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个欧美主要油画画派介绍.docx
15页西方画派主要有: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尼德兰画派、荷兰画派、佛兰德斯画派、学院派、古典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巴比松画派、拉斐尔前派、桥派、欧尔飞派、巴黎派、达达派、形而上画派、抽象表现派、移动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下面就将这十九个画派进行分别介绍古典与反古典,是西方传统能够绘画艺术的两大主流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素描而轻视色彩之上;反古典则热衷与情感,它不详古典主义那样追求庄严、静穆、单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动荡激越的精神,在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艺术中充分表现出来,前者表现了对于文艺复兴古典趣味的反动,后者则体现出与新古典主义的格格不入佛罗伦萨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重要画派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约1267~1337)、马萨丘(1401~1428)、乌且罗(1394~1475)等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基罗(1475~1564)、拉斐尔(1483~1520)自14世纪起,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当时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佛罗伦萨开始这一画派,在绘画艺术方面,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改变中世纪绘画平面装饰的风格,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艺术的传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造型规律,形成以集中透视来表现的、具有明暗效果和三度空间感的绘画技法。
题材虽多为宗教神话故事,但已用以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愿望除油画外,多创作大幅湿壁画16世纪下半叶后,随着佛罗伦萨的经济衰落、政治反动的趋势,绘画艺术也逐渐暗淡,画家们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以及艺术家流落到其他城市,威尼斯、米兰、罗马等画派随之蜂起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有艺术特色的画派威尼斯共和国14世纪起成为东西方贸易中心,经济、文化日益繁荣,给绘画艺术带来了新起色原受拜占庭影响,15世纪吸收了以乔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的基罗等大师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的经验,走上新的发展道路该画派代表画家有乔尔乔涅(1477~1510)、提香(约1490~1576)、委罗内塞(1528~1588)等他们于15世纪由维发利尼家族和伯利尼家族奠定基础,至16世纪成为欧洲油画创作中心,是其鼎盛时期作品描绘豪华生活,歌颂人间幸福,充满乐天、欢快、狂热的情调,即使宗教题材也被世俗化,渗透着人文主义精神;构图新颖,色彩绚烂,形式优美,具有浓厚的装饰味,这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威尼斯画派的特色尼德兰画派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部尼德兰地区的绘画流派尼德兰(相当于现在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地区)在中世纪时,由于自由城市的建立及经济逐渐繁荣,至15世纪尼德兰美术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反映现实生活、描绘客观对象,形成了独立的学派,创造了表现人民日常生活的风俗画和写实的风景画,并改进了油画技法代表作者有雕刻家斯柳特尔,建筑家、雕刻家德·富里安特(1414~1575),画家凡·艾克兄弟等1579年荷兰独立后,尼德兰美术发展为北方的荷兰美术和南方的佛兰德尔美术两种不同的倾向,前者以林布兰特为代表,后者以鲁本斯为代表荷兰画派17世纪荷兰民族绘画流派荷兰原为尼德兰的北部,经过民族斗争,摆脱了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控制,于1579年独立,成立了欧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本国的经济和科学文化获得迅速的发展绘画艺术的服务方向,从过去主要为宫廷贵族和教会转向为新兴资产阶级和一般市民阶层服务,绘画作为商品大量涌向市场,用来布置家庭的小型、精致的油画普遍地发展起来,题材、风格等也有了显著的变化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开始真正作为独立的艺术样式流行,并取得突出的成就;肖像画也十分发达,技术精湛,富有美感他们的代表画家有佛朗斯·哈尔斯(约1580~1666),伦勃朗(1607~1669),鲁伊斯代尔(1628或1629~1682),维米尔(1632~1675),霍贝玛(1638~1709)等。
以伦勃朗成就最大荷兰画派不同于当时其他国家、地区盛行的豪华、艳丽的艺术倾向,而是充满着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以风格朴素、亲切著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风尚和情调,这是荷绘画流派的民族特色佛兰德斯画派17世纪佛兰德斯民族绘画流派佛兰德斯在今比利时、法国一带地区,原与荷兰统称尼德兰,属西班牙领地荷兰经过民族斗争,于1579年独立,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共和国之一它的艺术充满着新的活力,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风尚和情调,以及市民日常生活;而佛兰德斯却仍然受异族统治,绘画继续保持适应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的需要,艺术表现为豪华、铺张、浮夸的风格题材的内容大量是宗教和神话传说代表画家有鲁本斯(1577~1640)、约尔丹斯(1593~1678)、凡·戴克(1599~1641)、达维特·泰尼尔(1610~1690)等以鲁木斯成就最大这些画家的作品具有民族气节因为独立斗争的失败,更加激起了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对自由的渴望,强烈地反映在艺术上的民主倾向和宗教题材的世俗化,这就是佛兰德斯画派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绘画的发展又带有民主性的倾向,这对欧洲美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学院派又称“学院主义”是17世纪开始,在欧洲各国官办美术学院形成的绘画流派。
