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2018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周末培优(第12周)语言文字应用+传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8页语言文字应用+传记类文本阅读(A卷)(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5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全民足球的趋势逐渐被放大,校园足球也出现了“量产式”的发展,家长的担心也并非全都是不经之谈B.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C.来自湖南省的郭建宁等三位艺术家所唱的《亲吻祖国》可谓气冲霄汉,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D.中国大学要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教学、科研、管理、改革等各方面动脑筋、花力气,用罚抄3500遍“我错了”来惩罚逃课大学生,确实让人贻笑大方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我们搞素质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B.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C.网络的出现和日益普及,丰富并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形式,使传统阅读生活受到了冲击与挑战。
D.这家工厂的干部职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营效益有了极大的改善,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句式杂糅,把“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和“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杂糅;C项,搭配不当,“拓展”和“形式”不搭配;D项,偷换主语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即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 , , ①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②它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真理③这是因为,任何真理都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④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变成谬误⑤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又互为转化⑥没有谬误,也显不出真理A.⑤①⑥②④③ B.①⑥⑤③②④C.①③⑥⑤②④ D.⑤③①⑥④②【答案】B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他端起酒杯说:“黄老,欣逢先生寿辰,恭祝您健康长寿!”B.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C.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D.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别哭,我这就给你扎出血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B项“不耻下问”是敬辞,是敬称对方的C项“匹夫”是谦辞,不能用在别人身上D项“我这就给你扎出血来”只能增加孩子的恐惧感不合适护士的身份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在计划经济时代,民族动漫仅仅是文化作品,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民族动漫除了要是个好看的作品以外, ① 要让民族动漫重现辉煌, ② ,使它具有广泛的可持续传播的可能性在品牌观念树立以后, ③ ,而是着眼于未来,以制作精良的国产动漫占领市场,吸引观众,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带动产业链的发展 【答案】①还必须是个好卖的产品 ②必须有品牌意识 ③就不应只看短期效应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同。
6分)世间常有这样的情景:春走,绿色留在世间;花落,香气飘在枝头;风过,清新弥漫四周;雨停,彩虹停在天空世间常有这样的情景: 【答案】荷谢,藕实留在池塘;秋去,谷子留在仓中;雁过,声音留在空中;人走,爱意留在身边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注意题目的要求7.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6分)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被称为“巨人三传”:贝多芬虽然作古,但他不屈的精神会因为音乐《命运》的传播而不朽;雕塑《思想者》的流传没有因为罗丹的仙逝而让他悲天悯人的思想磨灭;《战争与和平》的传布让去世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爱国情感永恒 【答案】示例:贝多芬虽然作古,但他不屈的精神会因为音乐《命运》的传播而不朽;罗丹虽然仙逝,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会因为雕塑《思想者》的流传而不可磨灭;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去世,但他的爱国情怀会因为《战争与和平》的传布而永恒。
解析】略8.下面是关于“老年人与子女交流”的调查统计图表,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对老年人与子女交流的影响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字6分) 【答案】示例:成为老年人与子女交流的第二大方式,比例仅次于,高于面对面交流;在使用后,36.92﹪的老年人认为与子女面对面互动有增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4分)汪曾祺:诗意的栖居王 干汪曾祺曾是一个被中国当代文学史遮蔽的大师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新文学的评判依赖于海外标准,无论哪一条,他在其中都是游离的状态,不在文学思潮的兴奋“点”上而今他在读者和作家中的慢热、持久的热,正说明文坛在慢慢消退浮躁更进一步说,是在民族文化的自信重新确立的时候,他开始释放出迷人而不灼热的光芒来他将现代性和民族性融为一体,将中国的文人精神与民间的文化传统有机结合,成为典型的中国叙事、中国腔调汪曾祺的作品好像更适合晚间阅读他的文字如秋月当空,明净如水,一尘不染,开卷慢慢进入,心也渐渐平静故乡,邻里,同事,亲友,陌生的街道和熟悉的老屋,昆明的警报和上海的星期天,高邮的河流和北京的安乐居,都是作家笔下轻盈流动的笔墨意象读罢,心灵如洗注曾祺对中国文坛的影响,特别是年轻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风行现代派的20世纪80年代,汪曾褀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让年轻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他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重新热爱,唤起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汪曾棋的作品,很少有大波大澜,很少有戏剧性,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可依然时时闪现着文学的光彩。
写日常生活,写市井生活,很容易沉闷,也很容易琐碎,但也是最容易见人性的汪曾祺将老师沈从文的视角从乡村扩展到市井,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一般来说,对乡村的描写容易产生抒情、诗化意味,而对于市井来说,中国文学少有描写,更少诗意的现照这是因为市井生活和乡村生活相比,有着太多的烟火气,有着太多的世俗味,但生活的诗意是无处不在的在《岁寒三友》《徒》《故里三陈》等纯粹的市井題材的小说中,他让诗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市井,在他的笔下获得了诗意,获得了在文学生活中的同等地位,不再是世俗的代名词,而是人的价值的体现他不仅是在小说中审美,而且日常也是按照美的原则进行生活的比如,他喜欢下厨,且做得一手美妙的家常菜,他是有名的美食家,他认为那也是在做一部作品,并没有因为锅碗瓢勺、油盐酱醋影响审美他做的菜也像他做的作品-样,数量少,品种也不多,但每次都有那么一两个特别有特点热爱生活,在生活当中寻找诗意和审美,可生活并不全是诗意和审美汪先生对此似乎毫无怨言,他身上那种知足常乐甚至逆来顺受的生活态度颇让我吃惊很多人没有想到汪先生直到去世前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一直住他太太施松卿的房子,先在白堆子,后在蒲黄榆,都是施在新华社的房子。
后来他搬到虎坊桥福州会馆街的一幢大楼,这一次,老先生有了自己的画室,他可以尽情画他的画了,他刚搬进去的时候兴奋得画个通宵原来是大儿子汪朗把自己分的房子给父母住他在儿子的“大房子”里走完他人生的最后的路程选自2017年1月10日《文汇报》,有删改)相关链接①读着汪曾祺老去,一天天变老,是不懊悔的事情76岁的汪曾祺已经定格在那里,而我在一天天地向他这个年龄接近,然后超越而且,在我活得比他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