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42668124
  • 上传时间:2024-01-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8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学目的:认识自我,重视自我意识的养成教学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 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重点难点: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 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形成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结合案例进行理论讲授;讨论课 时:2 学时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具体来说,包括对自己三个方面的认识:生 理状况(如身体状况和外貌特征)、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能力、行为习惯 等),以及人际关系状况(如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自己的社会地位等)自 我意识包括本质的自我与自己的外表和行为的区另U,我们以此确定自己,并在生 活经历、反省体验和与他人的交往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对于任何青年人来说,自我意识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在这一年龄能够比较正 确而客观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才可能在将来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心态步入社 会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二、自我意识的形成(一) 自我意识萌生时期(8个月——3岁,主要是生理自我的发展、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例如,婴儿咬自己的手指、脚 趾,咬到自己哭出来,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婴儿一般在8个月龄 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到l岁左右,儿童开始能 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另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1周岁以后, 儿童逐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一般到2岁左右,儿 童逐渐学会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二) 自我意识形成时期(3岁——14岁,主要是社会自我的发展、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 角色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 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另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 学生角色等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他们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 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 会权利等三) 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14岁——23、24岁,主要是心理自我的发展、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春后期大约十年时间,是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自我观念渐趋成熟这一时期,个人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1) 自我意识分裂为观察者的我(I)和被观察的我(me),因而个人就能从 自己的观点出发,认识和评量自己的心理活动2) 能够透过自我去认识客观世界,即由自我的观点来认识事物而不是 从他人的观点去评量事物。

      四)自我意识完善时期 如果说青春期自我意识是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那么青年期之后 个体的自我意识则是完善和提高阶段,这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局限性、矛盾性和片 面性所决定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一个人人格成长的过程,忽视了每一阶 段的健康成长,都会给一个人终生带来遗憾三、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 体验和自我控制3个心理成分构成这3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 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一) 自我认识——认知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它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 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二) 自我体验——情绪 自我体验是通过认识和评价而表现出来的情绪上的感受,其中包括满意或不满意、自尊、自爱、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羞怯、自卑等在人的生活 体验中,不仅有肯定的情绪体验,也有否定的情绪体验而且还要按照自己在社 会中的地位或角色体验多种不同的情绪三) 自我控制——行为 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控制表现为意志方面,就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调节,从而了解自己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如何 克服外部障碍与内部困难采取什么手段实现自己的决定。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进入青春期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会出现一个分化——冲突——统一 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趋于成熟的过程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尚未分化的整体,其意识内容主要停留在对自 己外部行为和自己与周围关系的外部特征上进入青年期,原来在儿童、少年 时期统一不可分割的自我意识一分为二:一是理想自我,它是根据主观的自我 和主观感受的社会现实所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达成的自我状态理 想自我是处于观察者的地位,也就是“主体我”(1)二是现实自我,它是指当 前实际所达到的自我状态,即我现在是什么样的人现实自我处于被观察者的 地位,是理想自我所要观察的对象,也就是“客体我”(Me)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按照道德标准和社会要求形成1关于他想成为一个什 么人的总观点,它与现实的自我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现实的自我,是关于他们 确实像什么人的思想和态度在自我分化阶段,如果主体我与客体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便不能确定,积 极的自我概念也不能形成,青年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一定的内心 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或心理上的不适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 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

      他们可能忽而只看 到自己的这一方面,又忽而只看到自己的那一方面;时而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 时而又不能这样做;时而肯定自己,时而又否定自己;时而感到自己什么都行, 时而又感到自己幼稚无能;时而步入憧憬境界,对自己的现实缺乏意识,时而又 厌恶自己长大而留恋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和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而对自己充满自 信,时而又感到自卑;要求有属于自己空间又渴望被理解被接纳处在自我意识分化中的高职大学生较之童年和少年有了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其实痛苦是成长的代价,痛苦是成长的收获,痛苦是开始成熟的标志它使大学 生开始审视和探求自己微妙的内心世界,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喜欢用自己的眼 光和观点去认识和评价外部世界,开始有自己的价值探索和追求,产生了自我塑 造、自我教育的紧迫感和实现自我目标的内驱力此时如果个体的理想自我(主体我)和现实自我(客体我)能保持大致的平衡, 也就是说,个体真正能力、性格、欲望能如实地表现出来,个体便能以自己的本 来面目出现在别人面前,既不用掩饰自己的努力,也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从而 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实际能力,促进个体健康发展但也常常会出现理想自我和现 实自我的失衡感总之,自我意识的分化促进了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的主体性的形成,从 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合理地调节自身的言行奠定了基础。

