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备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点滴想法和做法课件.ppt

89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88787561
  • 上传时间:2024-09-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8MB
  • / 8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备考备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点滴想法和做法的点滴想法和做法 高考题是高考题是《《课标课标》》、、《《考纲考纲》》、、《《课本课本》》共共 同凝结的一个综合体和最小缩影同凝结的一个综合体和最小缩影 备考过程是一个全面互动、综合备考过程是一个全面互动、综合提升的过程,是一个科学有机的整体提升的过程,是一个科学有机的整体总则:与学生产生共鸣,与高总则:与学生产生共鸣,与高考产生共鸣,做到实用、高效考产生共鸣,做到实用、高效 解析考纲,梳理常见考点解析考纲,梳理常见考点 分析高考,探寻命题规律分析高考,探寻命题规律 满足需求,确立复习内容满足需求,确立复习内容 实战备考,商榷几点拙见实战备考,商榷几点拙见 重温重温《《考纲考纲》》,确立目标和方向,确立目标和方向((1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3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4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5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6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化学化学毕竟毕竟是一门自然科学,高中化是一门自然科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是有限的,也是固定的、客观学知识点是有限的,也是固定的、客观的的、相通的、相通的,所以考题对知识点的考查,所以考题对知识点的考查只是形式和切入点不同,只是形式和切入点不同,不管如何考查不管如何考查能力,能力,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大可以以静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大可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我们挖掘了、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我们挖掘了、悟透了知识点的内涵和实质,悟透了知识点的内涵和实质,明确明确了其了其考考查查范围和要求的程度(考纲),总结范围和要求的程度(考纲),总结了科学的方法和规律,就可从容应对各了科学的方法和规律,就可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检测和考验种形式的检测和考验。

      化学原理综合题特点:化学原理综合题特点:此题高考的模式和考点相对比较集中此题高考的模式和考点相对比较集中和固定,这两年在连续重视图像的同和固定,这两年在连续重视图像的同时,对分析论述性问题要求更高时,对分析论述性问题要求更高归纳考点,明确重心和任务归纳考点,明确重心和任务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常见考点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常见考点 新课标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情有独钟,主要通过多角新课标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情有独钟,主要通过多角度挖掘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判断、推理、计算等形式出度挖掘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判断、推理、计算等形式出现从知识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从知识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比较、计算、测定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比较、计算、测定方法 及数据处理;及数据处理;②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③③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图表的分析和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图表的分析和判断;④④有关化学平衡及常数的计算及影响因素;有关化学平衡及常数的计算及影响因素;⑤⑤结合着等效平衡,进行有关物理量的比较;结合着等效平衡,进行有关物理量的比较;⑥⑥化学平衡与反应热、电化学的交叉与融合;化学平衡与反应热、电化学的交叉与融合;⑦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定;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定;⑧⑧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等。

      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等 (2)(2)电化学基础: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名称,电极反电化学基础: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和总式的书写,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以各电极应式和总式的书写,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以各电极电子转移总数相等为核心的计算,离子浓度和溶液电子转移总数相等为核心的计算,离子浓度和溶液pHpH的的计算等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关注学科间的综合3)(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K Kw w、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常数、pHpH的应用和有关计算,盐溶液酸碱性和典型试纸的应用和有关计算,盐溶液酸碱性和典型试纸的使用,溶液中各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用来进行相关的使用,溶液中各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用来进行相关事实的解释,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水和弱电解质的电事实的解释,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水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判断、应用及有关计算等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判断、应用及有关计算等 (1)(1)化学反应与热量:化学反应与热量:⊿⊿H H的符号判断、大小比较及计算,的符号判断、大小比较及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其间穿插融入:其间穿插融入: 解读高考,掌控规律和意图解读高考,掌控规律和意图 近八年新课标卷客观题考点分布和命题意图近八年新课标卷客观题考点分布和命题意图年度年度0707080809091010、、1111、、121213131414卷卷ⅠⅠ卷卷ⅡⅡ卷卷ⅠⅠ卷卷ⅡⅡ题号题号131312121010;;13139 9考点考点平平衡衡计计算算连续反连续反应体系应体系中平衡中平衡常数计常数计算算速率的影响速率的影响因素;平衡因素;平衡常数在计算常数在计算中的应用中的应用反应历程反应历程中速率、中速率、催化剂、催化剂、活化能探活化能探究究命题命题意图意图计计算算能能力力平衡常平衡常数含义数含义及计算及计算能力能力控制变量探控制变量探究法及计算究法及计算能力能力反应机理反应机理的综合探的综合探究究 近八年新课标卷主观题考点分布和命题意图近八年新课标卷主观题考点分布和命题意图年度年度07070808090910101111题号题号28282525282826(4)26(4);;28282727考点考点平衡常平衡常数表达数表达式及影式及影响因素、响因素、压强对压强对平衡的平衡的影响、影响、速率计速率计算算平衡的影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响因素及计算、平计算、平衡常数的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及在计算及在计算中的应用中的应用催化催化剂在剂在反应反应中的中的作用作用机理、机理、速率速率计算计算计算平衡常计算平衡常数及其在计数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算中的应用、平衡的影响平衡的影响因素;速率因素;速率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及控制变量探控制变量探究法究法图像解图像解析、速析、速率和平率和平衡计算,衡计算,平衡常平衡常数的影数的影响因素响因素命题命题意图意图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注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注重图像和计算,常融入反应热、盖斯定律、电化学图像和计算,常融入反应热、盖斯定律、电化学等知识。

      等知识 近八年新课标卷主观题考点分布和命题意图近八年新课标卷主观题考点分布和命题意图年度年度121213131414卷卷ⅠⅠ卷卷ⅡⅡ卷卷ⅠⅠ卷卷ⅡⅡ题号题号27272828282828282626考点考点结合图像进行结合图像进行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计算及计算中应用、及计算中应用、速率影响因素速率影响因素及大小比较和及大小比较和原因解释、平原因解释、平衡影响因素衡影响因素结合图像结合图像和盖斯定和盖斯定律分析解律分析解释外界因释外界因素对速率素对速率和平衡的和平衡的影响影响依据图表依据图表考查平衡考查平衡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及计算、及计算、平衡常数平衡常数计算、反计算、反应进程分应进程分析析图像解图像解析、平析、平衡的影衡的影响因素响因素及分析及分析解释、解释、平衡常平衡常数计算数计算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计算、的计算、平衡常数平衡常数计算、化计算、化学平衡的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图像解析图像解析命题命题意图意图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注重图像和计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注重图像和计算,常融入反应热、盖斯定律、电化学等知识算,常融入反应热、盖斯定律、电化学等知识。

