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讲义PPT课件.ppt
82页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Date1 本章安排 v第一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相关解释 v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v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v二、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v三、规模经济理论与国际贸易 v四、不完全竞争理论与国际贸易 Date2 第一节里昂惕夫之谜及其相关解释 Date3 一、里昂惕夫反论(或之谜) v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06-1999) 是出生于俄国的当代著名美国经济学家,投入产出 经济学的创始人,第四届(1973)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得者 投入产出经济学是其代表作,该书收录了他 从1947年到1965年公开发表的11篇论文,其中有两 篇主要是研究国际贸易的,他们是:国内生产和 对外贸易:美国地位的在审查(1953)和要素 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 (1956) Date4 里昂剔夫之谜的产生背景 v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迅猛发展, 贸易结构和地区分布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 统的国际贸易学说,俄林的生产要素自然禀赋 学说和哈伯勒的机会成本说等无法解释国际贸 易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结果引起了经济学家 们对已有学说的怀疑里昂剔夫之谜”就是 针对俄林的生产要素自然禀赋学说而提出的一 种质疑。
Date5 里昂剔夫之谜的内容 v 根据俄林的生产要素自然秉赋说,各个国 家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 出来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 生产的产品 v美国是个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缺乏 的国家,根据H-O理论它应该出口资本密集 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即出口产品 包含的资本-劳动要素比例应高于进口产品 所包含的资本-劳动要素比例,即 Kx/Lx/Km/Lm1 Date6 v 里昂剔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200种进出口 商品的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 出每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商品和出口商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 动量,得出的结果却与俄林所说的不同 1947年1951年 出口品进进口替代品出口品进进口替代品 资资本(美元)2550780309133922568002303400 劳动劳动 (人/年 ) 182.313170.004173.91167.81 人均资资本量13991181841297713726 Date7 结论 v从上表可以看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进口的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v这一现实与理论大相径庭的矛盾即著名的“里 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
Date8 v“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以劳动集约度而不是 以资本集约度高的生产专门化为基础的 v换句话说,这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节 约它的资本并解决它的过剩劳力问题,而不 是相反 v许多人都认为,同其他国家比较,美国经济 的特点是资本的相对过剩和劳力的相对不足 ,现在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Date9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相关解 释 v里昂惕夫有效劳动说 v凯 南-人力资本说 v凡尼克自然资源要素论 v明海斯要素密集度逆转理论 v斯蒂芬不同偏好与贸易格局 v维 农产品生命周期说 Date10 1、有效劳动 说 v里昂惕夫 基辛 (人类技能说或劳动效率说) Date11 v里昂惕夫认为:“迷”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 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所造成的,因此,他 从有效劳动的角度做出解释:从有效劳动数量来 看,美国应该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 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v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高,他认为这是 由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工人所受的教育和 培训多、较好,以及美国工人具有较强的进取精 神所以美国单个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约为其他国 家的3倍,则其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
Date12 v基辛:认为劳动熟练程度不同是国际贸易 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v他利用1960年美国的人口普查,将美国企业 职工的劳动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 v熟练劳动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技术员和 制图员、机械工人和电工、熟练的手工操 作人员、办事员、销售员等的劳动 v非熟练劳动指不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的劳动 Date13 v出口商品进口商品 v国家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 v美国54.645.442.657.4 v瑞典54.046.047.952.1 v西德52.247.844.855.2 v意大利41.158.952.347.7 v印度27.972.153.346.7 结论: 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 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倾向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商品 Date14 2、人力资本说 v认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是不同质的,这种不同质表现 在劳动效率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所 决定的,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取决于对劳动者进 行培训、教育和其他有关的开支水平,即对智力开发的 投资,因此,高的劳动效率归根结底是对人力投资的结 果,即人力资本 v美国工人身上蕴含大量的资本因素,美国的劳动密集是 高效率、高技术、高熟练度的技术工人的密集,因此, 把人力资本投资的资本加入到实物资本中,美国出口产 品中的资本密集度将显著上升。
谜”即可得到解释 凯南(P.B.Kenen) Date15 3、要素密集度逆转 v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 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 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Y变为资 本密集型 Date16 kx ky ky kx 1 2 L O K X Y 要素密集度逆转 X的生产要素替代弹性 比Y的生产要素替代弹 性小,即X等产量曲线 的弯曲程度小于Y等产 量曲线的弯曲度 当要素相对价格为1时, 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当要素相对价格为2时,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Date17 18 v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 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但 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的情况下,这可能会 造成误会 Date18 4、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 v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 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 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 理所决定的进出口方向发生改变 