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江苏南京中考数学试卷试题试卷优秀名师资料.doc
16页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江苏南京中考数学试卷试题_试卷江苏省南京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的值等于 9A(3 B(,3 C(?3 D( 3【答案】A( 【考点】算术平方根 【分析】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得出结果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235 23632238A(a,a=a B(a•a=a C(a?a=a D((a)=a 【答案】C( 【考点】指数运算法则 323-2【分析】a?a=a= a= a 3(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南京市常住人口约为800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9.2%(则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 64 5 6 A(0.736×10人 B(7.36×10人 C(7.36×10人 D(7.36×10人 【答案】C( 【考点】科学记数法 5【分析】利用科学记数法的定义,直接得出结果:8000000×9.2%=736000=7.36×10. 4(为了解某初中学校学生的视力情况,需要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下列抽取学生的方法最合适的是 A(随机抽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 B(随机抽取该校一个年级的学生 C(随机抽取该校一部分男生 D(分别从该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各班随机抽取10%的学生 【答案】D( 【考点】随机抽样样本的抽取。
【分析】D是最合适的. 5(如图是一个三棱柱,下列图形中,能通过折叠围成一个三棱柱的是 ( B( AC( D( 【答案】B( 【考点】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y 【分析】只有B才能通过折叠围成只有一个底的三棱柱. y=x P B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是(2,a)(a,2),半径为2, A 函数y=x的图象被?P的弦AB的长为,则a的值是 23O x A( B( C( D( 232323,22, 【答案】B( 00【考点】弦心距, 四点共圆,30和45直角三角形. 1 【分析】连结PA,PB ,过点P作PE?AB于E, 作PF?X轴于F,交AB于G, 在, AEPAPE,,,,3,,21.PEABPFOFPOFE,,?,,,,, 四点共圆RtPAE, 中0 ,,PG2.在中,,,,,EPGEPGGOF 45在中,因此,,,FGOFGOGaPGFG 2.2.=+=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7(,2的相反数是________( 【答案】2( 【考点】相反数 A l 【分析】利用相反数的定义,直接得出结果 1 B E 8(如图,过正五边形ABCDE的顶点A作直线l?CD,则 ?1=____________( 0C D 【答案】36 【考点】n边形的内角和。
【分析】利用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直接得出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再除以5即得每一个内角等于108?,(180?-108?)/2=36? 9(计算=_______________( (21)(22),,【答案】. 2【考点】根式计算, 平方差公式 【分析】 (21)(22)2(21)(21)2212,,,,,,,,,,10(等腰梯形的腰长为5?,它的周长是22?,则它的中位线长为___________?( 【答案】6( 【考点】等腰梯形的中位线 【分析】等腰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2腰长=上底+下底+10=22, 即上底+下底=12, 从而 中位线=(上底+下底)/2=6. 11(如图,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 B 再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画射线OB,则 cos?AOB的值等于___________( 1【答案】. 2O A M 【考点】等边三角形和特殊角直角三角形值 0【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内角60的性质和特殊角直角三角形值,直接得出结果 212(如图,菱形ABCD的连长是2?,E是AB中点,且DE?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 D 【答案】23(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菱形面积。
A C 【分析】 E是AB中点,且DE?AB ?,DBA为等边三角形E B P 1 ?,,,,,S菱形面积为233 23,DBA2O 13(如图,海边有两座灯塔A、B,暗礁分布在经过A、B两点的弓形(弓形的弧是?O的一部分)区域内,?AOB=80?,为了避免触礁,轮船P与A、B的张角?APB的最A B 大值为______?( 【答案】40. 【考点】同弦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2 【分析】为了避免触礁,轮船P与A、B的张角?APB的最大值是轮船P落在圆周上,利用同弦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直接得出结果 14(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BE=CF,连接AE、A D BF,将?ABE绕正方形的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到?BCF,旋转角为a(0?,a,180?),则?a=______( F 【答案】90?( B C E 【考点】图形的旋转 【分析】从AE转到BC可直接观察到 21115设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b),则的值为__________( (yx,,1,y,abx1【答案】( ,2【考点】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代数式变换 22【分析】 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yyxabbyb,,,?,,,11xa111ba, ,,,?,abba=2=1==-,,abab21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围成一圈依序循环报数,规定: ?甲、乙、丙、丁首次报出的数依次为1、2、3、4,接着甲报5、乙报6„„按此规律, 后一位同学报出的数比前一位同学报出的数大1,当报到的数是50时,报数结束; ?若报出的数为3的倍数,则报该数的同学需拍手一次,在此过程中,甲同学需要拍手 的次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4( 【考点】分析题。
