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区域系统理论.ppt

32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92937823
  • 上传时间:2024-09-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02.50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第七章 区域系统理论区域系统理论l区域系统规律是在点的基础上探索线和面的问题区域系统规律是在点的基础上探索线和面的问题地理环境各要素组成不同类型的区域区域是由地理环境各要素组成不同类型的区域区域是由线固定的因此,研究区域离不开线,离不开地线固定的因此,研究区域离不开线,离不开地理边界和区划区域划分的理论基础就是地域分理边界和区划区域划分的理论基础就是地域分异规律l内容:内容:l一、地理边界一、地理边界l二、区域的基本特征二、区域的基本特征l三、区域划分的类型三、区域划分的类型l四、综合自然区划四、综合自然区划l五、经济区划五、经济区划l六、综合区划六、综合区划1 一、区域的基本要素一、区域的基本要素——地理边界地理边界l边界是构成区域的基本要素边界是构成区域的基本要素l边界可以用经纬度和地物控制,也可以用界碑控边界可以用经纬度和地物控制,也可以用界碑控制l房地基周围的界石是控制区域的人造地物房地基周围的界石是控制区域的人造地物l方志上的四至,东西南北各到那里,是通过地物方志上的四至,东西南北各到那里,是通过地物控制边界控制边界l边界不完整,无法在地图上勾划出来,无法准确边界不完整,无法在地图上勾划出来,无法准确度量区域面积,形不成完整的区域。

      度量区域面积,形不成完整的区域l曾经有过弹性经济区概念,认为经济区不必有明曾经有过弹性经济区概念,认为经济区不必有明确的界线果真如此,是很难执行的没有界线,确的界线果真如此,是很难执行的没有界线,就没有确切的面积,没有明确的范围和指标,很就没有确切的面积,没有明确的范围和指标,很难进行正常管理难进行正常管理 2 1.边界的边界的3种基本类型种基本类型 l((1)较明显的界线)较明显的界线——突变型边界突变型边界l在空间上表现为自然地域单元之间的过渡带缩小到最狭窄在空间上表现为自然地域单元之间的过渡带缩小到最狭窄的程度通常是自然综合体的地域分异主要决定于非地带的程度通常是自然综合体的地域分异主要决定于非地带性因素时才会出现性因素时才会出现l突变型边界可以勾划出明确的边界线突变型边界可以勾划出明确的边界线例如,自然区中的例如,自然区中的海陆界线、流域界线,社会经济区中的国家界线,行政区海陆界线、流域界线,社会经济区中的国家界线,行政区界线和房基地界线等界线和房基地界线等l国界不可侵犯国界不可侵犯一个国家内部的行政界线也要认真勘定一个国家内部的行政界线也要认真勘定 l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屏障是行政界线的重要类型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屏障是行政界线的重要类型。

      l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划分行政界线时大都采用几何直线法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划分行政界线时大都采用几何直线法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以北纬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以北纬49°为界;美国阿拉斯加州与为界;美国阿拉斯加州与加拿大以西经加拿大以西经141°为界;埃及与利比亚以东经为界;埃及与利比亚以东经25°为界;为界;埃及与苏丹以北纬埃及与苏丹以北纬22°为界;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为界;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几内亚岛上以东经亚在几内亚岛上以东经141°为界;智利与阿根廷在火地岛为界;智利与阿根廷在火地岛上以西经上以西经30°56′为界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不少州界也采用为界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不少州界也采用几何直线法几何直线法3 ((2)较模糊的界线)较模糊的界线——渐变型边界渐变型边界l自然地域单元之间的界线在空间上表现为宽度较自然地域单元之间的界线在空间上表现为宽度较大的过渡带在过渡带内出现相邻两侧地域单元大的过渡带在过渡带内出现相邻两侧地域单元所各具的特征,它们朝一定方向增长或减少这所各具的特征,它们朝一定方向增长或减少这类界线多由地带性因素所制约,如我国东部主要类界线多由地带性因素所制约,如我国东部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及其对自然界作用的温度带的界取决于温度条件及其对自然界作用的温度带的界线。