      总体总体感受感受((1 1)所选素材和载体对高中生来说新颖,)所选素材和载体对高中生来说新颖, 与化学科技前沿较紧密的接轨,但与化学科技前沿较紧密的接轨,但 解题的知识和理念仍源于教材解题的知识和理念仍源于教材;;((2 2)充分联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充分联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实际,价值取向较高实际,价值取向较高;;((3 3)信息呈现方式丰富,用多种方式)信息呈现方式丰富,用多种方式 进行知识块儿重组,重视对信息进行知识块儿重组,重视对信息 的的采集、采集、提取、整合、应用的考查提取、整合、应用的考查;; ((6 6)注重对)注重对核心核心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 计算能力,淡化元素化合物可能更计算能力,淡化元素化合物可能更 多地趋向于考查学生能力多地趋向于考查学生能力,考查学生,考查学生 多元化、多角度思维能力;多元化、多角度思维能力;((5 5))增加了对分析论述能力的考查强度增加了对分析论述能力的考查强度, ,注注 重探究及过程和方法的考查重探究及过程和方法的考查;;((4 4)关注了热点话题,如绿色化学、循环经)关注了热点话题,如绿色化学、循环经 济和社会问题等,济和社会问题等,更着意更着意体现三维目标体现三维目标 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 7)课本知识只是提供解题的工具和手段,)课本知识只是提供解题的工具和手段, 提供解题的方法和规律,考题是对课提供解题的方法和规律,考题是对课 本知识的延伸、提升和升华,高于课本知识的延伸、提升和升华,高于课 本。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对课本知识的本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对课本知识的 迁移和已有知识与题中信息综合应用迁移和已有知识与题中信息综合应用 的能力;的能力; 旧大纲旧大纲旧大纲旧大纲新大纲新大纲新大纲新大纲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生对生对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自学能力;自学能力;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试题还应考试题还应考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学知识,观察、分析生学知识,观察、分析生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 ” ”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学习学习学习潜能潜能潜能潜能和和和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考生,的考生,的考生,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以能力测试为以能力测试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主导主导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全面检测全面检测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化学科命题化学科命题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发展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关注学科关注学科知识知识关注关注学生学生关注学关注学习能力习能力关注自关注自主学习主学习考查方式考查方式关注学关注学习潜能习潜能 知识考查能力考查能力考查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自学能力((1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2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能力((3 3)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学科能力学科能力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关注学科关注学科关注学习能力和方式关注学习能力和方式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必备的能力必备的能力 ((1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① ① 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再现、辨认的能力 ② ② 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有序存储的能力 ③ ③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对知识的要求对知识的要求信息呈现形式信息呈现形式信息处理的要求信息处理的要求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① ① 能够将实际问题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问题的能力② ② 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正确的的化学术语化学术语及文字、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解释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回答问题的方式回答问题的方式特别关注特别关注 ((3)化学)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与探究能力￿￿①￿￿￿①￿了解并初步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研究的一般过程,程,掌握掌握￿￿￿￿ 化学化学实验的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基本方法和技能￿￿②￿￿￿②￿在解决在解决简单化学化学问题的的过程中,运用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 ￿ 初步了解初步了解化学化学变化化规律律,并,并对化学化学现象象提出科学合提出科学合 理的理的解解释 一轮前的整体规划一轮前的整体规划复习内容的确定除了依据:复习内容的确定除了依据:《《考纲考纲》》的具体要求的具体要求学生答题暴露出的问题学生答题暴露出的问题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及分析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及分析还要关注:还要关注:高考需要高考需要学生需要学生需要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共性问题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共性问题为:((1 1)读题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抓关键词、句))读题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抓关键词、句)((2 2)实验设计思想有待培养)实验设计思想有待培养((3 3)对题目的实质内容理解不准确)对题目的实质内容理解不准确((4 4)化学基本功有待加强()化学基本功有待加强(公式掌握公式掌握、、原理应用原理应用、、 切入点选取切入点选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等)((5 5)计算能力有待提升)计算能力有待提升((6 6)有效数字的概念有待加深)有效数字的概念有待加深((7 7)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大幅度提升。

      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大幅度提升 这些很多都是考纲特别强调的这些很多都是考纲特别强调的 总体总体策略策略一轮复习:一轮复习:以章节以章节或知识逻辑关系或知识逻辑关系为主线,为主线,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能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能力一步到位,滚动复习,不留死角,加强基础训到位,滚动复习,不留死角,加强基础训练和练和模模块训练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以专题模块为主线,构架知识以专题模块为主线,构架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点全覆盖,加强综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点全覆盖,加强综合训练三轮复习:三轮复习:以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主线,以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主线,强化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地强化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地毯式搜索,查缺补漏,加强模拟性综合训毯式搜索,查缺补漏,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 从从“加强基础训练加强基础训练”到到“加强综合加强综合训练训练”再到再到“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是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础,,后者是前者的总结和综合,三轮复后者是前者的总结和综合,三轮复习是一个统一体。

      习是一个统一体 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是有一定区别的,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是有一定区别的,二者承载的功能不同二者承载的功能不同 一轮一轮是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是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使使知识点尤其是知识点尤其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做到做到稳、准、全、熟,不留死角,使知识稳、准、全、熟,不留死角,使知识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将相关知识融为一体,增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将相关知识融为一体,增强知识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更大程度的体现学科内强知识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更大程度的体现学科内的综合,的综合,形成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形成学科知识体系一个整体的框架,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和网络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内涵充分拓展,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内涵充分拓展,而外延慎重把关,同时也在深入强化基础知识的同而外延慎重把关,同时也在深入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能力时提升学生能力切实切实把握好复习的进度、难度、把握好复习的进度、难度、广度、厚度这四个度,广度、厚度这四个度,内容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不一定就是要求快、难、广、厚,而是要把握好这不一定就是要求快、难、广、厚,而是要把握好这个度。

