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doc
5页模拟探究 实验三: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课本第59-61页) 目的要求: 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材料用具: 大彩纸一张,四种不同小彩纸(其中一种与大彩纸颜色相同或相近)黑色和白色磁钉各2个,磁性黑板、白板各1块方法步骤:探究实验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1..提出问题: 动物的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 2.作出假设: 动物的保护色是动物体色出现变异,并经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3.制定计划: <略> 看课本60-61(此环节由组内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制定计划这一步骤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比较重要,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参与讨论完善,发现一些计划中的闪光点可以在全班借鉴材料代表的意义:小纸片代表各种不同体色的同种动物(生物的变异现象),大纸片或大彩纸代表生物生存环境的背景色,学生代表捕食者(可以让学生发挥想4.实施计划: 1. 把黑、白两个磁钉吸附在黑板上面,让学生回答磁钉的数量,有学生回答2个、3个、4个,“为什么黑色磁钉在黑色的板面上不容易被发现?学生回答:“因为黑色是保护色2. 把黑色和白色磁钉吸附在白板上,黑色磁钉很容易被发现,相反白色不容易被发现。
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颜色的小磁钉在哪一颜色的板上容易找到,或不容易被发现,从而理解保护色的含义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6人一组,选择一张大彩纸作为“生活环境”,在上面均匀地撒上4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0片,象征4种不同体色的动物其中3个学生为“捕食者”,从大彩纸上捡起小纸片,“捕食者”不能特意去寻找,注意速度要快,每“猎”一次“猎物”交给后面的同学记录另外3个学生记录猎物的体色、数量和被猎的先后顺序各组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量假若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而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就在每一个幸存者的下面各放同样颜色的小纸片3张,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混合、重复上述实验,每轮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数量注意记录数据,其间每个幸存者产生与自己体色相同的后代(生物的遗传现象象力,如小纸片代表兔子,自己则代表狼,这样使实验的趣味性增强)4实验难点:如何尽量避免不要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此难点的攻破可以使实验数据更加具有说服力) 实施计划(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指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同时关照学生爱护公共设施、保持实验室卫生等学生在亲自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实验灵感,使方案更趋成熟。
彩色布料模拟的是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们是捕食者,各种颜色的小纸片是猎物.小纸片的颜色代表的是某种动物不同的体色的变异类型. 5、结果分析:经过几代的选择,幸存下来的“猎物”的体色与背景相近动物的保护色是动物体色出现变异,并经自然选择而形成的.生物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有关,生物进化是为了不断适应环境由保护色的形成推导到生物进化的原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一些与预设结果不符的现象,教师与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共同分析原因,如果时间有限,可以把此问题留作课后思考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更清楚这个模拟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6.思考:1. 收集各组的实验数据,比较,想一想什么是保护色2. 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什么因素?7.本实验改进点1. 增加了步骤1、2用实验导入,目的性增强了2. 增加实验步骤4更容易验证自然选择的理论3. 实验表格改进,增加了背景颜色和“猎物”颜色一栏,有利于反应保护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改进一、 1、选择一张彩色纸和五种颜色各10张的小纸片,其中之一和彩色纸的颜色相同,各组自主选择不同的彩色纸模拟环境色 2、提醒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捕食的小鸟”,小纸片是你的“猎物”,彩色纸的背景就是你的“生活环境”,提醒学生每转一次 选取你看见的最显眼的纸片捕食,“注意”而不要“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
3、考虑到时间关系,第一代开始每种颜色数目为10片,共50片剩下25个时统计不同颜色纸片数,然后将每个幸存者只假设繁殖2个后代,,重复繁殖3代即可,实验结果比较理想二、如果条件具备,本探究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户外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选取一块草地(面积不要过大,以便操作);(2)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草地上放置事先制好的各种小纸片(注意应该有与草地颜色一致或相近的小纸片),另一组作为“捕食者”在草地上寻找小纸片及时统计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三、实验改进:这套方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2.1 实验准备非常繁琐教师除了要准备一块彩色布料以外还要手工制作至少200张各种颜色的小纸片(包括备用的)并一一统计如果小纸片的颜色种类过少显然会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实验室至少需要5种颜色的彩纸这样仅仅准备了一个小组的实验材料如果5-6人为一小组的话全班应分为10个小组教师就要按照上述要求准备10套实验材料 2.2 操作不方便用过这套实验方案的教师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小纸片并不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布料上它会随着学生的来回走动飞到地面上或者在学生模拟捕食者“捕食”的过程中粘在衣袖或衣襟上。
