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灶港初中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验模拟试卷语文掌门对.doc
14页东灶港初中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验模拟试卷语文掌门对14 / 14———————————————————————————————— 作者:———————————————————————————————— 日期: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密······························封······························线······························东灶港初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初二语文-掌门1对1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初二备课组一(22分)1、 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zhòu然一亮,出现一hóng水潭它叫姊妹潭,传说曾有两姊妹一起在此投水xùn情而亡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qiàn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Zhòu hóng xùn qiàn 2、 古诗文默写6分)①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④巢成雏长大, 葛天民《迎燕》)⑤、在《登飞来峰》一诗中,作者以“浮云”为喻,表达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的诗句是: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B、从小酷爱电脑的王明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练,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C、“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D、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4、(6分)(一)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也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那你知道长城的一些知识吗? ①明长城东起 ,西至嘉峪关。
②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一个传说、一则俗语或诗句 人物: ;传说: 俗语或诗句: (二)朱赫来是长篇小说《 》中的一个人物,这本书的作者是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题4分)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①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分)② 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35分)(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7分) 火焰山“火红”的奥秘①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吐鲁番是一个葱绿的盆地,山麓地带村民聚居,瓜果葡萄清脆香甜,人们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
不料一条凶恶的火龙从远方而来它口喷火焰到处作孽,所到之处一片焦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玉皇大帝闻讯后,勃然大怒,决心镇住这条凶恶的火龙,于是他先扇起一阵巨风,把火龙刮落在地上,接着又下了一场滂沱大雨,瓢泼的雨水浇灭了大火,就形成了今天的火焰山②火焰山横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部,东西长100多千米,最宽处达10千米,平均海拔为500米,远看真像一条红色的火龙横躺在那里维吾尔族人称它为“克孜勒格塔”,意思是“火红山”那火焰山为什么是火红的呢?它真的像《西游记》里所描述的那样能喷火吗?如果你有机会到那里一游,就会揭开这个秘密了③火焰山全部是由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些砂岩和页岩是距今1.1亿~7000万年的地质时期堆积而成的那个时期,气候异常炎热,堆积的砂石泥土经过高温氧化、大雨淋溶,便形成了大量红色的氧化铁这些堆积物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褶曲隆起,石化了的岩石抬升成山,兀然崛起在沉凹的盆地之中,构成了火焰山山体的火红底色④当然了,火焰山的火红还因为有自然环境作衬托吐鲁番盆地高温火热,是我国西部“火炉”之一,元代就有人称吐鲁番为“火洲”这里的岩石风化、风蚀强烈,山石造型奇特,层峦叠嶂,悬崖峭壁山上寸草不生,沟壑滴水不流,山麓沙砾成堆,在一望无际的灰白色戈壁沙漠的映衬下,火焰山的红色山体分外醒目。
盛夏时节,晴空万里,气温特高,灼人的阳光照射在火焰山的红色岩石上,红光闪耀,云烟缭绕,好似熊熊烈焰人们远眺这赤峰秃岭好似火焰喷然,又似火云蒸腾,也就会把这红色的山看作是喷射着火舌的火焰山了所以火焰山并不能喷火,喷火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幻觉6、结合全文来看,第②段中有一个句子暗示了说明顺序,请找出来2分) 答: 7、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介绍了火焰山,请写出所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答: 8、试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那个时期,气候异常炎热,堆积的砂石泥土经过高温氧化、大雨淋溶,便形成了大量红色的氧化铁答: (二)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12分)多年父子成兄弟(节选)汪曾祺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②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③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上学,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④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
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⑤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
了解,但不干涉⑥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⑦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9、 文章开头“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中的“这”指的是: 1分)10、文章写了两对父子:父亲和“我”,“我”和儿子我”的父亲和“我”作为父亲来讲,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11、中国一般家庭里的父亲是严父(有“严父慈母”的说法),可是本文中写的父亲却跟儿子“没大没小”,如兄弟一样,你认为这样的父亲是好父亲吗?为什么?(2分)1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表现了父亲的性格特征?(3分)13、第⑥段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第一处的意思是 ,第二处的意思是 (2分)14、第七段主要用了 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看,它的作用是 。
2分)(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7—21题8分)布 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