学院派的特点是标榜古代艺术传统,迎合官方统治者需要,多取材于宗教传说、神话故事,或创作奉承当代权贵的作品、形式死板、繁缛、浮华,艺术观陈腐、守旧以古典传统的维护者自居,压制和排斥主张革新的流派和其他学派的艺术创造和革新这是学院派数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历史记实学院派初创于15、16世纪的意大利,原系画家协会性质,17世纪上半叶法国始设官方学院,有一整套艺术观点、方法和数学的严密体系,并对此后其他国家创建的学院产生影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不断地影响学院,其内部艺术思想和风格也时有变化今日官方学院亦聘请抽象艺术名流,已与旧时不同学院派的代表画家有法国的勒布朗、席罗姆、布拉柔,及俄国的勃鲁尼等古典主义画派在18世纪中叶西欧兴起的绘画流派主要在法国其代表画家有两位,前期以路易·大卫(1748~1825)为代表他的作品一般从古代神话传说中选取严峻的题材,借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迸发现实斗争激情,这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紧密联系,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后期以安格尔(1780~1867)为代表,追求纯艺术,为宫廷服务,变成因循守旧的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准则,被称为“古典主义学院派”虽然仍崇尚古典题材,但已失去了积极的意义。
目的是为了回避现实,正好与现实主义绘画观相异,但严谨的画风对后世现实主义绘画派产生一定影响古典主义画派在艺术形式上强调塑造性和完整性,严格按照古代艺术规范进行创作,重视理性而忽视感情,重视素描而忽视色彩这就是古典主义画派特色他们重视形式的统一与调和,表现明确,轮廓明晰,以理智的、调和的画法为理想浪漫主义画派继古典主义之后,19世纪初叶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流派当时的法国人民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对现实不满,而又充满幻想和希望要求“自由、平等、博爱”浪漫主义画派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并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时达到了顶峰这个画派在艺术上、哲学上的倾向,主张尊重个性,追求自由,注重想象曾一度成为欧洲占主导地位的艺术思潮这时有许多资产阶级艺术家一方面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艺术上反对束缚创作发展的桎梏—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另一方面又对资产阶革命成功后的现实感到失望故浪漫主义运动随着1830年革命的而渐趋衰落法国的浪漫主义画派在艺术上打破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呆板、虚伪的画风,注重个性表现和革新创造题材多从现实生活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的作品)中选择惊人事件,有一定的进步性 运用想像和夸张手法,从构图动荡变化、色彩丰富、色调饱满等多方面着手,充满激越的情感。
这种浪漫主义的画风色彩,虽活动时间不长,但对西方近代绘画产生深远的影响籍里柯(1791~1824)、德拉克洛瓦(1798~1863)等是此派的代表画家他们的作品,笔触奔放,色彩强烈,画面富有运动感巴比松画派19世纪法国风景画派巴比松是巴黎近郊一个小村,紧挨着风景优美的枫丹白露森林19世纪30年代后,对现实不满的画家,常到这里小住或定居下来写生作画,以描绘自然风光来寄托民族情感和自由理想的风景画家,被命名为“巴比松画派”该派主张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写生,描绘真实、动人的自然风光他们创作了许多出色地表现法国绮丽多彩的景色、赞美人民平凡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以新的精神作为法国印象派风景画的先导该画派还博取荷兰、英国风景画之长,植根于法兰西本土,开辟法国民族风景画的道路代表画家有罗梭(1812~1867)、迪亚兹(1808~1876)、杜普莱(1812~1889)、杜比尼(1817~1878)、特洛杨(1810~1865)等拉斐尔前派19世纪中叶产生于英国的一个画派1848年英国画家罗塞蒂·米莱司、亨特等为中心而兴起的美术运动,是反抗当时学院派艺术的革新运动因认为真正(宗教)艺术存在于拉斐尔之前,企图发扬拉斐尔以前的艺术来挽救英国绘画而得名。
并得到艺术批评家罗斯金的支持它主张绘画应起宗教道德教育作用,题材应以圣经故事及富于基督教思想的文学作品为主,忠实地反映主题,描绘对象代表画家有罗塞蒂(1828~1882)、亨特(1827~1910)、密莱斯(1829~1896)等随后还出现了进一步把艺术变成理想的说教的“新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有布·琼斯(1833~1898)、莫里斯(1834~1896)、克莱因(1845~1915)这一画派的画风审慎而细致,用色较清新,反对学院派的陈规这一艺术的革新运动,至19世纪末叶消失桥派20世纪初德国表现派的一个组织1905年在德勒斯登组成,创立者基尔比纳(Ernst Lrdwig Kirchner,1880~1938)、海格尔(Erich Heckel,1883)、施米特·罗特夫(KariSchmidt-Rottiuff,1884~)等他们都是德勒斯登工业大学建筑科学生,因热心绘画而聚合在一起,年少气锐反对当时受印象主义影响的分离派,受到民间艺术、原始艺术的启发,并受梵谷、孟克画风的影响他们强调绘画必须表现画家内在的自我,有些作品带有象征主义倾向1906年邀请诺尔德、佩比修坦因(Max Pechstein 1881~1955)加入为会员。
1908年梵邓肯加入桥派活动至1913年,因彼此不和而解散但是,这个运动却成为表现主义的端绪,感动年轻一代的画家欧尔飞派由希腊神话中的音乐名手欧尔飞(Onpheus)之名而来,立体派的指导者诗人阿波里内尔,对德洛涅在1911年开始的新画风,而称为“立体主义的欧尔飞”德洛涅原是立体派的一个分派“Section DOr”,画风脱离说明式的形象,进入纯粹的立体主义方向,而企求凭想像与本能去创作,以抽象的形与色,组成律动感,在音乐的韵律与构成中,表现速度感与运动现象,等于结合立体派与未来派的一些要素此派的代表者有:德洛涅、毕卡匹亚、克普卡等巴黎派泛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活跃在巴黎的一群国际 画家如意大利画家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ni)、荷兰画家梵·邓肯(Cornelius Van Dongen)、俄国画家史丁(Chaime Soutine)、波兰画家基斯林格(Moise Kisling)、保加利亚画家巴斯金(JnlesPascin)、夏卡尔(Marc Chagall)及日本画家藤田嗣治20世纪初叶到第二次大战前,法国绘画的发展与这群外国画家有很大关连他们活动于巴黎画坛,每个人的艺术体质仍潜流着地域传统、并富有个性与情感,画风独树一格。
达达派1920年代欧洲各大都市兴起的绘画、雕刻和文学上的反抗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