      个度以便能合理过渡到二轮复习备考以便能合理过渡到二轮复习备考过程中切过程中切忌冒进,必须注重细节,踏实备考,备考无捷径,忌冒进,必须注重细节,踏实备考,备考无捷径,备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可以超越但不能跨备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可以超越但不能跨越 以上也就是我们复习的切入点和关注点,只以上也就是我们复习的切入点和关注点,只要用合适合理的反应和载体将知识和能力融要用合适合理的反应和载体将知识和能力融入其中,就能达到好的备考效果!入其中,就能达到好的备考效果! 一轮复习内容设置:一轮复习内容设置: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及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及影响因素(2 2课时)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 1课时)课时)化学反应方向和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及移动(化学反应方向和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及移动(2 2课时)课时)等效平衡(等效平衡(2 2课时)课时)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3 3课时)课时)一轮偏重知识的全面性,全方位扫描,二轮偏一轮偏重知识的全面性,全方位扫描,二轮偏重知识的生成性,深刻诠释知识的迁移性、逻重知识的生成性,深刻诠释知识的迁移性、逻辑性、信息的采集、挖掘、整合、综合应用。

      辑性、信息的采集、挖掘、整合、综合应用新载体、新背景的频繁呈现的必然结果新载体、新背景的频繁呈现的必然结果 而二轮复习是有明确目的、明确任务、而二轮复习是有明确目的、明确任务、明确内容的专项综合训练,着重体现明确内容的专项综合训练,着重体现““专专””字旨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字旨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总结规律、归纳方法、体现思维过程,总结规律、归纳方法、体现思维过程,则要求训练中,将难度、高度、广度、则要求训练中,将难度、高度、广度、深度提升到极致深度提升到极致 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一个延续和提升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一个延续和提升二轮复习承载的责任和功能更大二轮复二轮复习承载的责任和功能更大二轮复习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轮次,习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轮次,是提升学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关键一步我心里的关键一步我心里一直认为,二轮复习的效果可能直接决定一直认为,二轮复习的效果可能直接决定着一个考生高考的成败着一个考生高考的成败 二轮复习在二轮复习在最大最大程度程度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同的同时时,,如何如何解决答题失分点,最大程度的提升能解决答题失分点,最大程度的提升能力力是高效复习的关键是高效复习的关键。

      当然也要兼顾基本知识当然也要兼顾基本知识点掌握的面、程度和熟练度,但这不是重点了,点掌握的面、程度和熟练度,但这不是重点了,实在不行,就先往前走,缺什么补什么,也即:实在不行,就先往前走,缺什么补什么,也即:不是凑齐工具解决问题,而是先有难题再找工不是凑齐工具解决问题,而是先有难题再找工具;具;复习复习中中还必须强调的一个原则是还必须强调的一个原则是抓落实抓落实和滚动和滚动复习复习,知识点要落实,能力要落实,关键是得,知识点要落实,能力要落实,关键是得分要落实,最好的办法我就是勤练多写,分要落实,最好的办法我就是勤练多写,及时及时总结,不断落实,总结,不断落实,高考分是写出来的!高考分是写出来的! 二轮专题设置:二轮专题设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速率和平衡计算速率和平衡计算等效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等效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常数的综合应用化学平衡常数的综合应用速率和平衡图像速率和平衡图像将分析、解释、论述穿插其中将分析、解释、论述穿插其中 一轮复习重单点突破贯通,二轮复习重多点联动一轮复习重单点突破贯通,二轮复习重多点联动单点突破可以全方位放大某个重要知识点,使之单点突破可以全方位放大某个重要知识点,使之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获得突破和提升;多点联动,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获得突破和提升;多点联动,可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和整体性,更有效的提升能可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和整体性,更有效的提升能力和应试技巧。

      力和应试技巧 复习化学平衡影响因素时,有关复习化学平衡影响因素时,有关v v~~t t图象的图象的处理,一轮复习可利用学案罗列各种图像供处理,一轮复习可利用学案罗列各种图像供学生分析:改变的外界因素种类及变化形式、学生分析:改变的外界因素种类及变化形式、平衡移动方向、对应反应的特点(左右两边平衡移动方向、对应反应的特点(左右两边气体分子数大小、气体分子数大小、△△H符号)、相关物理量的符号)、相关物理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用变化在此基础上用1 1课时进行:课时进行: v v~~t t图象的单点突破,其能揭示出:图象的单点突破,其能揭示出:((2 2)速率为某一时间段的)速率为某一时间段的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3 3)所改变的外界因素及反应特点)所改变的外界因素及反应特点((4 4)外界因素改变的趋势(增大或减小))外界因素改变的趋势(增大或减小)((5 5)曲线斜率解释单位时间内速率变化的大小)曲线斜率解释单位时间内速率变化的大小((6 6)阴影部分面积为相应物质浓度变化)阴影部分面积为相应物质浓度变化((1 1)正逆反应速率均取正值)正逆反应速率均取正值 ((7 7)任何一个平衡状态的)任何一个平衡状态的v v正=正=v v逆>逆>0 0,解释,解释 平衡本质且为动态平衡。

