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22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
7页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 22 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24. 《 云梦秦简》载:“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由此可见,秦朝强调A.以德治民 B.以能取士 C.以法治国 D.以德课官25. 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坊市的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26.自秦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以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但是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这一现象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C.对外商业贸易活动的推动 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27.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 ”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
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 ”上述现象反映出( )A.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B.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C.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D.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28. “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 ,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 ”上述现象应出现于A.明末清初 B.洋务运动期间C.清末民初 D.抗日战争时期29. 1924 年 1 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 “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 ”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A.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 B.致力于谋求实现社会公平C.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30. 2013 年 10 月,印尼巴厘岛“习萧会”表明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 ,如何“对国家尚未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已经是两岸无法回避,必须慎重监禁但是积极面对的课题。
“习萧会”信息与下图信息一致的是( )A.两岸应结束敌对和敌视,共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B.经济合作渐行渐远,武装斗争是最后的手段C.两岸都意识到既要发展经济合作,又要做好斗争准备D.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流,中共承诺对台放弃使用武力31.梅因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 ”这种情况在古罗马主要表现为( )A.习惯法的推行 B.公民法的推行C.万民法的推行 D.陶片放逐法的推行32.达尔文在系统地阐述了自然选择原理之后,没有急忙发表他的思想他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学说注定要引起强烈反对这说明( )A.进化论尚未得到教会承认 B.达尔文最先解释了物种的起源C.前人已经详尽地阐述了同样的思想 D.传统社会观念严重影响科学发展33.如果纯粹按市场交换的规则和方式,欧洲是不可能积累起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的但新航路的开辟给欧洲资产阶级带来了“新天地” 就是说,新航路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 A.美洲和亚洲的资源以及非洲的人口 B.东方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C.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潮流 D.日益广阔的世界市场34. 1989 年 5 月,将要离任的美国总统里根在其经济报告中写道:“今天,世界仿佛再生。
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我们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这一报告中“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的主要措施实质是( )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激发自由市场活力35.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 “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A.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C. 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40. ( 25 分)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曾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章开沅 《离异与回归 》材料二 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
——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1 )据材料一,指出反映西欧“离异与回归”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0 分)(2 )试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证明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 (9 分)(3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 离异与回归”的认识 (6 分)41. ( 12 分)2013 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幸福是什么”的特别调查节目, “幸福”一词迅速成为络流行语,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从材料中提取两项关于古,近,中,西“幸福观”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 分)中国 西方古代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2. “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近现代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 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45. ( 15 分)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雍正二年(1724年) ,雍正力排众议,认为“养廉银”乃“上不误公,下不累民,无偏多偏少之弊,无苛索横征之扰,实通权达变之善策” ,谕令“通行天下” 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 )重者严行裁汰” ,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 ,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 ,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 , “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等材料二 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加坡1985年的政府工作人员收入是:总统年薪24.3万美元,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部长年薪17.2万美元,常任秘书年薪13.4万美元。
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高级公务员年薪是6.58万美元再看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他们工资收入月平均为10800新元,是产业工人月平均工资约600新元的16倍强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优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检察日报》(2004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 (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9 分)46. ( 15 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下图为反映二战初期的一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 )漫画反映了二战初期美国实施了怎样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9 分)(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美国彻底放弃该政策的事件,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6 分)24D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B C A C B A B D A D C40.(1 )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 (4 分,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即可)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开展,确立并逐步发展、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 (6 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2 )离异: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6 分,每点 2分评分建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每点 2 分,其中事件 1 分,影响或意义 1 分)回归: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在现代化迅速发展加快了儒学复兴的步伐和文化自信的恢复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全球设立孔子学院,宣传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提升了全球竞争的软实力 (3 分。
)(3 )认识:按以下两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 6 分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描述 (2 分) (如:在东西方近代化转型过程中,都有过文化离异与回归的现象 )第二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 (4 分) (如: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文化的离异与回归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离异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回归也不等于全面复古 )第三层次:【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41.信息一: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中国古代注重家庭美满、满足;西方古代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 (2 分) 说明:中国深受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影响,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从属,重视宗族利益,培养人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2 分) ;而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的影响,突出个人的价值(2 分) 信息二:从古代到近现代,西方社会幸福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追求精神享受追求物质享受(2 分)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 (4 分) (能结合材料从其他角度进行对比,得出信息,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