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俊德院士一生的最后48小时.doc
11页林俊德院士一生的最后48小时 倒数第二天 5月30日,由于林俊德院士拒绝做手术治疗,经各科专家及医院领导协商,建议院士做透析治疗 在病房,林院士问院长:“透析是否会影响我的工作?” “透析可能对工作有一定的影响院长回答 听完后林俊德院士放弃了透析治疗,说:“我现在啊,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做完,手术和透析都影响工作,那就不做了无论大家怎么劝说,他都坚持自己的决定 18时40分,他要求拔除胃管护士长强烈建议留置他坚决要求拔掉,并说:“人不吃不喝可以活7天,没问题 18时48分,家属及护士都建议林俊德多休息,他说自己可以坚持,坚持不上床他喝了一点茶水,老伴问他是否想吃饭,他说:“可以,多少吃点 18时52分,护士长进来,看到林俊德仍在工作,对他说:“院士,要是累了就休息会儿,千万不要硬撑他大声说:“好老伴喂他,他非要自己喝 19时,他再次对护士说:“希望把胃管拿掉老伴劝他歇一会儿吧,他说好,然后关掉电脑,并要求站着休息 19时10分,老伴问他是不是要喝中药,他说好,喝了一口说好苦,并开玩笑说:“给我个糖就可以老伴连忙答应 19时35分,听从大家意见,他上床休息在移动过程中,他指出活动输液架头重脚轻容易倒。
大家解释是由于他工作时离输液架距离太远,够不到他点头表示理解 20时,全家合影 20时10分,林俊德院士的妹妹对他说:“小时候玩游戏我总是输给你边说边用手帮他梳头发老伴说:“一直都是自己把自己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从来不让我给他梳妹妹说:“我从几千里远的地方来给他梳头,他能不愿意吗?”他笑着点头:“愿意、愿意并开玩笑说:“要浪漫大家都笑了 妹妹说:“哥哥,孙悟空取经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你要拿出你搞科研搞工作的那种坚定的精神他坚定地说:“没问题 他的老同事张研究员一直陪伴左右,林俊德几次让他走,他都笑着说:“我多陪陪您,要是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记得第一次看您的时候,给您提了几斤瓜子,您非要给我3块钱从那以后,我就再不买东西去看您了 20时20分,林俊德院士让大家走,让女儿也回去他说:“你们在这,会给我负担,我会很累老伴笑着说:“好,你们走,老伴留这老伴肯定要在他说:“对!一直都在 20时35分,同事和学生来看望他断断续续地说:“我不善于交往活动,实事求是搞科学咱们花钱不多,做事不少咱讲创造性,讲实效,为国家负责马兰精神很重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希望大家继承马兰精神,让国家、人民尊重我们。
人的能力有限,时间有限,但只要努力,都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一辈子支持我的就是诚恳,不侵害别人利益,对别人宽容,对自己严格我本事有限,但是尽心尽力谢谢大家!”学生要扶他上床休息,他拒绝了 20时50分,他要跟学生们合影,要用自己的相机女儿拿相机给他,他戴着老花镜亲手调试,反复试拍 21时15分,他与家属和司机合影临走,他的学生及老部下依次上前握手,并亲吻他的手背 21时18分,家人让他休息,被他拒绝,又打开电脑伏案工作 21时40分,家人问是否喝中药,他同意后喝了小半碗,然后继续工作亲属、女儿一直陪在身边他坚持用电脑工作,不让他人打扰 22时01分,护士长到病房,询问他坐了多久,建议不要劳累,要多休息他答应并关掉了电脑,准备休息 22时29分,按照计划应该休息了 23时20分,林俊德休息 最后一天 7时44分,他要求起来工作,家属劝他多休息,说戴着氧气面罩给氧行动不便,他同意 8时3分,下胃管医生通知要换血,否则上午这一关难过,但家属遵照他的意愿,放弃换血 8时52分,医生嘱咐不能让林院士睡着,为了不让他睡着,老伴和妹妹在他耳旁不停地跟他说话。