      平衡本质且为动态平衡8 8)改变条件,建立新平衡)改变条件,建立新平衡 时,平衡速率介于改变条时,平衡速率介于改变条 件时的即时速率和起始平件时的即时速率和起始平 衡速率之间,揭示勒夏特衡速率之间,揭示勒夏特 列原理,即平衡移动是减列原理,即平衡移动是减 弱而非抵消条件的改变弱而非抵消条件的改变9 9)能揭示平衡移动的方向能揭示平衡移动的方向1010)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表观上整个反应)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表观上整个反应 速率为速率为0 0,但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均不为,但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均不为0 0 二轮复习进一步多点联动(二轮复习进一步多点联动(1课时):课时):定温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定温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后,分别改变下列条件:达到平衡后,分别改变下列条件:①①再充入再充入1 mol N2;;②②再充入再充入1 mol NH3 ;;③③再充入再充入1 mol N2和和3 mol H2画出相应的画出相应的v~~t图 定温定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定温定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达到平衡后,分别改变下列条件:达到平衡后,分别改变下列条件:①①再充入再充入1 mol N2;;②②再充入再充入1 mol NH3 ;;③③再充入再充入1 mol N2和和3 mol H2画出相应的画出相应的v~~t图进一步概括影响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及联系进一步概括影响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及联系等效平衡等效平衡 673 K,,30 MPa下下,,在在密密闭闭容容器器中中充充入入一一定定量量的的X、、Y,,发发生生反反应应::X(g)+2Y(g) 2Z(g),,n(Z)和和n(X)随随时时间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间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点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点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B.d点和点和e点的点的n(Z)不相等不相等 C.d点的反应速率大于点的反应速率大于e点的反应速率点的反应速率D.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容积缩小到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容积缩小到一半,反应至一半,反应至t1时刻,时刻,c(Y)比图中的比图中的d点大点大 结合图像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含义,整体速率结合图像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含义,整体速率和单向速率的差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和单向速率的差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及平衡移动特点的综合体现。

      及平衡移动特点的综合体现 【【12年年27】】((4))COCl2的分解反应为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Cl2(g)+ CO(g) △△H=+108 kJ·mol-1反应体系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体系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到到14min的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示出):④④比较产物比较产物CO在在2-3min、、5-6min和和12-13min时平均反时平均反应速率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表示]的的大小大小___;;⑤⑤比较反应物比较反应物COCl2在在5-6min和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__ v(15-16)(填(填“<<”、、“>>”或或“=”),原因是),原因是_______要求:要求:把控图象全局,并将反应速率的含义(把控图象全局,并将反应速率的含义(△△c/t)、外界因素对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对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综合应用,分析取证,方可正确作答。

      影响综合应用,分析取证,方可正确作答可进一步提升为比较各平衡时段用同一物质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大小关系,即可可进一步提升为比较各平衡时段用同一物质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大小关系,即可考查图像解析,联系影响速率因素考查图像解析,联系影响速率因素 某某密密闭闭容容器器中中充充入入N2、、H2(物物质质的的量量之之比比为为1∶∶3),,在在一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达达到到平平衡衡后后只只改改变变反反应应的的一一个个条条件件,,测测得得容容器器中中物物质质的的浓浓度度、、反反应应速速率率随随时时间间变变化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 . 20 s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升高温度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升高温度C. .0~~10 s间,反应速率为间,反应速率为v(NH3)==0.4 mol·L--1·s--1 D. .40~~50 s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将速率和平将速率和平衡常数计算、衡常数计算、影响速率和影响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平衡的因素融入一题融入一题 问题设置问题设置也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问题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问题设置设置都在讲究都在讲究有驱动性、有效性、针对有驱动性、有效性、针对性、探究性,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性、探究性,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欲望问题的提出的方式是否需有一定问题的提出的方式是否需有一定区别?一轮复习更注重平面知识,设置区别?一轮复习更注重平面知识,设置问题可直观明了,使学生摸得着,梯度问题可直观明了,使学生摸得着,梯度可小一些;二轮复习注重纵深知识,跨可小一些;二轮复习注重纵深知识,跨度和综合性尽可能加大,达到高大上度和综合性尽可能加大,达到高大上 复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一轮复习可先提问:复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一轮复习可先提问: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再给出反应: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再给出反应:2A(g)++B(s) C(g)++D(g) △△H>>0,,问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哪些?加快正反应速率的措施问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哪些?加快正反应速率的措施又有哪些?又有哪些?一轮重梯度,二轮重跨度,有高度一轮重梯度,二轮重跨度,有高度将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微观理论模型解释原因;固将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微观理论模型解释原因;固体物质的处理;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体物质的处理;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揉到一起甚至再添加数据信息还可将速率计算融系揉到一起甚至再添加数据信息还可将速率计算融入其中。

      入其中1 1课时)课时) 二轮复习时,是否可设计如下的提问方式:二轮复习时,是否可设计如下的提问方式:(1(1课时)课时)法一:上述反应,使逆反应速率加快,同时平衡正向法一:上述反应,使逆反应速率加快,同时平衡正向 移动的措施有哪些?移动的措施有哪些?法二:设计实验,测定法二:设计实验,测定Zn和稀硫酸制和稀硫酸制H2的速率 欲加快该反应的速率,有哪些措施?欲加快该反应的速率,有哪些措施?重视课本知识!重视课本知识!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2)实验室中现有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等4种溶液,种溶液,可与实验中可与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溶液起相 似作用的是似作用的是 (填化学式)填化学式)3)要要加加快快上上述述实实验验中中气气体体产产生生的的速速率率,,还还可可采采取取的的措措施施有有 。

      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个盛有过量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体所需时间实验实验混合溶液混合溶液ABCDEF4mol/LH2SO4/mL30V1V2V3V4V5饱和饱和CuSO4溶液溶液/mL00.52.55V620H2O/mLV7V8V9V10100①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②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一轮复习重分类,二轮复习重汇总一轮复习重分类,二轮复习重汇总将同一考点的不同考查方式分门别类,逐类将同一考点的不同考查方式分门别类,逐类总结各种题型的突破口和解题思路,而后再总结各种题型的突破口和解题思路,而后再进行总体归纳,揭示万变归一,就是同一知进行总体归纳,揭示万变归一,就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应用方式,是否使复习线条更清识点的不同应用方式,是否使复习线条更清晰,复习更高效晰,复习更高效 如等效平衡的复习,一、二轮复习均可用如等效平衡的复习,一、二轮复习均可用1 1课时完成下列内容课时完成下列内容 限定终态,探寻始态限定终态,探寻始态定温定容条件下,起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定温定容条件下,起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和1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为的体积分数为a,,O2的转化率为的转化率为85%相同条件下,若起始只向该相同条件下,若起始只向该容器中加入容器中加入SO3,达到平衡时,,达到平衡时, SO2的体积分数仍为的体积分数仍为a,则所加,则所加SO3的物质的量及其转化率分别为的物质的量及其转化率分别为A.200 mol 85% B.200 mol 15%C.100 mol 85% D.100 mol 15%等效平衡为平衡等效,相同条件下,同一反等效平衡为平衡等效,相同条件下,同一反应从正逆两个方向建立同一平衡状态,所加应从正逆两个方向建立同一平衡状态,所加物质转化率之和为物质转化率之和为1.1. 相相同同温温度度下下,,四四个个容容积积相相同同的的恒恒容容密密闭闭容容器器中中,,进进行行可可逆逆反反应应::2A(g)+B(g) 3C(g) +2D(g),,起起始始加加入入的的A、、B的的物物质质的的量量如如下下表表。