      线l大多数自然区和社会区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在大多数自然区和社会区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在区与区间有一个宽阔的连续过渡地带这类边界区与区间有一个宽阔的连续过渡地带这类边界是渐变型边界线是渐变型边界线 l自然区一般有过渡带民族区、语言区、文化区、自然区一般有过渡带民族区、语言区、文化区、民俗区等都有过渡带在过渡带中民族杂居,语民俗区等都有过渡带在过渡带中民族杂居,语言混用,民俗多样言混用,民俗多样4 ((3)镶嵌状的界线)镶嵌状的界线——渐变型与突变型之渐变型与突变型之间的过渡类型间的过渡类型l自然地域单元间界线过渡地段上出现锯齿状的镶自然地域单元间界线过渡地段上出现锯齿状的镶嵌或成岛屿状分布,两个地域单元的代表类型同嵌或成岛屿状分布,两个地域单元的代表类型同时存在或相互交错如温带的森林草原是落叶阔时存在或相互交错如温带的森林草原是落叶阔叶林地带与禾草草原地带之间的交错区,它不是叶林地带与禾草草原地带之间的交错区,它不是均匀的景观类型,而是落叶林和草原的大型镶嵌均匀的景观类型,而是落叶林和草原的大型镶嵌体l有些自然地域界线往往延伸达几百公里,甚至更有些自然地域界线往往延伸达几百公里,甚至更长的距离。

      地域分异和界线形成的因素并不都是长的距离地域分异和界线形成的因素并不都是一样的,其各段间的界线可能分属于不同类型一样的,其各段间的界线可能分属于不同类型如我国亚热带北界秦岭一淮河线,其东段比较模如我国亚热带北界秦岭一淮河线,其东段比较模糊,而西段则相对明显些糊,而西段则相对明显些5 2.地理梯度与地理趋稳性地理梯度与地理趋稳性l地理梯度又称地理势地理梯度又称地理势,是衡量地理过程强度和方向的概念是衡量地理过程强度和方向的概念气压梯度、重力梯度、温度梯度等是自然方面的地理梯度气压梯度、重力梯度、温度梯度等是自然方面的地理梯度人口密度梯度、生活水平梯度、国民收入梯度等是社会方人口密度梯度、生活水平梯度、国民收入梯度等是社会方面的地理梯度决定地理梯度强弱的要素有两个一是两面的地理梯度决定地理梯度强弱的要素有两个一是两地间的绝对指标差度;二是两地间的距离指标差度与地地间的绝对指标差度;二是两地间的距离指标差度与地理梯度强弱成正比距离长度与地理梯度强弱成反比理梯度强弱成正比距离长度与地理梯度强弱成反比l地理梯度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等要素流动的基础地理梯度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等要素流动的基础风疾水急是地理梯度大的表现。

      急是地理梯度大的表现l地理趋稳性地理趋稳性:由于要素流动,地理梯度逐步减弱,最终趋由于要素流动,地理梯度逐步减弱,最终趋于一致这一过程称于一致这一过程称地理趋稳性地理趋稳性原先比较稳定的地理系原先比较稳定的地理系统,经过扰动,出现新的地理梯度,产生新的地理趋稳性统,经过扰动,出现新的地理梯度,产生新的地理趋稳性运动这一过程称地理趋稳性循环这一过程称地理趋稳性循环l地理梯度是地理系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非均衡性的反映地理梯度是地理系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非均衡性的反映地理趋稳性说明地理系统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能力地理趋稳性说明地理系统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能力人们可以根据地理梯度和地理趋稳性预测地理过程强度和变们可以根据地理梯度和地理趋稳性预测地理过程强度和变化趋势,可以根据地理梯度和地理趋稳性调节地理过程、化趋势,可以根据地理梯度和地理趋稳性调节地理过程、利用地理过程利用地理过程(左大康,左大康,1990)6 3.边界优势边界优势——三个优势三个优势l(1)边境地理梯度较大边境地理梯度较大 l在自然方面在自然方面,海陆边界、山地和平原边界、大气锋面、地,海陆边界、山地和平原边界、大气锋面、地质断层线是沉积、剥蚀、气流活动最活跃的一线。