9时17分,护士问是否需要点水,他点头应答 9时26分,他突然说:我要工作护士跟他商量说一会儿让他工作,他点头答应,但说话比较吃力 9时30分,他再次要求工作,护士说等他休息一阵、身体好一点再工作他说:“我等不了了,(你们)太理论化了女儿问他:“爸,肚子难受吗?”他摇头,说:“不,我要工作随后反复要求工作,要求直接工作女儿说:“你要弄什么?我帮你弄他说:“不行,我自己来,我要工作并询问护士现在几点看着女儿流泪,他望了一会儿,对她说:“大家要高兴他戴着氧气面罩的声音有些闷,但很坚定 9时40分,他继续说:“我要工作女儿说:“好,我把笔记本支上他说:“行 他要求坐起来,女儿反对他坐起来,但他坚持要坐起来,并大声地说:“可以!”大家跟他商量坐在床上是否可以,他反对,说要下来,坐到工作台上医生来问他是否要坐起来,他大声回答:“是!”医生建议他不要下床,他坚决要下来在工作台上,说:“效率高!”态度很坚决,大家只好准备让他下床工作 9时54分,他说:“尽快让我起来工作!” 9时55分,学生、同事和护士一同把他扶到桌旁他说:“在工作区工作效率高别人问他坐着能行吗?他很坚决地回答:“没问题。
在场的医生、护士、家人和学生、同事多次劝他休息都被拒绝,他说:“不要强迫我,我的时间太有限了,你们不要打扰我,让我专心干点工作大家多次劝他上床休息,都被拒绝他说:“我的习惯,你们都知道的,我可以 10时30分,在多人劝阻下,他暂时停下了工作,但只愿坐在椅子上休息,不愿上床,说:“坐着休息,上去就下不来了随后他继续工作 10时45分,大家再次劝他躺下来休息,但他只愿坐着休息,休息几分钟便又开始工作 10时54分,他向学生交代电脑中的资料,要求资料从电脑中找,已经按ABC的顺序排好序 11时09分,在众人劝说下,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工作台和笔记本,躺在了床上 11时35分,亲属、战友、学生一直陪在他身边 12时15分,基地领导来病房看望,对他说:“林院士,大家都向您学习,感谢您!感谢您!”“院士,爆炸力学这个您开辟的事业,我们继续发扬光大!”大家都深深地看着他,约2分钟 12时28分,他说想睡觉 12时30分,他向女儿强调自己工作上的文件夹名及排序,强调顺序规范 12时46分,他对女儿和儿子说:“照顾好你妈,一切简单儿子说:“您跟我说的话我都记着,您放心,我们一定照顾好妈妈!” 14时09分,林俊德院士陷入昏迷。
老伴一直紧紧握着他的手,贴在耳边说:“老林啊老林,这是我第一次把你的手握这么长时间!40多年了,你把家当旅馆,一心扑在工作上,你现在终于属于我了……”这期间,他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反复念叨办公室里还有什么资料要整理,密码箱怎么打开,整理时要注意保密…… 19时20分,学生从外地匆匆赶到医院老伴伏在林俊德的耳边说:老林,钟博士来了林俊德的手指动了一下钟博士拿过林俊德的手贴在脸上说,“林总,你就像父亲一样摸摸我的头吧 最后,20时15分,心电图成直线,林俊德平静地离开了马兰魂——追寻林俊德院士的足迹 在马兰花盛开的季节,林俊德院士走了,留给人们的,永远是那个冲锋的背影 罗布泊深处的马兰革命烈士陵园,如利剑般矗立的高碑上,铭刻着这样一段碑文: “他们的生命已经逝去!但后来者懂得,正是这种苍凉与悲壮才使‘和平’二字显得更加珍贵 生如马兰,在大漠戈壁上尽情怒放;魂归马兰,回到那块曾一次次震动全球的奇迹之地——沿着林俊德院士的人生足迹,我们西出阳关,走进马兰 大漠戈壁中,为祖国献出最美的绽放 对“死亡之海”罗布泊来说,如同蓝蝴蝶般轻盈典雅的马兰,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生命奇迹。
以马兰为名、为歌、为友、为精神象征……走进林俊德战斗和生活一生的核试验基地,我们似乎走进了一片马兰之海 如同马兰一样,坐落在大漠戈壁中的这个我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同样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自1958年组建以来,我国在这里成功地进行了45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验一次次惊天动地的辉煌,铸造了共和国的和平盾牌,也为我国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争得了地位 