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类笔记5篇汇编.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302693941
  • 上传时间:2022-06-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3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代文学类笔记5篇《学林》 宋代考据辩证类笔记,10卷,亦称《学林新编》,王观国撰王观国,字不详,长沙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前后在世绍兴中,以左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主管动农公事兼兵马监押 《学林》10卷,凡358则这部书特地考辨六经史传以及其它书中的字体、字音、字义,并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唐书》之文以前人诗歌,广采《说文》《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参校异同,加以订正附带兼及词语、说明名物资料收集详备,辨析精赅,是宋人笔迹中较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其它如谈沈括论杜诗之拘泥,谈双声叠韵之分别亦甚精到说明名物者,如说琥珀乃松脂凝聚入地而成,驳斥琥珀生于地中,为龙血入地而成的缪说,也表现了作者的见识通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引据详洽,辨析精核,可谓卓然特出之著” 《学林》有武英殿聚珍本;嘉庆十四年(1809),萧山陈春将此书收入《湖海楼丛书》;同治五年(1866)刻本等 今有:《学林》,中华书局1988年版 《东轩笔录》 宋代历史轶事笔记,十五卷北宋魏泰撰魏泰,字道辅,襄阳人出身世族。

      姐魏氏是北宋闻名女词人,封道国夫人,姐夫曾布官至丞相魏泰从小好逞强行霸,尝于试院中殴打考官几死,因此不得录用后博览群书,但不思仕进性诙谐,尤好谈朝野趣闻善辫,与人谈笑,莫有能挡其词锋者徽宗崇观年间,(1102-1110年),大臣章惇赞其才,欲任以职事、辞不就晚年居家,倚仗姐夫之势,横行乡里,邑人深为不满又爱讹托他人之名作书,如借张师正名作《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借梅尧臣名作《碧云》以本人名则著有《临汉隐居集》二十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东轩笔录》十五卷传于世 《东轩笔录》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官场见闻,以仁宗、神宗两朝事居多,由于魏泰昌与上层人物多有交往,熟知内情,所记当时历史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相关资料,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卷六所记曾布与王安石关系,说明曾因反市易法被黜后,与王仍有交情,并未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书中对贪污贿赂,趋炎附势、狼狈为奸的现象时有揭露卷十还记载了宋仁宗打击报复、庇护皇亲的事实,在历史笔记中相当少见此书所记亦有一些失实之处,《旧闻证误》、《容斋随笔》等书均有驳正总的来说,在宋人笔记中,《东轩笔录》还是史料价值较高的一种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引此书达三十六条,在二百二十五种引书中,居第五位。

      今有:《东轩笔录》李裕民点校,中华书局1997年版;《东轩笔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1983年版;《东轩笔录》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其次编,2006年版 《萍洲可谈》 北宋代记述有关典章制度、风土民俗及海上交通贸易等状况的笔记,3卷朱彧撰朱彧,生卒年不详其父朱服于元符二年(1099)至崇宁元年(1102)时居官广州朱彧依据其父见闻,于徽宗宣和元年(1102)撰成此书,共3卷该书记载的宋代朝廷制度、风俗民情、特殊是海外交通与来华穆斯林的经商与生活等状况,是探讨中西交通史及中国伊斯兰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如关于宋代广州蕃坊及来华穆斯林商贾状况,书中云:“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1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人蕃人衣装与华异饮食与华同或云其先波巡尝事瞿昙氏,受戒勿食猪肉,至今蕃人但不食猪肉而已”;关于宋代来华穆斯林与中国妇女通婚状况,书中云:“元祐间广州蕃坊刘姓人娶宗女官至左班殿直刘死,宗女无子,其家争分财产,遣人挝登闻鼓朝廷方悟宗女嫁夷部三代须一代有官,乃得娶宗女”;关于宋代海外贸易及市舶管理状况,记有舶船到港后“编栏”(即派兵监视)、“抽解”(即征税)、“呈样”(抽查货物质量)、“禁榷及博买”(即政府收购专卖货物及确定商人自由出卖)状况,舶船来去季节时间、舶船大小及互贸货物状况,海舶运用指南针状况等。

      其书的倾向是曲意维护王安石新政中的舒亶、吕惠卿等小人,攻击元祐党人苏轼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指责并说明其缘由:_“_之父朱服虽坐与苏轼交游贬官,然实非元祐之党尝有隙於苏辙,而比附於舒亶、吕惠卿故彧作是书,於二苏颇有微词,而於亶与惠卿则往往曲为说明甚至元祐垂帘,有政由帷箔之语盖欲回护其父,不得不回护其父党;既回护其父党,遂不得不尊绍圣之政,而薄元祐之人与蔡绦《铁围山丛谈》同一用意,殊乖是非之公”,但也确定其价值:“然自此数条以外,所记土俗民风,朝章国典,皆颇足以资考证即轶闻琐事,亦往往有裨劝戒较他小说之侈神怪,肆诙嘲,徒供谈噱之用者,犹有取焉” 《文献通考》著录三卷,但现存的左圭《百川学海》本、陈继儒《宝颜堂秘岌》本今仅一卷,五十馀条 今有:《后山谈丛·萍洲可谈》,李偉國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萍洲可談》李偉國点校,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其次编,2006年版该书是以《墨海金壶》本为底本,校以《百川学海》和《四库全书》系统之各种版本又检中华书局所印《永乐大典》残本及《宋会要辑稿》等书,得佚文三条,录出附于卷末)探讨论文:郑宇之硕士论文《朱彧及其笔记〈萍洲可谈〉探讨》。

