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四-光现象及其透镜(I).doc
6页2019-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四 光现象及其透镜(I)一、选择题1.(2014·北京平谷一模,3)在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答案 C2.(2014·山东日照一模,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和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答案 A3.(2012·河南预测二卷,10)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 D.光具有能量解析 “白亮污染”是由于污染源对光发生反射而引起的.答案 C4.(2014·山东济南市中一模,14)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刚好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沿直线传播答案 A5.(2012·江苏盐城一中期末,5)观察图中小明拿着的眼镜可以推断,该透镜属于 ( )A.凸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B.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C.凹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D.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解析 观察图片可知,该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像,因此是一个凸透镜,而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答案 B6.(2014·江苏南京建邺一模,4)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小明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呈现的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解析 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当物距为16 cm(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 C二、非选择题7.(2014·黑龙江哈尔滨调研,41)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________增强了.需要用________透镜进行调节.答案 会聚能力 凹8.(2014·山东聊城昌府二模,10)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解析 反向延长A、B两条反射光线,即可得到发光点的像点S′,然后做出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可确定发光点的位置.答案 如图所示.9.(2014·上海静安二模,16)在图(a)、(b)中分别画出适当的透镜.解析 (a)平行光经过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b)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经过透镜折射后,变为了发散光线,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该是凹透镜.答案 如图所示.10.(2014·北京燕山一模,32.4分)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上”或“下”)调整;(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的实像.解析 (1)根据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光屏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光屏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当u=2f时,通过凸透镜会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可推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3)使烛焰向左移动5 cm,此时物距变为35 cm,u>2f,会在f、2f之间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故需要向左移动光屏.答案 (1)下 (2)15 (3)左 缩小11.★(2014·山东济南,25)在学校实验室里,小红与同学们一起通过实验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甲所示.(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到_______________为止,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_.(4)在小组间交流讨论时,其他小组指出小红组的实验有不足之处,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课回到教室后小红想用自己的梳妆镜继续实验,小鹏告诉她不能用梳妆镜进行,应该用实验室的玻璃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但小红认为可以利用课上老师讲解的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丙所示)重新设计实验,并演示给小鹏看;如图丁所示,她在镜前放一笔帽A,在笔帽左侧,用一只眼睛观察笔帽A的像,并沿视线方向在纸上插一枚大头针,使大头针恰好能挡住像B,记下大头针的位置a;再插第二枚大头针,使大头针恰好能挡住第一枚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位置b;然后在镜前笔帽A的右侧,用同样的方法记下c和d.小鹏看到这里恍然大悟,代替小红继续操作找到了像B的位置;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由图乙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4)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5)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可以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这样就可以利用等效替代的办法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所以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6)结合图丙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如果确定出两条反射光线,然后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即可获得像的位置.答案 (1)相同 (2)蜡烛B与A的像重合(3)相等 垂直(4)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5)平面镜不透光,不能确定像的位置(或玻璃板透明,便于确定像的位置)(6)连接a和b,并延长ab,连接c和d,并延长cd,ab与cd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B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