      在在相相同同温温度度下下建建立立平平衡衡,,A或或B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容器容器甲甲乙乙丙丙丁丁A的物质的的物质的量量/mol2121B的物质的的物质的量量/mol1122A.A的转化率:甲<丙<乙<丁的转化率:甲<丙<乙<丁 B.A的转化率:甲<乙<丙<丁的转化率:甲<乙<丙<丁 C.A的转化率:甲<丙=乙<丁的转化率:甲<丙=乙<丁 D.B的转化率:甲>丙>乙>丁的转化率:甲>丙>乙>丁定温定压下,改变起始加入量时,转化率比较定温定压下,改变起始加入量时,转化率比较可通过两次改变可通过两次改变固定始态,对比终态固定始态,对比终态 一一定定温温度度下下,,在在密密闭闭容容器器中中充充入入0.5 mol I2(g)和和0.5 mol H2,,反反应应::H2(g)+I2(g) 2HI(g)平平衡衡时时生生成成0.6 mol HI保保持持温温度度和和体体积积不不变变,,若若再再充充入入0.15 mol H2,达到新平衡后,,达到新平衡后,HI的物质的量可能为的物质的量可能为A.0.6 mol B.0.68 mol C.0.78 mol D.1.0 mol改变多反应物中单一物质加入量,被加入的改变多反应物中单一物质加入量,被加入的物质转化率减小,其他物质转化率增大。

      物质转化率减小,其他物质转化率增大改变始态单一物质,对比终态改变始态单一物质,对比终态 T ℃时时,,将将3.0 mol M和和2.5 mol N混混合合于于2.0 L恒恒容容密密闭闭容容器器中中,,发发生生反反应应 3M (g)+N (g) xP (g)+2Q (g),,5min达达到到平平衡衡时时,,已已知知M的的转转化化率率为为50%,,P的的反反应应速速率率为为0.15 mol·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的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的 标志标志 B.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原来的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原来的2倍倍C.再充入再充入3.0 mol M和和2.5 mol N,达平衡,达平衡Q体积分数减小体积分数减小 D.方程式中方程式中x=2综合考查速率和平衡计算、等效平衡,兼有滚动综合考查速率和平衡计算、等效平衡,兼有滚动复习的作用复习的作用等比例改变始态物质,对比终态等比例改变始态物质,对比终态 等效平衡等效平衡始态始态终态终态参照平衡参照平衡ⅠⅠ一定条件下加一定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物质入一定量物质再次平衡,平衡再次平衡,平衡ⅡⅡ同条件改变物质加同条件改变物质加入量入量抓条件、看特点、比参照、抓条件、看特点、比参照、定改变、断移动、比大小定改变、断移动、比大小比较转化率、浓度、体比较转化率、浓度、体积分数、反应热、平衡积分数、反应热、平衡常数等的大小和定量关常数等的大小和定量关系系一定条件下一定条件下加入一定量加入一定量物质物质参照平衡参照平衡ⅠⅠ相同条件下改相同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量变起始加入量的方式的方式建立平衡建立平衡ⅡⅡ体积分数或转化率相等体积分数或转化率相等抓条件、看特点、抓条件、看特点、做转化、比参照、做转化、比参照、定结论定结论 二轮复习时,在上述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强二轮复习时,在上述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解决等效平衡的方法即可。

      化解决等效平衡的方法即可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 2E(g),若开始时只充入,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E气体,气体,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增大了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增大了20%;若开;若开始时只充入了始时只充入了3molM和和1molN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时M的转化率为的转化率为A.<<60% B.=40% C.<<40% D.>>60%三次改变解决等效平衡中相关物理量比较三次改变解决等效平衡中相关物理量比较改变反应方向、不等比例改变始态所有物质改变反应方向、不等比例改变始态所有物质 提升训练提升训练((13年检二)年检二)1、、一定条件下,将一定条件下,将C(s)和和H2O(g)反应,能生成反应,能生成CO2和和H2将C(s)和和H2O(g)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2H2O(g) CO2(g)+2H2(g),其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其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容容器器容积容积/L温度温度/℃起始量起始量/mol平衡量平衡量/mol平衡平衡所需时间所需时间/minC(s)H2O((g))H2(g)甲甲2T1243.28乙乙1T2121.23③③丙容器的容积为丙容器的容积为1 L,,T2 ℃时,起始充入时,起始充入 a mol CO2和和b mol H2(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转化率大于的转化率大于H2的转化率,则的转化率,则 的值需满足的条件为的值需满足的条件为 ;;④④T1 ℃时,将时,将C(s)、、H2O(g)、、CO2(g)和和H2(g)按下列配比充入容按下列配比充入容积为积为1 L的丁容器中,达到平衡时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完的丁容器中,达到平衡时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完全相同的是全相同的是 (填选项字母)。