【分析】列表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表中可见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88分) 523,x?,,17((6分)解不等式组,并写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xx,1,,,32,【答案】解: 解不等式?得: 解不等式?得: x,,1x,2,1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0,1( ,,,12x【考点】不等式组 【分析】利用不等式组的求解方法,直接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列出整数解 ab118((6分)计算 (),,22ababba,,,3 ab1计算 (),,22ababba,,,,,aabb,ab1【答案】 ,,,解:(,,),,22()()()()ababababba,,,,,ababba,,,,,bba,1,, ,,()()ababb,,ab,【考点】分式运算法则,平方差公式。
【分析】利用分式运算法则,平方差公式,直接得出结果. 219((6分)解方程x,4x,1=0 22【答案】解法一:移项,得(配方,得, xx,,,41xx,,,,,44142 由此可得 (2)3x,,x,,,23, x,,23x,,231222解法二: , abc,,,,1,4,1.bac,,,,,,,,4(4)411120412, ,( x,,23x,,23x,,,23.122【考点】,元二次方程 【分析】利用,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直接得出,元二次方程的解 20((7分)某校部分男生分3组进行引体向上训练,对训练前后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相应数据的统计图如下( 训练后第二组男生引体 训练前后各组平均成绩统计图 向上增加个数分布统计图 12 11 平均成绩(个) 训练前 10 9 9 个数没有变化 8 50% 6 训练后 6 5 10% 20% 4 3 20% 增加5个 增加8个 2 增加6个 0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别 ? ? ?求训练后第一组平均成绩比训练前增长的百分数; ?小明在分析了图表后,声称他发现了一个错误:“训练后第二组男生引体向上个数 没有变化的人数占该组人数的50%,所以第二组的平均数不可能提高3个这么多(”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你认为哪一组的训练效果最好,请提出一个解释来支持你的观点( 53,【答案】解:?训练后第一组平均成绩比训练前增长的百分数是?67%( ,100%3?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第二组的平均成绩增加8×10%+6×20%+5×20%+0×50%=3(个)( (3)本题答案不唯一,我认为第一组训练效果最好,因为训练后第一组平均成绩比训练前增长的百分数最大( 4 【考点】统计图表分析。
【分析】统计图表的分析 21((7分)如图,将?ABCD的边DC延长到点E,使CE=DC,连接 A AE,交BC于点F( D ?求证:?ABF??ECF B C ?若?AFC=2?D,连接AC、BE(求证:四边形ABEC是矩形( F 【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 ??ABF=?ECF. ?EC=DC, ?AB=EC( E 在?ABF和?ECF中,??ABF=?ECF,?AFB=?EFC,AB=EC,??ABF??ECF( (2)解法一:?AB=EC ,AB?EC,?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AF=EF, BF=CF(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又??AFC=2?D,??AFC=2?ABC( ??AFC=?ABF+?BAF,??ABF=?BAF(?FA=FB( ?FA=FE=FB=FC, ?AE=BC(?口ABEC是矩形( 解法二:?AB=EC ,AB?EC,?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BCE( 又??AFC=2?D,??AFC=2?BCE, ??AFC=?FCE+?FEC,??FCE=?FEC(??D=?FEC(?AE=AD( 又?CE=DC,?AC?DE(即?ACE=90?(?口ABEC是矩形(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矩形的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要证?ABF??ECF,由已知?ABCD和CE=DC,很易知其有对应边相等AB=EC,又有一对顶角相等?AFB=?EFC,只要再找,角即可,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和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可证?ABF=?ECF. (2)要证四边形ABEC是矩形,首先证其是平行四边形,易证AB平行且等于CE,故只要证其对角线相等或有,个角是直角即可,利用?AFC=2?D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都易得到. y/m 22((7分)小颖和小亮上山游玩,小颖乘会缆车,小亮步 3600 行,两人相约在山顶的缆车终点会合(已知小亮行走到缆车终 1950 点的路程是缆车到山顶的线路长的2倍,小颖在小亮出发后50 min才乘上缆车,缆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m/min(设小亮出发x O 30 50 x/min 80 min后行走的路程为y m(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在整个行走过程 中y与x的函数关系( ?小亮行走的总路程是____________m,他途中休息了________min( ??当50?x?80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