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doc
5页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而中国现代则是从新中国建立(1949)直到现在为止属于这一段时期的画家应该都属于中国的近现代画家说到中国近现代画家,首先提到的第一人应该就是齐白石了齐白石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 白石 于1864年1月 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湖南 湘 石铺杏子坞,1957年9 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书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巨匠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 , 《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等2011年5 月22日,他的最大尺幅作品《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被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齐白石弟子众多,其中著名的有国画大师李 苦 禅 、李 可 染 、王 雪 涛 、王 铸 九 、许 麟 庐 、李 立 、娄 师 白 、张 德 文 、王 漱 石 等,其三子齐 子 如 ,戏剧大师梅 兰 芳 、评剧名家新 凤 霞也是齐白石的弟子。
齐 白 石 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 渭 、朱 耷 、石 涛 、吴 昌硕 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 画 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 昌 硕 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 鸟 画 最高峰 齐 白 石 80岁之后,画 虾 技术颇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 渭 、朱耷、石涛、金 农 ,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 墨 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 石 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 虫 ,题曰;“他日相呼” 一幅《棉 花 图 》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 其篆刻,初学丁 敬 、黄 小 松 ,后仿赵 撝 叔 ,并取法汉印;见《祀 三 公 山 碑 》 、 《天 发 神 谶 碑 》 ,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 帖 ,历宗何绍基、李 北海 、金冬心、郑 板 桥 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而齐白石老先生的轶事也是为人所津津乐道1、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 铁 吾 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 师 齐 白 石 赴宴作画齐 白 石 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 铁 吾 喜形于色不料,齐 白 石 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看你横行到几时” ,后书“铁吾将军” ,然后仰头拂袖而去2、有个汉奸求画,齐 白 石 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说完了齐白石,就一定得说说徐悲鸿了徐悲鸿徐悲鸿(1895年7 月19 日~1953 年9月26日) ,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 上海复旦大学 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 、 《徯我后》 、中国画《九方皋》 、 《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徐悲鸿擅长中 国 画 、油 画 和素 描 ,在创作上他以“师法造化,寻求真理”为原则,作品 多取材现实生活,或借古喻今,寄托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如《田 横 五 百 士 》 、《九方皋》 、 《徯我后》 、 《愚 公 移 山 》等他长于画马 和狮 、牛 、猫、鹰 、雀等各种动物,生动传神,各有寓意。
在抗日战争期间,以风雨鸡鸣和跃起的雄狮、奔腾的马,表达对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的热望在创作理论上,徐悲鸿主张改良中国画他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因循守旧主 要 作 品 有《 奔 马 图 》 、 《 群 马 》 、 《 九 方 皋 》 、 《 田 横 五 百 士 》 、 《 负 伤 之 狮 》 、 《 愚 公 移 山 图 》《 奔 马 图 》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 二 次 长 沙 会 战 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 来 西 亚 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 愚 公 移 山 图 》此幅《愚 公 移 山 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 1940 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 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抗战中南京、武 汉 、广 州 相继沦陷,局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1939 至 1940 年,应印度大诗 人 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 公 移 山 图》 》国画其故事取材于《列子 ·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愚公因太行、王 屋 两山阻碍出入,想把山铲平有人因此取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结果终于感动上天,两座山被天神搬走了张大千张大千(1899~1983 年) ,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 国 画 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 画 大师,无论是绘 画 、书 法 、篆 刻 、诗 词 都无所不通。
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 水 画 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张大千是全 能 型画 家 ,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 ,集文人画、作 家画、宫 廷 画和民间艺 术 为一体于中 国 画 人 物 、山 水 、花 鸟 、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 法 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 风 ,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精力,从清 朝 一直上溯到隋 唐 ,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 57 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 国 画 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 30 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 新 俊 逸 ”,50 岁进于“ 瑰丽雄奇” ,60 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 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
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