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共10页).docx
11页化学(huàxué)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化学老师教学(jiāo xué)工作打算1 一、班级(bānjí)状况分析 初三共有学生82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33人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各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问水平、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看法(kàn fǎ)与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一下: 〔一〕学问(xué wen)根底 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学习中有了必须的化学学问根底,但从化学学问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水、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等根底学科中最根底、最根本的化学学问,所学的学问是零碎的,支离的,就是从化学观方面去分析,学生对自然界和身边的化学现象的相识也是浅显的 〔二〕技能和实力开展水平 我校初二学生虽然各班均是按成果平均划分和支配的,但从调查来看,各学生水平不一样,学生的学问构造不均衡,总体上有两极分化倾向,在详细教学中应留意订正这种倾向另外,学生虽然有必须的根底,,对这门课程了解不深,应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 〔三〕学习方法水平 大凡理科学问的驾驭,着重于理解,化学学问的学习和驾驭,表现得尤其突出,大局部学生已经驾驭了较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能够驾驭学习规律,识物达理,并能充分利用所学的化学学问和规律说明各种自然现象,在详细教学中,应幸免学生“死学学问,学死学问”,引导学生探究、探讨、试验进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走上活学活用的轨道上来。
〔四〕学习看法与习惯及学习爱好的分析 多数同学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能够通过记笔记、建立问题记录本等方法协助学习,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了科学的学习看法但仍有一局部同学局限于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影响了学习成果的提高和实力的开展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义务教育、素养教育的要求为准那么,以学生的全面开展为目标,以表达“三个面对”的精神为努力方向,在内容编排上,留意处理学生认知规律和化学学问构造的关系,留意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留意表达以探究性试验为根底的学科特点 〔一〕根本技能和创新实力造就 1、试验根本操作技能的造就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水的净化等 3、中和反响等有关酸碱盐的试验 4、有关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的学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化学试验根本操作、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酸碱盐的性质 2、难点:、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概念、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和有关性质及计算、学习正确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习氧气、二氧化碳合金属等我们身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三〕思想教育内容 1、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3、环境爱护意识和能源意识 4、科学家不畏困难、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5、独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探究与改革 依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教研教改精神,结合化学本学科的特点,确定,本学科本学期的教研重点为“为先学后教”。
先学”即学生拥有主动参加学习探究的欲望,主要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即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行替代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和缔造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参加,主动实践和主动开展例如在试验教学中,可将某些验证性试验改为探究性试验—变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化学的试验有许多是验证性试验,而学生的分组试验是在授课后进展,作为稳固课堂学问的一种手段依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做试验大多是“依照葫芦画瓢”,仅仅是完成了对学问的简洁重复,几乎没有探究和创新的余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在试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造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维,发挥思维的踊跃性在自学中促使学生去阅读资料,设计试验,提出可行性的试验方案后教”即在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适时地引导点拨,充分发挥老师“教”的主导作用,刚好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展思索,缔造良好的学习、求知气氛,并设计难易适中的习题,造就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谨慎学习有关素养教育的理论,学习市教研室“自主、综合、拓展、创新”课题试验和“先学后教”精神和“欢乐教育”理念。
2、通研大纲、教材,熟知大纲对学问、实力等的要求,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的编排体例、体系及学问构造,找出学问间的内在联系 3、谨慎备课,细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案,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向40分钟要效益;使课堂充溢欢乐 4、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踊跃参加老师换脑工程,以适应素养的要求;变更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四为主原那么”,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子,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5、面对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最终一名学生,不放弃最终一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6、踊跃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协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授课效率,争取计算机到达高级水平 7、做好特长生造就工作在教学中,留意发觉特长生,并踊跃做好特长的造就,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8、建立健全成果检查评价制度精选习题,谨慎批改作业,在作业批改中坚持运用鼓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踊跃性,增加学生的信念 9、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建立“问题记录本”,要求学生人人做到每日一问;建立“错题记录本”,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建立“典型题目集锦本”,做到聚集精华,举一反三。
并指导学生预习、复习、解题的思路和实力 10、踊跃开展化学爱好小组的活动,开拓学习的其次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验证学问、应用学问、获得学问;实现欢乐教育 11、在学生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发挥优等生的“小教师”作用,“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做好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2、谨慎听取学生的看法和建议,集思广议,指导教学,改良教学方法,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寓教与乐 五、教学进度刚好间支配 化学老师教学工作打算2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教学工作打算为指导,踊跃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以学生开展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生现状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良教学方法,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1、备课要求 对于化学概念、学问与技能的备课,要留意新旧学问的连接点;同时要依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根底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支配核心化学概念、学问与技能的内容突出促进学生、老师的开展,表达学科特点、老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2、授课要求 ⑴应重视新学问的引入,新学问的引入是实现旧学问向新学问迁移的过程。
在新学问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学问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⑵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老师引导学生进展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验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学问的活动 ⑶应鼓舞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靠效仿与记忆,老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验视察、试验、推测、验证、推理与沟通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学问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⑷新授课应重视造就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实力 ⑸新授课应重视造就学生动手实力和实践缔造精神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驾驭所学学问、造就各种实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应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那么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紧要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开展和身心安康故应留意以下几点: ⑴适量性,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到达稳固所学学问和提高各种实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⑵层次性,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 ⑶针对性,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特性开展的作业,造就和促进每位学生开展其特长。
⑷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实力 4、测验评价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刚好过关考试,谨慎对待周清、月考 三、详细工作和措施 1、谨慎学习新课标,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探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探讨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造就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 2、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坚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子,以同等、宽容的看法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开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3、变更备课方式,提高老师的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依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敏捷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老师要反思教学过程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教案和学案根本统一 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探讨,补充完善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根底上,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5、完成教材中必要的试验探究和演示、学生试验,并适当补充局部试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