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716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可编辑).doc
43页TB 10716-2013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TB/T XXXXX-2013 JXXX-2013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ynamic acceptancefor high-speed railways construction (报批稿) 2013-××-×× 发布 2013-××-××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ynamic acceptancefor high-speed railways constructionTB XXXXX -2013 J XXX-2013主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施行日期:2013 年××月××日 中 国 铁 道 出 版 社2013 年?北京1前 言本规范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 2012 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12〕88 号)编制。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结合近年高速铁路建设实际、依据相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吸纳了我国高速铁路动态验收工作和国外相关经验,充分体现了高速铁路特点和要求 本规范共分 17 章,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电力牵引供电、通信、信号、信息、综合接地、噪声振动与电磁环境、声屏障与屏蔽门/安全门、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运行试验、报告编制等 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如下: 1.修改了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由原“新建客运专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修改为“新建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其他专门用于旅客运输的铁路工程按照执行” 2.调整了章节划分 增加了 “远动系统”1 节、 “分相装置” 1 节、“屏蔽门/安全门” 1节取消了“验收组织机构和职责”、“质量问题整改”2章 3.增加了相关内容 新增内容主要有轨道状态、接触网、桥梁等 160km/h~200km/h 的动态检测指标,屏蔽门/安全门、远动系统、列车自动运行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客运服务网络性能和车站安全保障平台功能等 4.完善了相关内容,主要如下: 1)修改了轨道、道岔结构数据处理方法要求,增加了连续式测力轮对检测方法和相应指标要求。
2)进一步明确了路基相关参数评价指标,增强了可操作性 3)桥梁增加了采用 ZC 活载设计和 160~250(不含)km/h、采用 ZK活载设计的铁路桥梁的检测指标限值 4)电力牵引供电根据国家标准,修改了 220kV、330 kV供电电源电压偏差要求 5)通信 GSM-R 场强覆盖要求中的电路域话音昀小可用接受电平由原“-95dBm” 改为“-98dBm” 6)信号 动态检测内容明确为列控系统功能试验,CTC和联锁只对相关功能进行测试 明确了临时限速测试设置条件要求,包括 CTC 台间、RBC 切换边界和 C2/C3 等级转换边界、有砟和无砟轨道区段边界等 增加了集成测试、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测试的相关要求 细化了故障测试项目,调整了补偿电容、应答器、机车信号接收性能等检测指标 17)信息增加了网络安全、自动取票、实名制验票相关功能测试内容 8)综合接地增加了牵引变电所的测点要求和接触网短路试验时综合接地相关测试内容 9)增加了 4b 类声环境功能区外边界噪声的相关规定 10)运行试验 增加了“CTC 系统设备故障,转非常站控”、“因站内正线断轨,列车变更到发线通过”等项故障模拟场景。
增加了“列车运行中遇有旅客因伤、病必须临时停车抢救”等应急演练要求明确了“高速铁路线路涉及 2 个及以上铁路局,应组织跨局应急场景演练项目”的规定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希望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完善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 2号,邮政编码:10008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 29 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康熊、王澜、宣言、陈东生、倪纯双、李谷、李伟、马伟斌、杨宜谦、王立军、张继元、韩通新、赵伯胜、蒋志勇、王辉麟、禹志阳、谢保锋、刘志明、张彦、张晨、辜小安、王彤、崔艳萍、刘秀波、姚京川、张千里、赵勇、蔡德钩、程爱君、刘文博、郑晓波、武明生、李博、刘鹏辉、朱飞雄、姚建伟、王峰、魏亚辉、侯福国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徐鹤寿、刘 椿、单圣熊、刘树红、邹振中、李怒放、马福林、尹福康、刘 华、陈 军、侯 彬、史存林、江 成、孙忠国、郭 湛、何邦模、卢建康、崔维孝、侯军红、赵 欣、赵树学、王忠合、沈文进、沈志凌、邓运清、邸士萍、艾 柱、李继元、吕永昌、黄永勇、张金柱、钱振地。
2 目录 1 总 则 2 术 语 3 基本规定 4 轨道 4.1 轨道几何状态 9 4.2 车辆动力学响应 10 4.3 轨道结构 12 4.4 道岔. 13 5 路基 6 桥梁 21 7 隧道 8 电力牵引供电 8.1 牵引供电 22 8.2 接触网24 8.3 远动系统 26 8.4 分相装置 27 9 通信 10 信号 11 信息 11.1 运营调度管理系统. 35 11.2 客运服务系统36 12 综合接地 13 噪声、振动与电磁环境 13.1 噪声. 41 13.2 振动. 43 13.3 电磁环境 44 14 声屏障和屏蔽门/安全门 14.1 声屏障46 14.2 屏蔽门/安全门. 47 15 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 16 运行试验 17 报告编制 本规范用词说明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条文说明31 总 则 1.0.1 为统一新建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根据现行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其他专门用于旅客运输的新建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按照执行 1.0.3 动态验收必须制定验收过程相关运输管理规定,以及相关安全标准和设备操作规程,涉及既有线的还应执行既有线相关运输管理规定。
