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单元 综合测试题(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67953906
  • 上传时间:2019-0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15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单元 综合测试题(人教版八年级上)一、甚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憎恶(zèng) 琐屑(xiè) 涎水(xián)B.诘问(jié) 惦记(diàn) 胡同(tòng)C.哀悼(dào) 奔丧(sāng) 取缔(dì)D.颓唐(tuí) 糟糕(zāo) 骷髅(kū)2.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蹋败 和蔼 烦躁 噩耗B.仲胀 惧惮 尴尬 呵斥C.潦倒 交卸 渴幕 焦灼D.跋涉 赋闲 狼藉 伎俩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触目伤怀(心,心中) 人头济济(形容人多)B.情不能已(停止) 猝然昏厥(出乎意料)C.情郁于中(聚集) 犹豫再三(重复三次)D.识文断字(判断)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4.依次填人下列句中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 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②此后,我就更其 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⑧这些日子,家中 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A.物色 搜集 光景 C.物色 收集 情景C.查询 收集 光景 D.查询 搜集 情景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C.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D.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连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B.朱自清——《背影》——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C.钱钟书——《围域》——小说D.余秋雨——《信客》——小说7.下面是一份通知的正文,请用一个长单句表达,并力求简洁,不超过36个字全校师生今天听报告,时间是下午四时半,地点在学校礼堂,报告人是交通大队张队长,报告内容是介绍交通安全知识 8.将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用一句话简要地表述出来,不超过27个字 由浙江大学生物科学系钱凯先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与杭州蓝亿健公司合作,经过多年努力,在国际上率先用人工成功培育出盐泽螺旋藻,为我国螺旋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资源                                       9.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 )。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______;江河溪流,_______;大海汪洋,__________;湖光粼粼,_______A.是抖动着的曲线 B.是翻腾着的曲线C.是流动着的曲线 D.是屹立着的曲线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通过学习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故    C.中国人民正在为努力建设一个小康社会    D.不是困难吓倒了我们,而是我们战胜了困难11.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中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    例句: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仿写: , 12.“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13.今年“五一”长假,小明到北京参观了“神舟五号”飞船。

      请你代小明在“参观留言簿”上写一句留言,以表达他的无比激动之情不超过20个字)    答: 14.今年春天,在东南亚地区流行的“禽流感”,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敲响了警钟请就此拟写两条电视公益广告语,提醒人们增强卫生、健康意识    ①     ② 二、文言文阅读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1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流。

      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17.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大意1分)答:___ ___18.本段对阿长的描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画儿的‘三哼经’”适合阿长的身份吗?说明阿长什么特点?(2分)答:___ ___ 19.阿长来问的《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么想的?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答:___ ___ (2分)20.“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答:___ ___ (2分)21.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用原句回答)(1分)答:___ ___。

      22.这四本书对“我”有什么影响?(2分)答:___ ___ 23.作者可回忆的事很多,为什么要详写买《山海经》一书的事?(2分)答: (二)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24.选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2分)A. 父子情 B. 父亲的背影 C. 惜别 D. 买橘送别25.文中用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2分) A. 抱了橘子 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 B. 蹒跚地走 慢慢探身 穿过铁道 C. 用两手攀 两脚缩 身子微倾 D. 蹒跚 探身 爬上26..选段中写父亲的外貌,先后写了“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因为才替祖母办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B.家景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困顿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方式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27."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与之相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泪水,前者是_________ 之泪,后者是_______ 之泪2分)   28."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两个"怕"字含义不同,前者是"怕"是“、______ _____ ,后者是"怕"____________ (2分)29.这段文字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主要目的,有下面几种理解,从中选出两项正确的 )(2分)A.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父亲”的形象B.这段描写说明父亲对儿子特别溺爱,不大放心C.“父亲”的背影是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D.背影深刻地刻下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特深E.背影反映了父子之问的深厚感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