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上好品德课.doc
3页如何上好品德课,使其具有实效性我们品生、品社这门课程从课改以来,就是始终要求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回归生活,通过生活向生活回归,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脱离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课程内容的教育,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因为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所以怎样来增强这一学科的实效性,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既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他课程相比较,品德与社会课具有鲜明的方向性、时代感和地域特色同时,只有当学生感觉到所面对的品德与社会课原来就是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时,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过这门课的老师大多数都会认为这门课程不好上,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活动,总是觉得品德课没有原来的好教,从内容上说确实是没有原来人教版的那样,明确让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情操,所以要想上好品社课,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在口中高喊素质教育,实际手里却用分数的尺码来衡量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大环境下,作为小科并不引起领导和老师的重视,所以为了迎检我们也要研究一下,要不有一天进修来听课,毕竟它也是一门国家课程,但我们的老师不会讲,感觉就不好了。
所以我们今天就趁这个机会来研究一下,我先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大家觉得对就记一记,不对的地方提出来,我在改进要想上好一节品社课 首先要了解课程性质,研究吃透教材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不是原来小学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广阔的背景下把二者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有丰富直观而又灵活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其次要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贴近学生需求 活动课以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的授课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我们的活动化、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活动课、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到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外还要尊重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实施课程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而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触角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