2.3 平面实验不便于展示、评价和交流布料平铺在桌面上统计数目的时候学生围观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很不方便也不利于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经过我略作提示有的小组很快就提出来在计算机上进行这次模拟探究实验一定方便快捷许多于是我特意让这些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表达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必要的修改修改后的实验方案 :打开计算机按如下操作制作幻灯片用自选图形绘制一张“小虫”图片 通过复制、粘贴制成50张并分别赋予不同颜色其中包含绿色注意在幻灯片中制作时应设置“小虫”图片边框为“无色”这样不同颜色的“小虫”代表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绿草地”作为“小虫”的“生活环境” 1. 以小组为单位5-6个同学为一组推举一人为组长 2. 组长负责操作计算机其他同学都是“小鸟”他们的“猎物”是“小虫”组长不必时刻注意“小鸟”“捕捉”的“小虫”数和剩下的“小虫”数只需监督“小鸟”在第一反应时间内“捕食小虫”即可 3.“小鸟”事先背对计算机组长打开幻灯片注意应使用幻灯片制作状态不要使用放映状态 4. 每个小组的组员排成一队想象自己是“小鸟”幻灯片中的彩色图片是你的“猎物”幻灯片中的背景是你的生活环境。
当“小鸟”转向计算机从计算机前“飞”过一次用手指出一只“小虫”这时组长迅速将被指出的图片删除然后继续“飞”过下一只“小鸟”飞”过的“小鸟”排在队伍最前这样以此类推直到幻灯片中只剩下25只“小虫”组长通知“小鸟吃饱了不再飞”时为止 “小鸟”不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虫” 5.在幻灯片中进行“全选”操作所有剩余“小虫”图片出现选择框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图片数目并记录 6. 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1个后代而且体色与自己的相同全选、复制、粘贴1次“小虫”的总数又恢复到初始的100只组长将“小虫”均匀的分布在“绿草地”上重复上面的步骤每轮结束时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图片数目并记录 7.按以上步骤实施计划并将数据统计 4.这套实验方案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我也十分认同因为它和课本提供的方案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其实这套实验方案跟简单的计算机游戏如“找不同”有些相似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学生联系自己玩过的游戏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也把实验设计成了他们喜爱的游戏模式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小虫”营造了形象的场景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模拟“小鸟飞过草地捕捉小虫”的情境愉快活泼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真正让生物课活起来、动起来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后虽然许多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没有被采用但这个体验和思考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有的同学提出可以把实验过程用计算机程序编成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有的甚至还提议用触摸屏的计算机进行„„这些都展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也要充分、及时的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勇于、乐于、擅于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得到长足发展2 .准备实验方便快捷可重复利用性强课本给出的实验方案不仅准备起来繁琐实验材料保管起来也不方便而这套实验方案准备起来方便快捷制作幻灯片只需几分钟时间做好以后可以反复使用永不损坏小小几十k的ppt程序代替了大堆的纸片无论是携带、共享还是存放都十分的方便此外虽然给每只“小虫”填充颜色有点辛苦但可以使“小虫”的“体色变异”更加丰富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3.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个实验是个模拟探究实验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可以适当的简化实验过程如果按照课本给出的实验方案每位同学要转向桌面75次每组5位同学共要转375次这显然是不可能在教学时间内完成的即使完成没有人能承受得了这么多次的旋转因此这套实验方案中只设置了50只“小虫”每只只“繁殖1代”而且用计算机操作完成实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又缩减了实验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操作简洁便于统计减少出错模拟“小虫被捕捉”只需删除即可模拟“小虫繁殖后代”只需全选、复制、粘贴即可不仅节省了实验时间还可以避免小纸片丢失并且在统计数目的时候一目了然大大减少了实验过程中出错的几率用这套方案进行实验如果教师需要展示实验过程便可以通过投影来展示实验过程从平面变为立面一个小组在讲台上进行实验做为演示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其他小组在台下各自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很好的展现出来有利于教师进行评价如果遇到问题也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5. 便于资料积累和资源共享每个班上完课以后都可以把结果保存下来作为教学资料进行积累还可以在不同班级进行对照。
实验材料以电子形式存储只需要准备一次便于在教师之间、校际间进行资源共享实验进行时间大约为10分钟进行到第3代结果已经揭晓基于新的实验方案学生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能力目标实验时间的大大缩短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完成知识目标并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完成情感目标这节课的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