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ppt
39页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长安大学 刘 强8/28/20241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掌握以下几大部分:• 商品理论•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货币理论•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8/28/20242(一)商品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因此,剖析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自然成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出发点 8/28/20243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就是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的 第一,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通过对商品的剖析,可以为揭示资本主义这个复杂有机体的构造奠定基础; 第二,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有了相当程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8/28/20244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在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自然经济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8/28/202452、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8/28/20246(2)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注意: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一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8/28/2024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三者之辩证关系 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可能有价值;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 矛盾表现在:二者是互相排斥的,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8/28/202483、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作为商品二因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8/28/20249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8/28/20241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对立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性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属性、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两个过程。
二者的矛盾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来考察的,而抽象劳动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而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别;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8/28/202411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意义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理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他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8/28/202412(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而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既然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一类劳动 那么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抽象劳动的多少来决定的。
注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8/28/202413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请注意: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8/28/202414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注意的问题: (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而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确定还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8/28/202415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训练的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的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8/28/2024163、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这就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8/28/202417 “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 ——马克思8/28/202418(2)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不断波动的,但是这种波动始终围绕着一个重心,这个重心便是价值•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也价值是相一致的 8/28/202419(3)商品价值与商品价格•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表现出来的;•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表现商品价值的货币额;•价格标准是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规定的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单位;•在商品经济中,商品价格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商品自身价值量的变化;货币自身的价值的变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等。
其中最易变动、最主要的是供求关系;•然而,价格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8/28/202420价值规律与价格变化曲线图8/28/202421 “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马克思8/28/202422价值规律的表现•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起着支配作用,通过价格的运动来表现而价格的运动又离不开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因而,价值规律就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8/28/202423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来说,他生产的商品价值多少,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如果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低于社会价值,其收益就大;•相反,如果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就高于社会价值,其收益就小;•正是由于价值规律,在客观上要求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符合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也是每个商品生产者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根本原因。
8/28/202424(4)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和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 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竞争)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竞争) 8/28/202425(三)货币理论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1、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商品在交换中用来衡量、表现各种商品的价值的某种商品 8/28/2024262、价值形式的发展 从历史发展看,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8/28/202427(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8/28/202428等价形式的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8/28/202429(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1两黄金10尺布1件上衣80斤麦子2把镰刀=8/28/202430(3)一般价值形式1两黄金10尺布1件上衣80斤麦子2把镰刀=8/28/202431(4)货币形式 1只绵羊 10尺布 1件上衣 80斤麦子 2把镰刀=8/28/2024323、总结:货币的实质•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商品在交换中用来衡量、表现各种商品的价值的某种商品这种商品就如同一把尺子、一杆秤,能够用来衡量、表现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比如某种独特的贝壳•后来这种一般等价物固定统一在一种价值高、易分割、耐磨损、便携带、好保存的商品上后,这种商品也就是这种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最初形态是金属块(金、银、甚至是铜铁),后来又发展为铸币、纸币,到今天的电子货币•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能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前两个为最基本职能8/28/202433(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马克思关于“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随着货币的产生,整个商品世界就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能得到解决,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 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8/28/202434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供给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是供给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因而他们的劳动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因而他们的劳动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同时,每个商品生产者都独立地进行商品生产同时,每个商品生产者都独立地进行商品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劳动成果也属于他自己私有,活动,生产出来的劳动成果也属于他自己私有,因此,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因此,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8/28/202435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辩证关系• 私人劳动是说商品生产者的生产要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利益而社会劳动是说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必须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和利益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同时,商品生产者要想通过生产满足自身的需要,就必须通过生产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这就必须使自己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就是说,你的劳动产品要让别人觉得能用、好用,要能够卖出去,只有卖出去了、交换成功了,你的私人劳动才能被社会所承认而成为社会劳动,你也才能获利赚钱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商品的惊险的跳跃”8/28/202436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8/28/202437•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8/28/202438(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8/28/202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