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充电器电路图详解 分立元件的代表.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充电器电路图详解 分立元件的代表 (或其它小电器)充电器多如牛毛,不同厂家的电路结构大不相同,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元件的消失又增加了新款的充电器,再加上山寨充电器充斥其中,导致小小充电器电路结构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但有一款比较现代也比较简洁、很简单看懂电路图、简单查找故障的分立元件充电器,可作为经典教材进行讨论,笔者使用这款充电器已有三年之久,由于后来大电流的快充的消失,现在已经不用它了,只将其作为一种讨论对象进行分析,今日就将此共享给大家电路原理图见下图:电路图分析:一、该电路属于自励、反激式、变压器耦合型、PWM开关电源;电源变换过程:沟通(AC,输入市电)→直流(DC)→沟通(AC,高频)→直流(DC,输出);电路由整流、振荡、稳压、爱护四大系统组成二、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由二极管VD1、电解电容器C1组成,属于半波整流电路,输出脉动直流电压,峰值电压311v,经电容滤波达到300v左右的直流电压VD1为1N4007这个二极管使用比较普遍,最大整流电流1A,最大反向电压1000v;电解电容器的耐压要大于300v;三、振荡电路:由R2、VT1、L1、L2、C4、R5组成,假如没有L2、C4、R5反馈支路的存在,三极管VT1过着一种平淡的田园生活,它通过偏置电阻R2供应合适的偏压,形成了一般的放大电路,但第三者---反馈电路的插足让它的生活不再安静,而是动荡担心--形成了振荡电流。
L2为反馈线圈,从图上L1、L2同名端的关系看出该反馈属于正反馈,于是形成了振荡电路,由于电容C4的存在导致该振荡电路形成的振荡是间歇振荡,不是正弦波;起振过程:电路接通时,启动电阻R2为电路供应偏置电流,于是VT1的集电极就有电流Ic通过Ic,当集电极线圈L1电流发生变化时(0→增加),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方向上+下-,因L2与L1同绕在一个磁心上,于是L2在互感的作用下,产生下+上-的感应电动势;版权全部它相当于一个电源,通过C4、R5、三极管VT1的放射结形成了回路进行充电,于是三极管VT1的放射结电压Ube在原来偏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附加电流,Ib增加,Ic随之增加,相应L2互感电动势进一步增加,反馈剧烈的进行,于是在输出端形成了很陡峭的一个输出波形但是这种增加不会无限制的提高,由于电容的充电性质是这样的:接通瞬间相当于短路,之后渐渐上升,充电电流逐步减小,于是电容C2两端的电压逐步上升,极性右+左-,这个逐步增高的电压对正反馈形成了阻碍,所谓“带出徒弟饿死师傅”,当达到肯定值时,其负值电压与三极管VT1的放射结偏置电压极性相反,使Ube渐渐减小,减小到0.5v时,三极管就截止了。
截止时这时电容C4的电压达到最大,充电电流为零,它不会因之而消停,只要有机会就会放电它的负电压为电源电压对其充电制造了条件,于是电源电压经过R2对其反充电,不仅抵消了其原有的充电电压还对其反向充电,使其电压左+右-,并且逐步上升,当上升超过0.5v时,于是三极管又具备了导通条件,新一轮的振荡又开头了,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着从以上分析可知三极管VT1起到了开关作用,时而导通时而截止,生生息息,不断进行着振荡 当三极管VT1截止时,会在L3两端产生上+下-的互感电动势,有电能输出,经二极管整流、滤波之后形成输出直流;VD7、R6为输出指示电路;只有截止时才会有输出,导通时没有,这就是反激式的来由四、稳压电路:由三极管VT2、VD3、C3、VD4、VD5组成;VD5在开关三极管VT1截止时导通:L2上+,C3上+、二极管VD5形成回路;C3电压上+下-,电压6v,上端接地电位0v,则下端电位-6v,这是一个取样电压,为标准值,要使VD4导通,则在VD4左端电位0.2v即可当电压增高时,电容C3电压增高,即下端电位低于-6v,而VD4两端电压不变,于是左端电位被拉低,低于0.2v,拉低了三极管VT1的基极电位,使其饱和时间缩短,达到了稳压目的。
五、爱护电路短路爱护:由输入端爱护电阻R1实现,但电源消失严峻的短路故障时,R1会自我牺牲,切断电路避开进一步的损坏;.R3、C2、VD2为尖峰汲取电路,用于爱护三极管VT1.我们知道,三极管在截止瞬间,会产生一个下+上-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超过1000v,远远超过了三极管的最大反向电压,通过这个电路,可以对这部分电能形成回路,进行释放,同时释放的过程中,形成变化的电流,可以将能量耦合到L3;过流爱护:R4为取样电阻,当三极管VT1的电流增加时,三极管VT1放射极电压上升,使三极管VT2导通,拉低了VT1的基极电压,使其饱和时间缩短,达到了爱护三极管的目的;六、二极管VD1、VD2、VD6、VD5、VD4使用频率不同,故选择不同的二极管,高频的使用快恢复二极管变压器采纳高频变压器这种电路作为小功率负载使用没问题,且电路结构简洁,体积较小,但它的爱护不够完善,充电电流较小,功率较小,因此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但作为开关电源分析电路,还是很有讨论价值的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