1.0.4 动态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高速铁路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4 2 术 语 2.0.1 静态验收 Static Acceptance 对建设项目的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进行检查确认的过程 2.0.2 联调联试 Testing and Commissioning 通过采用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试验列车及相关检测设备,对各系统的功能、性能、状态和系统间匹配关系进行综合检测、验证、调整和优化,使整体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2.0.3 动态检测 Dynamic Insepction 通过采用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试验列车及相关检测设备,根据设计和相关技术标准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功能、动态性能和系统状态进行检测 2.0.4 运行试验 Trial Run Test 按试验或实际运行图组织列车运行,对整体系统在正常和非正常运行条件下的行车组织、客运服务以及应急救援等进行演练,验证是否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2.0.5 动态验收 Dynamic Acceptance 通过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对列车运行状态下工程质量检查和确认,并通过运行试验对整体系统在正常和非正常运行条件下的行车组织、客运服务以及应急救援等进行检验的过程。
2.0.6 常规检测 Routine Insepction 为准确评价系统的功能、性能、工作状态、系统间匹配关系及运营安全,动态检测中均应进行检测的项目 2.0.7 专项检测 Special Insepction 动态检测中对于某些特殊工况、特殊结构、新结构、新装备等特定工程设施以及运营条件变化时,为系统评价其功能和性能等,根据需要进行的检测项目 2.0.8 试验列车 Test Train 按照试验需要采用的实际运营列车 2.0.9 综合检测列车 安装多专业检测系统的动车组 2.0.10 检测列车 Inspection Train 由机车牵引的轨道检查车、接触网检测车、电务试验车等专业检测车组成的列车 53 基本规定 3.0.1 动态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提供或组织有关单位提供下列技术资料:1 设计文件,包括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及环境等单项评估报告等; 2 工程承包合同技术条款及相关技术文件; 3 各专业建筑安装阶段所应完成的检测、检验、试验、评估报告; 4 相关专业工程竣工图纸,电力、电力牵引供电、通信、信号、信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等系统的设备技术文件; 5 静态验收报告(含静态测试报告)及审查意见、不合格项目的整改情况及复测报告; 6动态验收所需的其他资料。
3.0.2 动态验收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联调联试 在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及相关问题整改完成并确认合格后,采用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试验列车和相关检测设备,对高速铁路相关系统性能、功能和系统间匹配关系进行综合测试和验证通过对问题的整改、以及系统的调整和优化,使相关系统和整体系统性能、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2 动态检测 采用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试验列车和相关检测设备在规定速度范围内,对全线牵引供电、接触网、通信、信号、信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等系统,对路基、轨道、道岔、桥梁、隧道等结构工程,以及振动噪声、综合接地、电磁环境进行综合检测,验证工程的主要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实际运营列车的运行稳定性、平稳性要求 3 运行试验 通过运行图参数测试、故障模拟、应急救援演练、模拟列车运行图行车,检验各系统在正常与非正常条件下的适应性,验证能否符合运营要求;检验设备故障、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条件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3.0.3 动态检测应结合联调联试进行,以联调联试和动态检测的昀终结果作为动态检测评价的依据 3.0.4 轨道几何状态、车辆动力学响应、接触网、分相装置、通信、信号、运行试验在全线线路进行检测评价,轨道结构、道岔结构、路基、桥梁、隧道、牵引供电、远动系6 统、信息、综合接地、噪声、振动、电磁环境、声屏障、屏蔽门/安全门、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应选取线路典型检测点进行检测。
3.0.5 联调联试和动态检测、运行试验的具体检测内容应结合工程实际合理确定 3.0.6 检测单位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结合联调联试工作,与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联调联试和动态检测、运行试验大纲 3.0.7 联调联试和动态检测大纲应包括检测区段、检测内容,检测方法、评定标准,检测用车辆、测点布置、时间计划、组织机构和分工等;运行试验大纲包括试验区段和试验列车、测试内容与方法,时间安排、组织分工、行。