      这是自我意识 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二) 自我意识的冲突 自我意识的分化,使青年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方面和细节,发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发展阶段,自我形象 不能很快确立,自我概念不能明确地形成,因而自我冲突加剧,表现为内心冲突, 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强烈的不安感归纳起来,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大学生富于理想、志向远大、抱负宏伟、成就欲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一 旦发现现实自我在许多方面不符合理想的要求时,就会苦恼不安这中间的强烈 反差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产生不竭的推动力,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不断追 求、进取、攀登,使现实自我不断趋近理想自我2、 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3、 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4、 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5、 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冲突(三) 自我意识的统一 由自我意识的分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冲突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大学生迅速走向成熟的集中表现自我意识矛盾冲突一方面会使学 生感到焦虑苦恼、痛苦不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 也会促使他们设法解决矛盾,来实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

      由于个人 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智力水平、追求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 分化、冲突、统一的途径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统一的类型也不同由于自我的分化,导致了自我意识的矛盾性因为理想的自我毕竟不同于现 实的自我青少年的自我通过矛盾冲突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 我统一自我的统一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形象否则,便可能产生两种极端的情况, 一是对现实的自我夸大,而形成盲目优越、自大的特点,一是将现实的自我缩小, 而出现自卑、退缩的心理特点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任认为,在人格发展中,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在个人及 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整合的作用他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认为, 青少年期(13-18岁)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自我同一 性指个人对自身的本质、信仰和一生前后一致的比较完善的意识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在校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 许多新的特点确定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应以其自我意识结构之间是否 协调发展为重要指标如果要素协调发展一致,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就高;反之, 如果要素协调发展不一致、不统一,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就低,就会出现障碍。

      下面,将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来看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 特点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特点(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自我评价的客观性) 1.大学生更加注重对自己内在素质的认识2.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以肯定性评价为主4.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从高估到走向平衡(二) 大学生自我体验的特点(敏感性和丰富性)1. 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水平渐趋稳定2.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较为强烈3.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敏感性大(三) 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特点(自觉性和独立性) 1.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与自我监督能力的提高 2.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社会性增加,更多的用社会标准要求自我 3.从高估和低估自我向平衡发展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缺陷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成熟、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自我意识还在不 断发展中,传统观念作用下的大学生,在当前多元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下,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自省,容易出现各种发展的偏差,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1.扭曲的自尊——虚荣2.消极的自觉——自卑3.退缩的自主——从众4.变态的自立——逆反6.放纵的自我——任性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养成(自组材料)一、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适 1.过分追求完美改善途径:1)树立辨证的认知观念。

      人人有缺点,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再美的人也不会完美无缺,再丑的 人也不会一无是处一事不成功不等于事事不成功,一事成功也不敢保证事事 都成功,完美永远只是相对的所以不要过分苛求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要妄自菲薄2)评价自己要有合理的参照系和正确的立足点 不要老和比自己好的人相比,也不要总是和比自己差的人比,要看到自己 的差距和缺点,从而提醒自己不断努力,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完 善自己3)制定恰当的目标 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苛求自己,不被他人的期望和要求所左右 首先要基于自己并为自己而生活,然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他人造福大学生 必须明确自己的期望是什么,这种期望是来自自我的本身能力和需要,不是为 了满足别人的期望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可能真正认清自己,规划好自己的 发展方向,建立独立的自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