      质断层线是沉积、剥蚀、气流活动最活跃的一线 l在国际贸易上在国际贸易上,地理梯度和势能相当于经济上的互补性,,地理梯度和势能相当于经济上的互补性,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 l在旅游上在旅游上,地理梯度和势能带来奇异风光,是猎奇旅游的,地理梯度和势能带来奇异风光,是猎奇旅游的上好去处我国边境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民俗民族文化上好去处我国边境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民俗民族文化景观构成旅游景点的富集带景观构成旅游景点的富集带 l(2)边境两重性与和平趋势边境两重性与和平趋势:军事作用和经济、文化作用军事作用和经济、文化作用 l在经济领域出现两个新现象在经济领域出现两个新现象一是涌现大批跨国经营的候一是涌现大批跨国经营的候鸟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廉价的原料,选择劳动力鸟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廉价的原料,选择劳动力相对低廉处加工,到售价最高处推销二是区域性集团加相对低廉处加工,到售价最高处推销二是区域性集团加强这两个新现象都加强边境的经济和文化作用这两个新现象都加强边境的经济和文化作用 l(3)内陆国家的过境需求内陆国家的过境需求 l边境口岸不但为相邻地区服务,而且为邻国过境和整个国边境口岸不但为相邻地区服务,而且为邻国过境和整个国际贸易服务。

      内陆国家开辟出海通道,交替采用武力与和际贸易服务内陆国家开辟出海通道,交替采用武力与和平两种手段在和平趋势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协商借道是平两种手段在和平趋势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协商借道是内陆国家走向大洋的主要途径内陆国家走向大洋的主要途径 7 4.陆地边境口岸陆地边境口岸l口岸的作用口岸的作用::l①①在开放的时代,陆地边境口岸是城市的重要生长点在开放的时代,陆地边境口岸是城市的重要生长点 l②②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 l③③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l 口岸的类型:口岸的类型:l(1)河流渡口型河流渡口型在以河为界的边境线上,渡口是口岸的生在以河为界的边境线上,渡口是口岸的生长点 l(2)阡陌(阡陌(qian mo)相连型)相连型有些口岸没有明显的自然屏有些口岸没有明显的自然屏障,与邻国阡陌相连障,与邻国阡陌相连 这类口岸过境便利,大都由跨界民这类口岸过境便利,大都由跨界民族居住,互相通婚,甚至过界耕作、经商,往返频繁族居住,互相通婚,甚至过界耕作、经商,往返频繁 l(3)高山垭口型以山为界的陆地边境,口岸受地形限制,高山垭口型。

      以山为界的陆地边境,口岸受地形限制,固定在少数垭口这类口岸,大都有悠久历史,自古便是固定在少数垭口这类口岸,大都有悠久历史,自古便是商贸和军事活动的要冲商贸和军事活动的要冲 l(4)寒漠型以二连为代表的中蒙边界东部地段干旱缺水,寒漠型以二连为代表的中蒙边界东部地段干旱缺水,限制城市发展限制城市发展 l(5)海陆过渡型这类口岸出现在海岸线与陆地边境接触点,海陆过渡型这类口岸出现在海岸线与陆地边境接触点,兼有海港和河流渡口特征,北有丹东,南有东兴兼有海港和河流渡口特征,北有丹东,南有东兴8 5、自然地理边界划分的指标体系、自然地理边界划分的指标体系l在通常的自然地域等级单位体系中,较高级单位在通常的自然地域等级单位体系中,较高级单位的划分依据侧重考虑生物气候原则,即根据气候的划分依据侧重考虑生物气候原则,即根据气候与土壤、植被的相关性来划分单位、拟订界线,与土壤、植被的相关性来划分单位、拟订界线,所考虑的是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地带性规律首先所考虑的是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地带性规律首先注意水平地带性,而后考虑垂直地带性以下按注意水平地带性,而后考虑垂直地带性以下按人力不能大规模改变的几个主要因素来论述地域人力不能大规模改变的几个主要因素来论述地域划分及界线拟订的依据和指标。