      填选项字母)A..0.6 mol、、1.0 mol、、0.5 mol、、1.0 molB..0.6 mol、、2.0 mol、、 0 mol、、 0 molC..1.0 mol、、2.0 mol、、1.0 mol、、2.0 molD..0.25 mol、、0.5 mol、、0.75 mol、、1.5 mol 2、、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X(g)和和1 mol Y(g),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反应3X(g)+Y(g) 2M(g)+nN(g),,达平衡达平衡时时,,X的体积的体积分数为分数为a%若在同一温度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若在同一温度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的是6 mol X(g)和和2 mol Y(g),反应达平衡时,反应达平衡时X的体的体积分数为积分数为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若n<<2,则,则a<<b B.若若n>>2,则,则a=b C.若若n=2,则,则a>>b D.若若n>>2,则,则a<<b 通过综合训练进行提升,同时可对比不同反应特通过综合训练进行提升,同时可对比不同反应特点的可逆反应建立等效平衡的规律和研究方法。

      点的可逆反应建立等效平衡的规律和研究方法 3、、在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 SO2(g)++O2(g) 2 SO3(g) △△H=-=-196 kJ/mol起始投入反起始投入反应物和平衡时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应物和平衡时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容器容器投料量投料量转化率转化率c(SO3)能量变化能量变化O2体积分数体积分数甲甲2 mol SO2和和1 mol O2α1c1放出放出Q1kJ热量热量V1%乙乙4 mol SO3α2c2吸收吸收Q2kJ热量热量V2%丙丙4 mol SO2和和2 mol O2α3c3放出放出Q3kJ热量热量V3%请判断请判断(用(用“>>”、、“<<”或或“==”填空)填空)(1)Q1+Q2 196;;(2)Q2+Q3 392;;(3)2Q1 Q3;; (4)c2 c3;; (5)2c1 c2;; (6)2c1 c3;; (7)2α1 α3;;(8)α1+α2 1;; (9)α2+α3 1 (10)α1 α3;; (11) V1% V2% (12) 2V1% V2% (13) V2% V3% (14)达到平衡的时间:达到平衡的时间:t甲甲 t丙丙。

      15)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平衡常数的关系为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平衡常数的关系为 ;; 一轮重类比,二轮重提升一轮重类比,二轮重提升比其差异,取其共性,进行类比,会使知识的比其差异,取其共性,进行类比,会使知识的逻辑性更强,衔接性更好,还可逻辑性更强,衔接性更好,还可多角度归纳某多角度归纳某个核心知识点,个核心知识点,同时可以有效地摒弃错误的思同时可以有效地摒弃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定式,为提升做足准备,复习效果更维方式和定式,为提升做足准备,复习效果更高如:平衡标志的判断,可对六类常见的反应进如:平衡标志的判断,可对六类常见的反应进行类比行类比 ①①3C(s) ++2Fe2O3(s) 4Fe(s) ++3CO2(g) △△H>>0②②3CO(g) ++Fe2O3(s) 2Fe(s) ++3CO2(g) △△H<<0③③C(s) ++ H2O(g) CO(g) ++H2(g) △△H>>0④④2NO2(g) 2NO(g) ++O2(g) △△H>>0⑤⑤H2(g) ++I2(g) 2HI(g) △△H>>0⑥⑥CO (g) ++H2O(g) CO2(g)++H2(g) △△H>>0六种特点的反应六种特点的反应 ①① 3C(s) ++2Fe2O3(s) 4Fe(s) ++3CO2(g) △△H>>0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态的是(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气体压强不再改变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D.固体颜色不再改变.固体颜色不再改变 E..CO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F.. CO2的浓度不再改变的浓度不再改变G.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H.每生成.每生成4 mol Fe,同时生成,同时生成3 mol C ②②3CO(g) ++Fe2O3(s) 2Fe(s) ++3CO2(g) △△H<<0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态的是(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气体压强不再改变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D.固体颜色不再改变.固体颜色不再改变 E..CO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F.. CO2的浓度不再改变的浓度不再改变G.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H..CO和和CO2浓度之比为浓度之比为1:1 ③③C(s) ++ H2O(g) CO(g) ++H2(g) △△H>>0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态的是(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气体压强不再改变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D.每生成.每生成1 mol CO,同时断裂,同时断裂2 mol H—O键键E..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F.. CO的浓度不再改变的浓度不再改变G.. H2O(g) 与与CO浓度之比为浓度之比为1:1 ④④2NO2(g) 2NO(g) ++O2(g) △△H>>0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态的是(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气体压强不再改变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D.每生成.每生成2 mol NO,同时,同时1 mol O2E..NO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F.. NO的浓度不再改变的浓度不再改变G.. 气体颜色不再改变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⑤⑤H2(g) ++I2(g) 2HI(g) △△H>>0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状态的是(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气体压强不再改变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D.每断裂.每断裂2 mol I—I键,同时断裂键,同时断裂1 mol H—I键键E..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F.. HI的浓度不再改变的浓度不再改变G.气体颜色不再改变.气体颜色不再改变H ..H2、、 I2、、HI浓度之比为浓度之比为1:1:2 ⑥⑥CO (g) ++H2O(g) CO2(g)++H2(g) △△H>>0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态的是(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气体压强不再改变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D.每断裂.每断裂2 mol H—O键,同时断裂键,同时断裂1 mol H—H键键E..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F.. CO的浓度不再改变的浓度不再改变G..H2O、、 CO2、、H2浓度之比为浓度之比为1:1:1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抓住条件、分析特点、关注状态、抓住条件、分析特点、关注状态、应用公式、左顾右盼应用公式、左顾右盼巩固训练:可将条件改为定温定压,巩固训练:可将条件改为定温定压,并将其中的选项:压强不变改为体积并将其中的选项:压强不变改为体积不变。