      《孙公谈圃》 记录北宋孙升所述人物轶事、品评人物的笔记,刘延世撰刘延世字君孚,高邮人孙升在元祐中官中书舍人,哲宗绍圣四年因属元祐党人而贬谪汀州,两年后死于任上刘延世的父亲时为时长汀县令,得从孙升游,将孙升所述的北宋朝人物轶事以及对此的品评记录下来成为此书宋临江刘延世录所闻于孙升之语也刘延世在书序中曾交代成书的经过和动机:“绍圣之改元也,凡仕于元祐而贵显者,例皆窜贬湖南,岭表相望而错趾,惟闽郡独孙公一人迁于临汀四年夏五月,单车而至,屏处林谷,幅巾杖屦,往来乎精蓝幽坞之间,其后避谤,杜门不出余时侍亲守官长汀县,窃从公游,闻公言皆可以为后世法,亦足以见公允生所存之大节于是退而笔之,集为三卷,命曰《孙公谈圃》公状貌奇妙,眉目孤耸,望之凛然可畏元祐时,历三院,迁左史,入中书为舍人,危言谠论,内外惮之已而忤时宰意,以集贤殿修撰留守南都,后迁天章阁待制其谪官也,自南都为归州,遂以散秩谪临汀公在汀二年,竟以疾终明年,岁在庚辰,天子(按:徽宗)嗣位,尽还公官职,士大夫伤公之不及见也余辱公之知且久,而公之语亦尝属余记焉,公之子幼而孤,则其事久或不传,于是详而述之,庶几不为负公者,非特为谈圃道也。

      公讳升,字君孚,高邮人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初四日,临江刘延世述之引正因为其中夹带个人恩怨,所以记录品评中带有倾向性,而为后世所讥孙升为元祐党人被贬,所以书中记王安石见其子王雱在冥中受报应;又因与二苏有隙,书中记苏轼为翰林学士事,苏轼试馆职策题论汉文帝宣帝及仁宗、神宗事,“则又不满于苏轼”;记争吊司马光事,“亦不满程子(程颐)” 《孙公谈圃》最早有临汀刊本三卷;宋高宗建炎初山阳吴氏录本 今有:《乐城先生遗言·东谷所见·鸡肋·孙公谈圃》,新兴书局,1927年版;《孙公谈圃》上海古籍出版社据《说郛》本影印,1987年版;《孙公谈圃》宋人笔记其次编,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演繁露》 又称为《程氏演繁露》,十六卷,后又有《续演繁露》六卷宋代以格物致知为宗旨的笔记,南宋程大昌撰程大昌(公元1123─1195),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进士二十六年,除太平州教授二十七年,召为高校正三十年,迁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擢著作佐郎,历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出为浙东提点刑狱、江西转运副使淳熙二年(公元1175),召为秘书少监三年,权刑部侍郎。

      累迁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建宁府光宗即位,徙知明州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有《程文简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诗论》、《演繁露》、《续演繁露》、《考古编》等《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演繁露》为模拟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之作《演繁露》记载了三代至宋朝的杂事488项其书《演繁露》不分类,《续演繁露》分制度、文类、诗事、谈助四门援引很为广博,考证多详明可取如卷九“鞠”,有关古代踢皮球的记述;卷十五“不托”关于古代汤饼的考辩,都能使人对事物有详细的了解《四库总目提要》称其“大昌所演,虽非仲舒本意,而名物典故,考证详明,实有资於小学所引诸书,用李匡乂《资暇集》引《通典》例,多注出某书某卷倘有讹舛,易於寻检,亦可为援据之法”其中一些说明,不仅对文字学,对历史、文学亦有帮助,如“李白墓”条:“采石江之南岸田畈间有墓,世传为李白葬所累甓围之,其坟略可高三尺许,前有小祠堂,甚草草中绘白像,布袍裹软脚幞头,不知其否也白尝供奉翰林,终不曾得官,则所衣白袍是矣范传正作白碑,曰白之孙女言曰:尝殡龙山之东麓,坟高三尺传正时为宣歙视察使,谕当涂令诸葛纵改葬于青山,则在旧瘗之东六里矣,其时元和十二年也然则龙山、青山,两地皆著白坟,亦有实矣。

      至谓白以捉月自投于江,则传者误也曾巩曰:范传正志白墓,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白之歌诗亦自云如此或者因其豪逸,又尝草瘗江边,乃饰为此说耳正史及范碑皆无捉月事,则可证矣又如“霓裳”条:“乐天《和元微之霓裳羽衣歌》略曰:“移领钱塘其次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附好筝,教得霓裳一曲成前后只应三度案,闻道而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忽忆霓裳无处问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元答云七州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惟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案,此乃乐天守杭日,自教官妓玲珑习为霓裳舞至乐天镇苏时,习舞者已皆不存元微之为越守,乐天求此舞人于越,而越中无之,但寄得《霓裳歌》以为之谱耳元、白距明皇不远,此时此曲已自无传,况今日乎?”“霸陵折柳”条:“黄图曰:霸桥,跨霸水为桥也,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为别,故李白乐府曰:“年年柳色,霸桥伤别而王维亦曰:“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审求其地,则在渭北,盖汉分秦咸阳,置县名渭城也若霸陵,则在渭南,不在渭北矣维之所饯者,其人出戍阳关,而赋诗之地乃在渭北,仍援折柳为词,则仍用霸陵故事也” 今有:《程氏演繁录》、《续演繁露》京华出版社;《程氏演繁录》、《续演繁露》国家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2003年版;《程氏演繁录》、《续演繁露》,宋人笔记第一编,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类笔记5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