      划分及界线拟订的依据和指标l((1)按温度条件拟订:年均温,)按温度条件拟订:年均温,1、、7月均温,积月均温,积温温l((2)按水分状况拟订:年降水量等)按水分状况拟订:年降水量等l((3)按地形因素拟订: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按地形因素拟订:山地、高原、丘陵、平原l((4)界线拟订的指标综合体:热量与干燥度)界线拟订的指标综合体:热量与干燥度9 二、区域的基本特征二、区域的基本特征l1、区域的物质性、区域的物质性l从哲学上讲,区域是空间的范畴,是空间的从哲学上讲,区域是空间的范畴,是空间的一部分,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区域一部分,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区域大体上可以分成自然区(如综合自然区、大体上可以分成自然区(如综合自然区、地貌区、黄土高原地区地貌区、黄土高原地区 )、社会经济区)、社会经济区(如行政区、军事区、经济区、宗教区、(如行政区、军事区、经济区、宗教区、文化区文化区 )和自然技术社会过渡型区(如技)和自然技术社会过渡型区(如技术经济区、作物果树适宜栽培区、疾病医术经济区、作物果树适宜栽培区、疾病医疗地理区、供暖区等)三类疗地理区、供暖区等)三类10 北京是一个区域概念,其内涵有:北京是一个区域概念,其内涵有:l①①北京城北京城。

      明、清两朝建成的北京内城和外城,共有明、清两朝建成的北京内城和外城,共有62.5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l②②北京城区北京城区北京市人民政府管辖的四个城区,东城区、北京市人民政府管辖的四个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共有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共有87.1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l③③北京市建成区北京市建成区已经建成的联成一片的市区,已经建成的联成一片的市区,1990 年年为为420 平方公里每年以平方公里每年以1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四周延伸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四周延伸l④④北京市城市规划区北京市城市规划区进行市区总体规划的范围,约进行市区总体规划的范围,约750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l⑤⑤北京城近郊区北京城近郊区包括四个城区和四个近郊区包括四个城区和四个近郊区(朝阳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面积,面积1369.9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l⑥⑥北京城郊区北京城郊区包括四个城区、四个近郊区和两个远郊区包括四个城区、四个近郊区和两个远郊区(门头沟区和燕山区门头沟区和燕山区),面积,面积4567.9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l⑦⑦北京市行政区北京市行政区北京市人民政府管辖的全部范围,包括。

      北京市人民政府管辖的全部范围,包括城区、郊区和八个县,面积城区、郊区和八个县,面积16808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11 2、区域的系统性、区域的系统性l区域是有系统的区域是有系统的,有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等,有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等层次l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l日本的行政区分三级日本的行政区分三级,一级:都、道、府、县;,一级:都、道、府、县;二级:市、郡、区;三级:町、村二级:市、郡、区;三级:町、村 l综合自然区划的区域系统可以表示为综合自然区划的区域系统可以表示为:自然大区、: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自然地区、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 12 3、区域的可度量性、区域的可度量性l在特定的时间内,区域是相对稳定的在特定的时间内,区域是相对稳定的。

      l区域必须落脚在地图上,在地图上画出来,有一区域必须落脚在地图上,在地图上画出来,有一定面积,可以度量定面积,可以度量 l区域的可度量性可以用面积大小、区域位置(区区域的可度量性可以用面积大小、区域位置(区位,地理位置)、区域特征、区域界线等指标表位,地理位置)、区域特征、区域界线等指标表示面积分绝对面积和相对面积;区域位置分为面积分绝对面积和相对面积;区域位置分为经纬度位置(天文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天文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国家中的位置、气候位置、经(包括海陆位置、国家中的位置、气候位置、经济位置、历史位置、重要性位置等方面);济位置、历史位置、重要性位置等方面);l区域界线是区域的分界,是确定一个区域的精确区域界线是区域的分界,是确定一个区域的精确边界13 4、历史性、历史性l区域载有自然历史、人文历史的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区域载有自然历史、人文历史的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其范围和内涵也会发生变化其范围和内涵也会发生变化l区域是反映自然、人文历史变化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区域状区域是反映自然、人文历史变化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区域状况如:华北平原历史性的含义与华北地块的变迁、东部如:华北平原历史性的含义与华北地块的变迁、东部海岸线的变迁、黄河、淮河、海河的冲刷堆积及摆动等现海岸线的变迁、黄河、淮河、海河的冲刷堆积及摆动等现象,关系密切。