      不变二轮复习可穿插入其他题目训练中,旁敲二轮复习可穿插入其他题目训练中,旁敲侧击即可: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对上述侧击即可: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对上述六个反应的影响?或增大反应物转化率的六个反应的影响?或增大反应物转化率的措施有哪些?措施有哪些?训练分析论述能力训练分析论述能力 一轮重细化,二轮重强化一轮重细化,二轮重强化一轮复习应将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各个层面挖掘一轮复习应将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各个层面挖掘全面、透彻,做到稳、熟、全,有利于二轮复全面、透彻,做到稳、熟、全,有利于二轮复习中的知识生成、迁移、跳跃和思维的创造性,习中的知识生成、迁移、跳跃和思维的创造性,有利于突破难点一轮复习的素材来源可直面有利于突破难点一轮复习的素材来源可直面高考题,或截取高考题部分设问;二轮复习可高考题,或截取高考题部分设问;二轮复习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拓展高考题,升华高考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拓展高考题,升华高考题二者相辅相成,达到强化主干和核心知识的目二者相辅相成,达到强化主干和核心知识的目的如:平衡常数的复习时,一轮复习中可细化到:如:平衡常数的复习时,一轮复习中可细化到: 【目标】【目标】1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理解化学平衡常数K K、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 (K Ka a、、K Kb b 、、K Kw)w)、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常数K Kspsp的含义,会书写相的含义,会书写相应的表达式。

      应的表达式2 2、能应用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应用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计算计算 一、一、平衡常数含义平衡常数含义T T ℃℃时,时,反应反应a a A A(g)+ (g)+ b b B B(g) (g) c c C C(g)+(g)+d d D D(s)(s),,达到平衡时,达到平衡时,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联系:联系:1 1、如、如CHCH3 3COOH COOH ⇌⇌ CH CH3 3COOCOO- -+ H+ H+ +,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 2 2、、K Kw w 的数学表达式是的数学表达式是K Kw w= = 3 3、、Fe(OH)Fe(OH)3 3(s) (s) ⇌⇌ Fe Fe3+3+( (aqaq)+)+ 3OH3OH- -( (aqaq), ), 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常数 小结:平衡常数均为在一定温度下,生成物平衡浓度小结:平衡常数均为在一定温度下,生成物平衡浓度的计量数次方的乘积比反应物平衡浓度的计量数次方的计量数次方的乘积比反应物平衡浓度的计量数次方的乘积。

      的乘积注意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规则:平衡状态、代入物注意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规则:平衡状态、代入物质的质的类别及物理量类别及物理量、指数的书写位置指数的书写位置 概念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概念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 1)平衡常数不变的状态一定是平衡状态平衡常数不变的状态一定是平衡状态2 2)反应)反应aAaA(g)(g)++bBbB(g) (g) eEeE(g)(g)++dDdD(s)(s),, 不变的状态一定是平衡状态不变的状态一定是平衡状态3 3)某可逆反应,若平衡常数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某可逆反应,若平衡常数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温度一定升高温度一定升高4 4)某可逆反应,若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增大某可逆反应,若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增大5 5)某可逆反应,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一定增大,平)某可逆反应,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一定增大,平 衡一定正向移动衡一定正向移动6 6)某可逆反应,若平衡常数增大,反应物转化率一定)某可逆反应,若平衡常数增大,反应物转化率一定 增大。

      增大  说明:平衡常数是平衡状态的一个固有特征,表示各说明:平衡常数是平衡状态的一个固有特征,表示各物质平衡浓度关系,物质平衡浓度关系,某反应的平衡常数某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只与温度有关,与起始用量和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与起始用量和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二、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二、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09年安徽)年安徽)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 1/2N2(g)++CO2(g) ΔH==--373.4 kJ·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三、相同温度,反应的书写方式与平衡常数的关系三、相同温度,反应的书写方式与平衡常数的关系T T ℃℃时时,,进行下表中各反应,填写表中空白:进行下表中各反应,填写表中空白: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常数表达式N2 + 3H2 ⇌ ⇌ 2NH3K1=1/2N2 +3/2 H2 ⇌ ⇌ NH3K2=2NH3 ⇌ ⇌ N2 + 3H2K3=K1 、、K2 、、K3间的相互关系为间的相互关系为小结:相同温度下,某小结:相同温度下,某个可逆反应,若书写方式不个可逆反应,若书写方式不同同,,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且有相应的定量关系,因此平不同,且有相应的定量关系,因此平衡常数是联系同一反应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平衡状态的衡常数是联系同一反应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平衡状态的桥梁桥梁。

      四、平衡常数的计算四、平衡常数的计算((10年山东)年山东)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发生反应 2HI(g) H2(g) + I2(g) ,, 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该温度下,该温度下,H2(g) + I2 (g) 2HI(g)的平衡常数的平衡常数K== 64K==641n(H2)/mol2t/min0.10 正、逆反应的平正、逆反应的平 衡常数互为倒数衡常数互为倒数 五、平衡常数在计算中的应用五、平衡常数在计算中的应用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2(g)+1/2 X2(g) HX(g)的的平衡常数为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的HX(g)通入体积为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于 A. 5% B. 17% C. 25% D.33%应用平衡常数,利用三行式法可计算转化率,应用平衡常数,利用三行式法可计算转化率,注意不同书写方式的平衡常数的转化关系。

      注意不同书写方式的平衡常数的转化关系 五、平衡常数在计算中的应用五、平衡常数在计算中的应用((08年宁夏)年宁夏) 已知可逆反应:已知可逆反应: M(g) + N(g) P(g) + Q(g) ∆H>>0,, 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mol/L,,c(N)=2.4 mol/L,, 达到平衡后,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的转化率为为60%,此时%,此时N的转化率为的转化率为 ;;((2)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M)= 4 mol/L,,c(N)=a mol/L,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达到平衡后,c(P)=2 mol/L,则,则 a = 25%6K 是联系是联系同温同温下两个不同平衡状态的下两个不同平衡状态的桥梁桥梁 六六、判断反应放热或吸热、判断反应放热或吸热[△△H<(或>)<(或>)0]已知:已知:CO(g)++H2O(g) H2(g) ++CO2(g),,该反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如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如下下表:表:上述正反应是上述正反应是 (填(填“放热放热”或或“吸热吸热”)反)反应。