Date19 pb XAB pa Y B A O 需求逆转 Date20 21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 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资 本密集型商品(以制成品为主)占据绝大部 分比重,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 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Date21 5、产品生命周期 说 弗农 威尔士 产品创新时期 产品成熟时期 产品标准化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试图从技术变化的角度解释 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 Date22 发展中国家 模仿国 创新国 净出口 净进口 创 新 标 准 化成 熟 Date23 产品生命周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 展 v1、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动态化 v创新期: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 v成长成熟期:资本密集型产品 v标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 v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v创新期:创新国具有比较利益 v成长成熟期:一般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 家或地区具有比较利益 v标准化:一般发展中国家具有计较利益 Date24 思考 v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如何分析比较优势的 动态变化的?这一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有何意 义和启示? Date25 第二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Date26 v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 贸易出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倾向: v一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v二是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v国际贸易中出现的这种倾向,用“比较优势”和 v“要素禀赋”理论是难以解释的; v当代经济学家力图对此作出解释,提出“产业 内贸易”新概念。
Date27 v格鲁贝尔认为,在当代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上,主要有 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大类 v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出口同时又进口同种产品以 及同一产品的中间产品的贸易,如美国向日本出口计算 机同时又从日本进口计算机零配件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HGGrubel)等人发现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 换 1975年格鲁贝尔和劳埃德(Lioyd)合著了一本 产业内贸易,系统地论述了这一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Date28 v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相同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完全可以替代的商品之间 的贸易这类商品具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消费者 对这些商品的偏好完全相同 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也不 能完全相互替代的商品之间的贸易它的需求交叉弹 性小于前一类产品有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垂直差 异三种差异类型 Date29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 v1、差别产品:分为垂直差别和水平差别 v水平差别:品牌与款式的差别 v垂直差别:性能与质量方面的差别 v2、规模经济:一个国家不可能生产所有差别产品 来满足本国消费者的需求,本国的厂商只能满足本 国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 v3、重叠需求:不同国家收入水平相似的消费者需 求偏好相似,需求重叠为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提供 了市场基础。
Date30 二、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林德假说 v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 贸易发展 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 Staffan B. Linder)于1961年在其论文论贸 易和转变提出的 Date31 v 林德认为: v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产品的出口 结构、流向及贸易量的大小决定于本国的需 求偏好,而一国的需求偏好又决定于该国的 平均收入水平 Date32 基本观点 : 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基础之上 制成品贸易应该发生在两国具有重叠需求的商 品之间 一国需求偏好取决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 产品流向、贸易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好相似的程度 Date33 vQ(产品质量) v M vE vD vC vB vA vO Y1 Y2 (Y)人均收入水平 Date34 如果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人均收入越接近) 则需求重叠部分越大 两国的消费需求偏好越接近 两国发生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是产业内贸易 Date35 v根据林德论,贸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v一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v对工业制成品尤其是奢侈品的需求增加(恩格尔定律) v带动本国工业制成品生产增加,结果使产量的增加超过 了需求的增长,从而有能力出口 v对于这类产品,只有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才会有较多 的需求,因而出口对象国是收入水平相近,需求相似的 国家,这样就使得两国间贸易量增大。
v林德的理论从偏好相似和重叠需求的角度,对发达国 家之间的北北贸易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解释,所以称为 “重叠需求论” Date36 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适用范围不同 v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即 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 产品之间的贸易 v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即制造业内 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相互需求理论部分的解释了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 传统比较利益论认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其开展国际 贸易的可能性越小;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则相反,这可能更接近 国际贸易实际,因此,它是对比较利益论的重要补充 Date37 三、规模经济理论与国际贸 易 v规模经济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发达国家之间工业 品的“双向贸易” Date38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的产量会随着投入要素的增 加而增加,每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也会随之而下降,这 种情况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经济” 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规模报酬将达到最佳顶点,在 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这 种情况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
随后,当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时,平均生产成本将会因 为规模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