      象,关系密切l经济区也是反映社会经济一定阶段的状况经济区也是反映社会经济一定阶段的状况,西安镐京、汉,西安镐京、汉城、唐城等,都是不同时期京都的所在目前的西安城墙城、唐城等,都是不同时期京都的所在目前的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大规模的、保存也最为完整的明代城墙,始是中国现存最大规模的、保存也最为完整的明代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年),是在唐长年),是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修建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安城的皇城基础上修建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 l在历史的长河中,区域是可变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区域是可变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形成和每一个区域都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然区域变化慢些,社会经济政治区域变化发展的过程自然区域变化慢些,社会经济政治区域变化快些14 三、区划的概念和类型三、区划的概念和类型((1)按反映区域因子的多少)按反映区域因子的多少,区划可分为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可分为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2)按照区域的性质)按照区域的性质,区划可以分为:,区划可以分为:l①①自然区划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部门自然区划(如地貌区划、:综合自然区划、部门自然区划(如地貌区划、地质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植被区划、土壤区划、地质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植被区划、土壤区划、动物区划等)。

      动物区划等)l②②人文区划:人文区划:综合农业区划、综合经济区划、行政区划、综合农业区划、综合经济区划、行政区划、农业区划、工业区划、商业区划、技术经济区划等农业区划、工业区划、商业区划、技术经济区划等l③③自然人文区划自然人文区划:综合区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划、资:综合区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划、资源开发区划、水土保持区划等源开发区划、水土保持区划等l((3)按照服务目的,区划可以自成体系)按照服务目的,区划可以自成体系例如,为农业例如,为农业服务的区划由农业自然条件区划、农业技术改革区划、农服务的区划由农业自然条件区划、农业技术改革区划、农业部门区划、农业综合区划等四部分组成,形成农业区划业部门区划、农业综合区划等四部分组成,形成农业区划体系15 四、综合自然区划四、综合自然区划l按照自然环境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地域按照自然环境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地域分成若干单元,是综合自然区划分成若干单元,是综合自然区划l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原则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原则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发生学原则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发生学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共轭性原则,与生产相结合原相对一致性原则、共轭性原则,与生产相结合原则等等l综自区划的依据和指标是区划成败的关键综自区划的依据和指标是区划成败的关键l综自区划系统是区划成果的集中反映综自区划系统是区划成果的集中反映l综合自然区划是经济区划和综合区划的基础综合自然区划是经济区划和综合区划的基础16 五、经济区划五、经济区划 经济区划是从国情出发,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将全国领土进行战略性划分,揭示出各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勾勒出各经济区产业结构特点和在全国的专门化发展方向,并以此协调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总体与局部、现状与长远、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17 (一)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一)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 1、、  经济区经济区 以综合性大中城市为中心,结合一定的经济地域类型而组织起来的,具全国性专门化职能的经济活动空间组合单元 2、、 经济区的影响因素经济区的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人口和劳动力、交通运输、技术因素、城市、市场3、、 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经济区划的基础劳动地域分工指一国、一地区按某一优势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实行专业化生产,是社会劳动分工的地域表现形式。