      应温度温度/℃400500800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9.9491强化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强化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八、平衡常数在定性与定量交叉时的重要作用八、平衡常数在定性与定量交叉时的重要作用一定温度下,向某真空密闭容器中投入碳酸钙,发生反应一定温度下,向某真空密闭容器中投入碳酸钙,发生反应: CaCO3(s) CaO(s) + CO2 (g) 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 的一半,反应再次达平衡时,的一半,反应再次达平衡时, CO2 的浓度的浓度 A. 减小减小 B. 不变不变 C. 增大为原来的增大为原来的2倍倍 D. 比原来大,但比原来的比原来大,但比原来的2倍小倍小B 在解决定性化的平衡问题时,平衡常数可代在解决定性化的平衡问题时,平衡常数可代替勒夏特列原理解决问题,更清晰明确替勒夏特列原理解决问题,更清晰明确 在一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在一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CO2 (g) + H2(g) CO(g) + H2O(g) ,, 不同温度不同温度T 下的平衡常数下的平衡常数 K 如下表所示:如下表所示:((1)该反应为)该反应为 反应(填反应(填“放热放热” 或或 “吸热吸热”)。

      2)在)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在某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时发生上述反应,在某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 为:为: c(CO2)==2 mol/L 、、 c(H2)==1.5 mol/L 、、 c(CO)==1 mol/L 、、 c(H2O)==3 mol/L 试分析:试分析: ①①此时刻是否为化学平衡状态?说明理由此时刻是否为化学平衡状态?说明理由 ②②若此时刻不是平衡状态,反应向若此时刻不是平衡状态,反应向 (填(填“正反应正反应” 或或 “逆反应逆反应”)方向移动才能到达平衡状态方向移动才能到达平衡状态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吸热吸热逆反应逆反应通过比较通过比较Q与与K,,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及移动方向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及移动方向 进而进而总结:化学平衡常数是联系同一个反应总结:化学平衡常数是联系同一个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桥梁,是定量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桥梁,是定量分析某个可逆反应的核心和纽带,是定性问分析某个可逆反应的核心和纽带,是定性问题不能定性分析时的抓手。

      题不能定性分析时的抓手到二轮复习时,可进一步强化:到二轮复习时,可进一步强化:何时利用平衡常数(何时利用平衡常数(K K)应该是学生的一个困惑点,)应该是学生的一个困惑点,除了常规的利用平衡常数计算转化率、起终态的浓度、除了常规的利用平衡常数计算转化率、起终态的浓度、变化量等外,一般当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发生矛盾时,变化量等外,一般当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发生矛盾时,K K必须出场,平衡常数比勒夏特列原理更有说服力必须出场,平衡常数比勒夏特列原理更有说服力 1414年检一年检一2222题:题:T T ℃ ℃时,在容积为时,在容积为0.5 L0.5 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m m A(g)+A(g)+n n B(g) B(g) p p C(g) + C(g) +q q D (s) D (s)  H H<<0 0( (m m、、n n、、p p、、q q为最简整数比为最简整数比) )A A、、B B、、C C、、D D的物质的量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变化如图1 1所示5)5)))T T ℃ ℃时,容积为时,容积为1L1L的容器中,起始时充入的容器中,起始时充入0.2 mol 0.2 mol A A 、、0.4 mol B 0.4 mol B 、、0.3 mol C 0.3 mol C 、、0.5 mol D0.5 mol D,此时,此时v v( (正正) ) v v( (逆逆) )(填(填““>>””、、““==””或或““<<””),判断的依据),判断的依据是是 。

      【【2013上海上海20.】】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 △△H=-=- Q kJ/mol(Q >>0)达到平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产物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消耗﹕n(C)消耗消耗=1﹕1C.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移动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B和和1molC,达到平衡,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时放出热量Q 【【12年江苏年江苏14. 】温度为】温度为T时,向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 / s 0 50 150250 350n(PCl3) / mol00. 16 0. 190. 20 0.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在前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的平均速率v(PCl3)= 0. 0032 mol·L-1·s-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0. 11 mol·L-1,则反应的,则反应的△△H<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 0 mol PCl5、、0. 20 mol PCl3 和和0. 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正)>v(逆逆)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0 mol PCl3 和和2. 0 mol Cl2,达到平衡时,,达到平衡时,PCl3 的转化率小于的转化率小于80% 创新:创新:【【14年一模年一模27】】((5)钛铁矿转化为粗)钛铁矿转化为粗TiO2也可以通过湿法完成:先也可以通过湿法完成:先用浓用浓H2SO4溶解,将钛铁矿转化为溶解,将钛铁矿转化为 TiO2+,然后使其水解得到粗,然后使其水解得到粗TiO2。

      用酸清用酸清 洗可除去粗洗可除去粗TiO2中的中的Fe(OH)3杂质已知已知25 ℃时,时,Ksp[Fe(OH)3]==2.79×10--39,该温度下,该温度下反应反应Fe(OH)3(s)++3H++(aq) Fe3++(aq)++3H2O(l)的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________ 方法演变迁移:方法演变迁移:( (2003年全国)年全国)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A(g) + + B(g) 2C(g),, 达到平衡时,达到平衡时,A、、B和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 和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 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 均减半均减半 B. 均加倍均加倍 C. 均增加均增加1mol D. 均减少均减少1mol C可用两次改变、亦可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对比可用两次改变、亦可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对比解决此题解决此题 变形:变形: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某温度下,在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A(g) + + B(g) 2C(g),, 达到平衡时,达到平衡时,A、、B和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 和和4mol。

      保持温度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保持温度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 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 均减半均减半 B. 均加倍均加倍 C. 均增加均增加1mol D. 均减少均减少1mol B C 平衡常数表达式及计算平衡常数表达式及计算用用K K值变化判断反应的反应热值变化判断反应的反应热应用应用K K解决有关判断、推理、计算等问题解决有关判断、推理、计算等问题判断某时刻反应是否达平衡及移动方向判断某时刻反应是否达平衡及移动方向通过图像、图表等多种形式采集信息进行上述问通过图像、图表等多种形式采集信息进行上述问题解答题解答平衡常数考查切入点:平衡常数考查切入点: 一轮重题型提炼,二轮重知识的应用和方法规一轮重题型提炼,二轮重知识的应用和方法规律的归纳律的归纳如:图像问题如:图像问题 备考无定法,适合即高招备考无定法,适合即高招仅供商榷,不妥之处,恳请指正!仅供商榷,不妥之处,恳请指正!谢谢!谢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