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 思想政治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知识提纲.pdf

19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5630971
  • 上传时间:2019-10-1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37.86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多样性) ;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普遍性) ;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特殊性) (二)文化是什么 1、内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组成部分: (1)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道德观、社会科学) ; (2)非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3、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教育;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 质载体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文化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 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 反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 交融:文化产业。

      (3)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 4、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反映经济、政治=经 济、政治决定文化) ;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 大影响: ①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 ②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 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影响经济、政治=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 ③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公民的文化素养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 ②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4)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措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 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感受文化的影响 一、感受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影响的来源: (1)特定的文化环境; (2)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二)文化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 (1)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氛围开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2)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2、深远持久: (1)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都是深远持久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 二、文化塑造人生 二、文化塑造人生 (一)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是塑造健全的人格重要途经; 2、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1)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 (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3)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感染力和感召力→震撼人心→增强精神力量→物质力量; 2、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予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三)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都得到全面发展; 3、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综合探究——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三、综合探究——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一)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4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1、民族节日: (1)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 文化的长期积淀; (2)地位: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3)作用: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 (1)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人类共同文化财富; (2)作用: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3)文化遗产的保护: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② 原因: A.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B.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 (1)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 ; (2)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具有共性(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性规律: 原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 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具有个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 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 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① 原因: A.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B.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5 根基。

      ② 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 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要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 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文化在交流在传播 二、文化在交流在传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 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重要途径: ① 商业贸易: A. 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B.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 人口迁徙: A.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B. 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③ 教育: A.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B.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其它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播途径≠传播手段,传播途径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手段; 2、传媒及其发展: (1)传媒:传播媒介; (2)发展: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3)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3、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出现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2)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3)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4)地位: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需要交流和传播的原因: (1)必要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 (2)意义: 6 ① 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 献; ② 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华的使者: (1)我们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更加主动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含义 约定俗成或世代相 传的风尚、礼节和 习惯 建筑被称为凝固 的艺术 文学艺术称为 名族精神的火 炬 在长期历史积淀中 形成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德观 念 影响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产生持 久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 页 有悠久的历 史,蕴藏了丰 富的文化内涵 对中国人的价值观 念、生活方式和中 国的发展道路,具 有深刻的影响 地位 地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 式之一 展示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灿烂 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 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子 例子 元宵节看灯会、吃 汤圆;端午节吃粽 子、赛龙舟;中秋 节赏月、吃月饼等 有宫廷、民居、 宗教、桥梁、园 林、 城市建筑等, 如北京菊儿胡同 京剧、武术、 诗赋、散文、 书法等 “大同”世界、 “天 下为公”的社会理 想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① 基本特征不变; ② 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