      地域差异是地域分工的基础,区域生产专业化是地域分工的具体表现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有利于地区间的相互支持、协作,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劳动力资源,从而提高生产率18 1 1、经济原则、经济原则(二)、经济区划的原(二)、经济区划的原则则 (1).国家经济体系和地区优势相结合(国家利益是最高目标,区域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如长江三角洲与沿江经济区的划分) (2).地区经济专门化方向和综合效益相结合(注重地区经济专门化的形成,提高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如西北经济区专门化部门,以水电和石油开发为基础,建成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盐化工、机械制造等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3).经济区划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化分工相结合(注重外向型经济的培育,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如将广西和海南划入大西南经济区) (5).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相结合(区划要有远景性)19 坚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在经济区划中要把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结合起来,注意增强不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3 3、社会原则、社会原则2 2、生态原则、生态原则 为保证区域经济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坚持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促使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0 (三)、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三)、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1 1、三分法、三分法”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 中国在1949年以后实行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划分了6大经济协作区——东北区(包括黑、吉、辽)、华北区(包括京、津、冀、晋、内蒙古)、西北区(包括陕、甘、宁、青、新)、华东区(包括鲁、苏、皖、沪、浙、赣、闽、台)、中南区(包括豫、鄂、湘、粤、桂)、西南区(包括川、贵、滇、藏)这是一个按行政系统组织起来的经济区,也是目前国家统计局实际使用的经济区划单元 2020世世纪纪8080年年代代中中期期以以来来,,曾曾出出现现过过许许多多经经济济区区划划方方案案,,具具有有代代表表性的有:性的有: 按照各地区区域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潜力、现有生产力水平、地理位置特点,并适当考虑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将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作为决策全国生产力布局的宏观地域单元 21 2 2、、 “五分法五分法”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 (方案一方案一) )4 4、、 “六分法六分法”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 (方案一方案一) )3 3、、 “五分法五分法”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 (方案二方案二) )按照自然资源总丰度、社会经济发育程度、地理连片等指标,将全国划分为6 6大经济区——东北区(黑、吉、辽、内蒙古东部3 3盟1 1市)、黄河中下游区(包括下游环渤海区的京、津、冀、鲁和中游的晋、豫、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区(沪、苏、浙、皖、鄂、湘、赣)、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以及将来的港、澳、台)、西南区(川、黔、滇、藏)、西北区(陕、甘、宁、青、新)。

      按照工业发展水平和工业结构、资源丰富程度及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将全国划分为:加工型经济区(京、津、沪、鄂、辽、台)、加工主导型经济区(苏、浙、闽、粤、桂)、资源开发主导型经济区(晋、内蒙古、赣、黔、青、宁、甘、滇)、资源开发加工混合型经济区(鲁、陕、川、皖、湘、黑、吉、冀、豫)、特殊类型经济区(新、藏、琼) 以地区产业专门化系数(区位商)将全国划分为五大经济类型区:重加工业为主的加工区(京、津、沪、苏、陕)、轻加工业为主的加工区(浙、闽、粤、桂、川、新、台)、采掘业为主的资源区(晋、内蒙古、黑、赣、豫、青、宁)、原材料加工为主的资源区(冀、皖、湘、藏、甘)、资源与加工并举区(辽、吉、黔、鲁、鄂、琼、滇) 22 5 5、、 “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6 6、、 “七分法”综合经济区7 7、、 “十分法”综合经济区 东北区(黑、吉、辽)、华北区(京、津、冀、晋、鲁)、华东区(沪、苏、浙、皖、赣、闽、台)、华中区(豫、鄂、湘)、华南区(粤、桂、琼、港、澳)、西南区(川、滇、黔)、西北区(陕、甘、宁、青)、内蒙古区、新疆区、西藏区 东北经济区(黑、吉、辽、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黄河流域经济区(青、甘、宁、晋、冀、鲁、京、津、豫北、关中、陕北、内蒙古中部和西部)、长江流域经济区(川、鄂、皖、苏、浙、沪、陕南、豫南、赣北、赣中、湘北、湘中、黔北)、南方经济区(滇、桂、粤、闽、湘南、赣南、黔南)、新疆经济区、西藏经济区。

