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管理体系论文开题报告.docx
11页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分析与研究姓名:王军 学号: 专业: 安全工程: 学习中心: 住 址: Email:开题日期: 2014 年 1 月 16 日指导教师: 一、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在国内外突发事故频发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A公司 为对象,首先对公司安全事故的现状进行描述,探讨问题的成因,在 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中的三维结构模型,以分类分级管理、持续改 进、双重状态和动态化管理为构建原则建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其,中 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应急预案体系、资源保障体系和决策辅助体系四 个子体系,最后对企业实施应急管理体系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1、研究意义;制造业作为中国的支柱行业,近年来频遭安全生产事故,如不能 快速有效的进行控制管理,将对公司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巨大的 损失,因此本文运用三维结构模型对A公司进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 理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 面:第一,建立A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策略研究中心,有助于 建立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引入系统工程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提出应急管 理三维结构模型,包括时间维、功能维和知识维,提出基于功能维的 应急管理体系。
第二,开展A公司生产安全应急管理策略研究,有助于提升企业 应急管理水平通过研究可知A公司在应急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促 使公司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加强公司应急管理水平和公司应急管理 工作,使公司应急管理更为科学、规范、合理,避免出现生产安全事 故后管理盲目和场面混乱的情况第三,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防范 和处置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对A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策略 研究,将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根植于公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能为 相关企业和公司提供可学习借鉴的应急管理经验2、国内外应急管理研究现状;近年来,突发事件的频发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引 起了全球各国的重视和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旨,在通过对应急管理 领域的研究,找到一种合理的模式以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在短 短的几年中,应急管理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应急管理理论以及 模式方法的具体运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截止到目前,许多企业 管理层对应急管理的基本定义和体系建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 加强对应急管理主要的内容涵盖的“降低突发事故的发生及带来的损 失、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管理达到事前防范控制三 个方面已成为应急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课题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及其可行性等;1、课题难点(1) 、A 公司应急管理体系构建(2) 、A 公司应急管理体系运行保障措施..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A 公司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3、采取的研究方法;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将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国内外应急管理相关做 法,如建立在联邦和地方两个层面的美国应急管理体系和建立内阁安 全保障室的日本、危机管理体系,据此以获得本文的思路:同时,查 阅我国企业和A公司突发事件的记录统计,以获得一手资料2)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和应急管理体系的研 究,分析A公司应急管理的现状,应用系统工程中的三维结构建立企 业应急管理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运用性3) 综合应用与学科交叉相结合 在研究过程中将综合运用管理学、系统工程学、运筹学等的相关 理论等诸多学科知识和相关理论,相互取长补短,在研究方法上体现 学科优势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4、可行性分析;(1)理论研究作支撑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企业应急管理体系作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并, 出版了很多著作和分析报告,可以以此作为研究的重要了解途径和参 考资料。
2)实践调查作保障通过对A公司的实践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 第一手资料,保障本论文的可行性和研究性四、参考文献:[1] CraigCalhoun.AWorldofEmergencies:Fear,Intervention, and the Limits of Cosmopolitan Order[J]. Canadian Review of Sociology&Anthropology,2004, 41(4):373-395.[2] 余廉,吴国斌.突发事件演化与应急决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 理,2005(12):4-5.[3] 韩智勇,翁文国,张维等.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 急管理研究”的科学背景、目标与组织管理[J].中国科学基金,2009. 4:215-220.[4] Burton 1, White G, Kates R. Environment as Hazard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5] Michael K.Lindell, Carla S.Prater., Assessing Community Impacts of Natural Disasters[J].NaturalHazardsReview, 2003, (11):176-186.[6] 毛德华,何梓霖,贺新光等.洪灾风险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与展望一洪水为害风险分析研究现状[J].自然灾害学报,2009, 18(1):139-149.[7] 徐国栋,方伟华,史陪军等汉川地震损失快速评估[[j].地 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28(6):74-84.[8] 史培军.中国白然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J].北京师范人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4, 31(1):121 — 126.[9] 吴吉东,赵定涛突发事件社会影响的评估与分析[[J].中国 软科学,2006,6:31-38.【10】Neal,A,M.A.Griffin.Astudyof the laggedrelationshipsamongsafetyclimate,safetymotivation, safety behavior, and accident sat the individual and group levels[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2006,91(1):946-953.[11] 罗云。
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业出版社,2004.[12] McAfee,R.B., Winn,A.R. The use of incentives to enhance workplace safety: A critique of the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1989, 20(1):7-19.[13] Jane Mullen. Investigat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ndividual safety behavior at work[J].Journal of SafetyResearch, 2004, 35:275-285.!14] P.M.Arezes, A.S.Miguel. Risk perception and safety behavior: A study in an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J]. Safety Science, 2008, 46:900-907.[15]兆林•新形势h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的对策J].建筑安全, 2002, 7:22-23.[16 ]武岗,王长海,刘国庆等关于中小型造纸企业安全生产因 素分析及管理对策「月中国造纸, 20 1 1 , 2:34-37.[17] 朱华基.追求卓越:谈杜邦公司安全哲学与企业文化J].劳 工行政,1997, (129):45-51.[18] 于)'一涛,干二平,李永娟.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绩效评 定的新进展[J1.人类一 I:效学,2004, 10(6):32-34.[19] 王健,傅贵.安全绩效指标探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7, 27(6):92-94.[20] ZOhar, D. Safety climate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mplication[J].Journal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6(65):96-102.[2 1 ] Landesman L Y.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of Disasters: The Practice Guide. WashingtonDC: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2001:19-23.[22] Hoetmer G J. Emergenc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Practice for Local Government.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991:67-77.[23]陈安,李铭禄.干扰管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概念辨析[J]. 应急管理会刊,20071(1):8-9.[ 24]王延章.应急管理体系及其业务流程研究 .公共管理学 报.2007 4(2:)94-99.[25] 钟开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战略转变:以制度建设为中 心[[J].经济体制改革,2006,(5):5-11.[26] 赵红,汪亮.从美国联邦应急计划看美国国家应急管理运行 机制[LJ].项目管理技术,2004, 1:26-30.[27] 闪淳吕.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LJ] •中国安全 生产科学技术,2005, 1(2):24-26.[28] 滕五晓.城市灾害应急预案基本要素探讨[LJ] •城市发展研 究,2006, 13(1): 11一17.[29] 杨静,陈建明.赵红.应急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研究 [[J].管理评论,2005, 17(4): 37-41.[30] 任皓,吴排平,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应急管理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 80-83.[31] 姚杰,池宏,计雷.带有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在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学,2005, 13(2): 44-50.[32] 包兴.考虑管理者风险态度因子的生产运作系统能力应急管 理模型研究[J].2011, 3: 37-42.[33] 王匕跃,徐志胜等.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技 术的研究[LJ]中国安全科学报,2005, 15(4): 101— 112.[34] 张姑,中世吃,杨锐.基于偏好序的多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博弈模19 [L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47(12): 21-24.[35] 刘春林.应急管理中紧急物资调度的模型和方法研究[[D]. 东南大学博十学位论文,2000:4-12.[36] 褚冠全,孙金华.人员疏散准各时间及其对火灾风险评估结 果的影响[L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 5(3): 102-105.[37] 王成敏,孔昭君,张纪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应急资源动员 政策优化研究[LJ].北京理工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3(5): 59-64.[38] 陈建宏,何敏颜,杨立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应急管理 研究[LJ] •白然灾害学报,2010, 19(6): 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