形式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计件工资:是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的形式 其他形式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 变动趋势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二、工资的形式及其变动,,某资本家纺纱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产棉纱1万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五年,价值逐渐转移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万6千元;雇佣工人50人,每人平均月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半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2)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计算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