      东南“黄金海岸”经济带、长江大流域经济区、陇海及兰新大铁路经济带、黄河流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东北区、西南区23 (四)、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四)、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政府提出,实际应用)(政府提出,实际应用)1 1、三大经济地带、三大经济地带 中中国国在在““七七五五””期期间间提提出出了了地地区区经经济济的的梯梯 度度 开开 发发 思思 想想((19851985)),,以以沿沿海海为为基基地地,,以以其其经经济济技技术术优优势势开开发发内内地地资资源源,,进进而而再再向向边边疆疆少少数数民民族族地地区区发发展展,,形形成成东东部部沿沿海海、、中中部部内内陆陆、、西西部部地地区区三三大大经经济济地地带 是是根根据据梯梯度度开开发发理理论论和和资资源源、、经经济济差差异异形形成成的的宏观经济区域宏观经济区域东部东部中部中部西部西部面积面积/(104km2)129286538面积占全国面积占全国/%%1330561996年底人口总数年底人口总数/(104人人)49 96243 35427 979人口占全国比例人口占全国比例/%%41.1935.7423.07非农人口数占全国非农人口数占全国/%%50.534.515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占全国/%%48.134.517.4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占全国/%%65.425.49.2年用电量占全国年用电量占全国/%%56.228.515.3固定资产占全国固定资产占全国/%%5.862.67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59.127.213.7银行存款余额占全国银行存款余额占全国/%%63.724.212.1利用外资额占全国利用外资额占全国/%%84.3111.584.11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基本情况表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基本情况表项项 目目24 全国全国东部东部中部中部西部西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人均拥有指数土地资源人均拥有指数       矿产资源人均拥有指数矿产资源人均拥有指数       能源资源人均拥有指数能源资源人均拥有指数       自然资源人均拥有综合指数自然资源人均拥有综合指数经济技术水平经济技术水平              人均社会总产值指数人均社会总产值指数         人均国民收人指数人均国民收人指数           人均工农业总产值指数人均工农业总产值指数       人均工业产值指数人均工业产值指数           人均经济产值综合指数人均经济产值综合指数    100100100100 100100100100100 338317.936.6 135.92133.28136.83144.83137.52 8296.3177.05111. 82 82.4288.3681.9076.8582.28 246137.4128.4163.12 64.0871.0462.4656.8063.39三大经济地带的两个梯度三大经济地带的两个梯度      三大经济地带三大经济地带是中国最高层次的经济区,较为客观地反映着中国地区经济是中国最高层次的经济区,较为客观地反映着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总体态势。

      有助于确定正确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对全国经发展的差异和总体态势有助于确定正确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济发展的宏观指导25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区图26 27 2 2、七大综合经济区、七大综合经济区从国情出发,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了中国七大经济区的方案 (1)环渤海经济区: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心,座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 (2)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 (4)中部五省经济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5)东南沿海经济区: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两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今后可将港、澳、台划入 (6)大西南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西藏和海南以及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肇庆 (7)西北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盟市 28 六、六、 综合景观区划综合景观区划 综合区划的目的是为制订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是自然、经济、行政等区划的综合 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潜力,现有生产力水平、面临的主要任务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一致性 全国分为全国分为8 8个综合区:个综合区: • 东北区:黑、吉、辽东北区:黑、吉、辽 • 华北区:京、津、冀、鲁、豫华北区:京、津、冀、鲁、豫 • 晋陕内蒙古区:晋、陕、内蒙古环境问题一致)晋陕内蒙古区:晋、陕、内蒙古环境问题一致) • 长长江江中中下下游游区区::沪沪、、苏苏、、浙浙、、皖皖、、赣赣、、鄂鄂、、湘湘经经济技术与资源环境相联系)济技术与资源环境相联系) • 东南区:闽、粤、琼、港、澳、台东南区:闽、粤、琼、港、澳、台 • 西南区:川、黔、滇、桂市场与外向型经济)西南区:川、黔、滇、桂市场与外向型经济) • 西北区:甘、宁、新西北区:甘、宁、新 • 青藏区:青、藏青藏区:青、藏29 l特点:l1)保持了行政区划的完整性;l2)贯彻了生态、经济等区划原则;l3)只有大区区划单位,属粗略方案30 l经济地域类型是经济区的组成部分。

      按照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和商品化程度,基层地域类型可分为:第一产业优势型;第二;第三产业优势型;围绕科技、文教、行政管理发展起来的类型;大城市圈或市域31 3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