林俊德,就是这个基地中的一员从1960年大学毕业参军入伍以后,他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领导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任务,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核试验水平与发达国家同步,为打破西方大国“核讹诈”,铸就国家强大核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是一个关于赤子与祖国的感人故事1938年出生于闽南一个偏僻山村的林俊德,曾因贫困而一度失学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才得以继续读书,一直到大学毕业 “为了省钱,他7年没有回家在哈军工进修时,组织上为他申请了20元困难补助,悄悄寄给他家他曾对我说,连自己没想到的,组织都给想到了,那么就只管专心工作吧!”老伴黄建琴回忆,老林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几十年埋头苦干,就是想以自己的工作,报答党和国家的培养。
“为祖国奉献自己毕生精力”,自此成为林俊德一生的坚持即使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在下连当兵、筛石子修路,甚至被确定为复员对象时,他也没有动摇过 如果说基于自卫的核力量是我国和平盾牌的底色,那么,祖国和责任,就是马兰人生命的底色从一名年轻的大学生到擎起核试验关键技术的工程院院士,52年的漫长征程上,支撑起林俊德无畏前行的,正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一朵朵绽放的马兰,以最热烈方式回报为她提供生命之源的大戈壁;一声声震撼世界的东方巨响,则是马兰人以全部心血,为祖国和人民献出的回报 扎根边塞,风沙中酿就动人馨香 地处我国西部的这片茫茫戈壁,为核试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试验环境但对于从事核试验的马兰人来说,则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困难:夏天地表温度会达到六七十摄氏度,冬天最低温则是零下30多摄氏度;动辄八九级的大风裹挟着塔里木盆地的黄沙而起,试验场常常是沙尘滚滚、遮天蔽日 在这片大漠戈壁上,仅生存就是一种奋斗 走进马兰,你就不难理解,扎根戈壁并且能在这片荒凉中散发沁人幽香的马兰,为何能赢得马兰人的喜爱甚至崇敬——她简直就是马兰人的写照 住地窖,喝苦水,战严寒,斗酷暑,吃着粗粮和草叶,迎着大漠风沙奋勇前行,以一声响彻世界的巨响,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包括林俊德在内的第一代马兰人,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胜利完成了我国第一次核试验任务。
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被一代代马兰人继承和发扬了下来,最终形成了“热爱祖国,忠诚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集力创新,勇攀高峰”的“马兰精神” 林俊德,便是这样一位典型的马兰人 “第一次核试验,任务特别紧急曾与林俊德并肩参加自记仪研制的曹述生老人回忆,“我们干脆住进了车间,跟工人师傅一起动手 氢弹试验,要求进行高空冲击波测量新研制出的自记仪能否适应高空的低温环境?林俊德和同事们背着仪器爬上了天山雪峰,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寒风冰雪中整夜坚守…… 为攻克一项重大国防项目的难关,当时已年逾花甲的林俊德带人在实验区挖了个大土坑,每天爬上爬下做试验,被大家戏称为“民工院士” 公文包用了20多年,已辨不清颜色;手表磨坏,就用透明胶粘上继续用……与这种简洁朴实到极点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工作和学术标准的坚持他亲自进入核爆炸区寻找仪器;跟学生们一起动手做实验,并且自己做实验记录;在新实验室一时无法投入使用时,他甚至在厕所里做起了实验 酷爱马兰的林俊德,用自己的全部生命践行了马兰精神而马兰烈士陵园中那整齐排列的碑阵,马兰史册中那长长的立功人员名单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