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docx
6页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杨琴摘 要:本文在大量课堂观察、实践中,发现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问题,通过问题归因分析提出体现科学本质的生物实验教學模型“任务-解决”模型和“历史-探究”模型,从科学探究和科学史融入生物实验教学,以期为广大生物学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Key: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模型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实验与观察是生物科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实验教学是生物学课程的灵魂,是生物学教学创新实践的试金石,更是促成学生达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法宝然而,实际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在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方面较为欠缺笔者针对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体现科学本质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型一、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一)调查现状分析调查样本选取10所中学,分别从学生层面(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教师层面,运用问卷星调查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从学习态度上分析就问卷情况结果显示,从学习态度方面,89.7%的学生喜欢或者很喜欢进行生物实验,73%的学生对生物实验课上的实验内容非常感兴趣。
34.2%的学生能够根据课本预习实验内容,21.3%的学生不会做任何预习89.7%的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融洽合作,或者在小组内能够起到引领带头作用,或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小组成员完成实验但不容乐观的是,也有17.4%的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甚至游离于实验课堂外(发呆、说笑、不参与等)57.9%的学生能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认真分析,得出结论14.7%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不能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2)从学习方法上分析通过设置问卷中的实验类型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64.8%喜欢探究型实验,72.5%喜欢拓展型实验喜欢演示实验的学生仅有12.8%,说明学生还是非常希望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探索生命的奥秘86.5%的学生反映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老师采用先讲解后演示,再布置任务的方式进行这样机械化、程序化的授课方式大大的削弱了学生探索生物学知识的兴趣3)从学习效果上分析94%的学生认同通过上实验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重要概念但牵扯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方面,26.7%的学生认为生物实验课作用不大在实验评价方面,83%的学生认为实验课评价较为单一,重结果轻过程,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评价太少。
2.教师问卷、访谈调查结果分析通过问卷和访谈结果发现,生物实验开设率仅为59.7%,教师演示实验基本都能开设,学生实验在操作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上开设较多,但学生期待的探究型实验开设较少57.8%的生物学教师认为开设生物实验课任务重、对实验课的操控性弱,不得已才开设实验课即便开设了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能在实验操作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68.2%的教师表示从没有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科学素养上思考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发现,生物实验课上以视频播放代替做实验现象较多发生,就是做了实验也只追求正确结果,把实验课的重心落在了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上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都只停留在表象,强调标准答案或者教师规范答案,学生不会观察,不知道怎样描述实验现象,更不会分析实验结果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1.重知识,轻能力通常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借助实验视频展现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际授课中,教师以讲授的方式,指引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任务、需要探究、验证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整个实验过程在观看视频前通常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过程,为什么选择这种实验材料,如何选择和使用实验仪器。
重点强调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条件,怎样控制这些条件视频观看完后,要求学生要记住正确的实验结果,统一模式化的书写表达实验结论这样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对于真实实验中出现的偶然因素、可能的错误操作,没有体验更没有思考虽然最终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但不对实验结果却不能合理的进行分析和思考,这些都说明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急待提高,也需要教师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能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设置富有梯度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2.重结果,轻过程一堂实验课通常都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实验,课堂上学生花费时间精力去完成相应的任务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的不确定性较多,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常出现偏差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会让学生快速而准确的按照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异常现象采用轻描淡写的方式一句话带过或忽略其实这恰恰正是实验课堂的“闪光点”和课堂生成的“着力点”3.重操作,轻思维在对教师进行访谈中发现,在一学期中,学生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的机会很少,一般每学期仅安排2-3次对生物学实验感兴趣的学生通常会参加社团活动或者生物学兴趣小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
而实际的生物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的多,动脑的少教师上实验课多沿袭了注重实验操作,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模仿操练学生,把一个完整的实验活动过程,肢解成一个个的操练兵,按照教师的指令操作实验实验过程中或结束后,往往没有时间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缺乏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科学本质观的培养二、思考及建议(一)思考以上存在的问题及现象的发生,其本质原因还是教师没有从生物学科本质的角度认识生物学实验教学,并未还原生物实验教学的本来面貌,未能深刻理解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本源”问题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科学本质出发,思考、设计和实施生物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二)教学建议教师可从“体现科学本质”关键点入手,结合“问题导向、过程体验、史实相融”的设计理念,尝试构建“任务-解决”模型和“历史-探究”模型,使科学探究和科学史融入生物实验教学中1.“任务-解决”教学模型其主要环节包括:任务布置→设计、实践→产生新问题→思考、研讨、尝试→评价反思→进入新任务,在新任务中拓展提升。
即教师根据学习主题,将几个内容关联的实验整合成连续性或者相关性的2-3项任务,形成任务链2.历史-探究教学模型强调科学史课程适宜结合探究实验,通过科学史典型或是关键性案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其操作步骤包括六个阶段:呈现→启发→历史研究→设计实验→科学的想法与实证性检验→回顾与评价总之,在教师对科学本质教学不够清晰的情况下,通过模型运用,建立阶梯,让教师可模仿,可演绎,直至可创新体现科学本质生物实验教学的评价需要进一步研究银川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YJKG15-035)Reference[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9[3]张颖之,刘恩山.科学本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7(10)[4]任靖波.当代科学本质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尝试[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5]王本艳.运用生物科学史教学建构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