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函数概念的教学反思定义.pdf
4页函数概念的教学反思东营市实验中学程丽丽公开课比赛,过去有一段时间了,我的心情却难以平静本次公开课我讲的课题是函数的概念 教过初中数学的老师都知道,这个课题非常富有挑战性 这是因为从联系的观点看待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视角, 难以理解这样的课讲砸了很容易,讲好却很难究竟怎样才能突破这个概念,把握好这节课呢?首先,我认真研究了教材,细致地做了教学设计,邀请了数学组的六位老师们听课,然后在一个班里进行了试讲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课堂陷入了干启不发的尴尬境地,我说的特别多, 学生却很迷茫,想说又说不清楚, 几乎不会用函数语言叙述问题好不容易挨到下课,听课的老师们立刻组织了评课, 意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 只是简单的教师问、 学生答,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概念的引入过于冗长,结构头重脚轻; 三、例题的选取难度偏大, “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学生难以理解他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探究学案小组合作互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思路进行调整,概念的引入必须简洁,不能拖泥带水,例题的选取降低难度当天晚上,我立刻着手重新准备,按照“两个例题引概念,三个辨析引表示方法的基本思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环节做了调整,设计了探究学案,第二天上午又邀请部分老师,进行了第二次试讲。
评课的意见集中在:一、有些问题的范围太大,学生无从回答;二、概念是由老师给出的, 学生的理解不深,没有突破三、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模式, 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 好的地方时他们认为题目的设置难易适中,不用再做大的修改了 解决的办法就是概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多说,多重复根据这些建议, 我又马上对课件和学案进行了第三次修改,下午第二节课,又邀请了几位老师,进行了第三次试讲听完课后,意见集中在:一、利用蝴蝶效应引入课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联系,学生对此闻所未闻,难以理解,引发认知困惑二、教学目标的展示使教学活动失去联系, 应该删除三、归纳函数的概念时 “变量的关系” 这个问题不够明确,学生无从那个回答,很难引到“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另一个变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这个关系上四、对于图像法, 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 不属于定义辨析的范畴,而是表示方法的范畴 五、基础闯关应用字母表示变量,便于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叙述1、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 2)圆的半径与周长( 3)某人的年龄与身高(4)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其中能够是函数关系的是()A 1 B 2 C 3 D 4 )六、 (2、变量 y 与 x 的关系如图, y 是 x 的函数吗?(课件演示)图像法以后还要研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难度较大,应删去x y x y x y X y 此题。
等等,听到这里,我的头都大了,要知道我明天早上第二节课就要正式讲了,现在却一点思路都没有,该怎么办呢?就在我苦恼不已的时候, ,赵老师把我叫到一边, 跟我仔细的探讨了已经准备的内容中有哪些可以拿过来用,究竟该怎么突破函数的概念首先,从简单的、学生熟悉的例子让学生发现一个变量的确定值对应另一个变量的关系, 接着学生在探究学案中进一步体会这种关系,在屏幕上展示探究结果, 老师给出这种变量的关系的名称,并设置思考“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不妨就用x、y表示,他们满足什么关系,就说是x 自变量, y 叫 x 的函数?”启发学生思考函数概念中的核心条件,归纳概念,然后设置下面的辨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图所示的两个变量x 与 y 中,变量 y 是否是 x 的函数,说明理由)当天晚上,我又对这节课进行了第四次修改重点放在怎样突破概念,巩固定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当我再次站在讲台上,面对众多的评委评委, 来上一节没有被试讲过的课, 我却没有一丝慌张,经过四次修改, 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虽然不说是胸有成竹,但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而是全体数学组老师们的智慧 在所有人的帮助下, 我与学生和在座的评为共享了一顿丰X Y 1 0 4 1 -1 -2 2 0 1 2 3 4 -1 -2 -3 -4 1、3、X Y -1 1 0 2 -2 1 0 4 2、富的精神大餐。
让学生体验了函数概念的生成过程,深入理解了函数的概念,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实现了由“教教材”到“以学生为本,用教材教”的蜕变课堂上,我穿梭于活动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真诚的帮助每一个孩子下课后,孩子们围着我,久久不肯散去在我的内心,这不是一节完美的课, 唯一的缺憾在于在课堂检测这个环节,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估计高过,导致课堂检测出现了部分计算错误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中间的一幕幕却在我的脑海间久久不能忘却自己作为一名有12 年多的教龄的老教师,不能有骄傲自满,吃老本的想法,应该切切时时多学习,勤反思,走好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同事们对我真诚的帮助,听课、评课,找资料,提出宝贵意见,有的老师多次到现场听课,我真诚的跟大家说声谢谢! 我的每一点进步, 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数学组这个大家庭 我为我是实验中学数学组的老师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